闫晓华
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旅游部)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闫晓华
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旅游部)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展开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改革练习的方式等举措,创造性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自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实质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包括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形象思维,创造性联想和想象等。爱生如子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弟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长远眼光的明智教师也主张“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而语文又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结网捕鱼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试教育迫使老师、学生都被参考书和标准答案所紧紧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首先要破茧而出,大刀阔斧,锐意进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独抒己见,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由此,你才会对富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想的学生大加赏识,在教学过程中,你才会悉心呵护、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第一个运用创新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学生,对其要大加赞赏,不吝褒扬之词,因为自此之后,全班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会在这种鼓励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陡然高涨,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无数精辟、独到、新颖的见解会让教师应接不暇、垂首默叹、心花怒放。如:我在学生的自由练笔本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老师今天在讲《窦娥冤》时说窦娥是一个极富有反抗精神并且很善良的女子,她在临刑前发的第三桩誓愿却是让楚州大旱三年,那么楚州的老百姓怎么活,她还能称得上是善良吗?我真想不通。”看完后,我如获至宝地拿到教室里颂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此后的学生开始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了。
1.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我们也许会碰上这样的学生: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他们总说没有,可是他们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虽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
2.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
读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的结论,要有透视力,对文章以外的意思都能识别、体味。《小橘灯》第10段这样写:“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学生会质疑:先说小橘灯的光照不了多远,后面怎么又说“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呢?这是否有矛盾?确实,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没有生字难词,但要真正洞悉其中的深刻含义,必须动脑筋剖析。指导学生把小橘灯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弄明白:小橘灯其实是小姑娘的象征。明白了这一点,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人格力量,不也像小橘灯的光那样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炮制的“黎明前的黑暗”吗?再说,小姑娘的人格力量还可以一传十、十传百地激起人们对光明未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份“光明”难道不是无限的吗?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这样理解,学生茅塞顿开。
3.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生探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用预制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学生了解了八九岁的小姑娘在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后,他们确实感到小姑娘的可敬,他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小姑娘为什么会有如此非凡的精神呢?”教师可趁势提出:“形成小姑娘的人格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样质疑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深刻多了。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迫使或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使其逐步具有探索意志、创新精神。
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学生的生活体验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创造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以真正实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