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秀 檀跃宇
(作者分别为中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北大学副教授)
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展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就提出要对苏俄全体劳动者进行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①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有力的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为苏联这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基于苏俄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一先进的理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真理。1921年,受苏俄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原则、方针和任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的开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在国民革命军中积极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了一批政治工作的开拓者,像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等,在黄埔军校还建立了政治机构和工作制度,成立了秘密支部,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储备了人才,打下了基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广大农村和军队内部展开。在农村,主要是组织发动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军队内部,“三湾改编”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建立了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积极动员群众和地方武装发动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根据地,尤其注重把提高党员和军民的思想觉悟与解决他们的切实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再就是党政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促成了良好的干群关系;《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红四军建党建军两年多来的基本经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原则和领导制度,提出了红军内部关系正确处理、外部联络强化的原则,重点强调了红军政治工作当中应该坚持的作风等,成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清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促使形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长征精神,帮助红军广大指战员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党内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及苏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郑重的向全党提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②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党情结合,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延安整风运动,该运动旨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彻底肃清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开展了整顿“三风运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这次延安的整风运动中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为党的七大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就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利器。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军队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46进行的整军运动和瓦解敌军运动,在思想上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和动员。通过揭露敌军阴谋、宣传解放军胜利消息,消除了党内、军内少数人的怯战情绪,动员广大军民积极抗战,夺取全面胜利。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其形成之初的以苏俄为鉴到逐渐的从国情、党情出发,找到了适合当时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并形成了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重点放在用马克思主义来统一全党干部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
1950年春到1953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1、2、3卷出版,各级党组织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1951年,刘少奇在《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一文中提到: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而如果埋头到这些实际工作中去,不加强政治学习,不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那就有危险性,就会脱离政治,脱离基本理论,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发展起来。”③思想政治学习在全党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除了在党内进行专门的理论学习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全国人民中也开展了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对农民进行了阶级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在过渡时期和“三大改造”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围绕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引导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合作化道路。在这段时间,党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把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结合起来,并且常抓不懈;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建立党组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使得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在这一阶段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强调了对知识分子和青年的教育。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针对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④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分子和青年中的广泛开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中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这段时间,国内敌我矛盾得到了基本解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党十分重视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受到了左的错误思想的渗透,出现了一定的偏颇。特别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肆意夸大,统领其他工作,于是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形式主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恶劣的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了恢复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到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经过了四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在这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前进方向,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化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阶段是1983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因此,要从端正党风与社会风气入手,通过全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与广度。”⑤在这阶段,“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落实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体现了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过程中的曲折发展。第三阶段是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根于群众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规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2000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以中央的名义召开,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术中地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第四阶段是从2002年到现在。正如胡锦涛所言:“政治工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个政治优势不仅不能丢掉,而且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光大。”随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的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执行,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的勾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倡导和谐”等理念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指导方针。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利益冲突进一步凸现,新型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冲击力。这些都成为当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主动转变,才能真正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
思想政治工作传输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党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成为被接受者思想的一部分,是一个外在到内在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言:“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在思想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以简单说教、强制灌输的方式来推行,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公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感,甚至会质疑其“合理性”。当然,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作用于中国共产党与全社会的思想武器。因此,对于党内与党外的工作方式可以有所差异。只有做到内外有别、张弛有度才能整合党内思想,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符合中国时代与现实的是非观与荣辱观。
思想政治工作定位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现实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快速流动的社会,利益分化的社会中,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将进入“无为”状态,而是要尽可能确立党的思想体系在全社会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的关系。“由此可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很难通过量化来具体审视其效果。因此,在很多时候,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等同于一次会议、一条新闻报道、一次领导讲话、一次主题活动。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会议、讲话、新闻的“代名词”,到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无人问津。其具体落实情况不过是看是否有相关文件、是否组织过相关活动等等,真正是否深入人心却无从考核。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在宏观上是抽象的,但在微观工作却应具体化,应该从公众所想、所愿入手,切实解决困扰党员、群众现实生活、工作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空谈理想、信念,而应与社会全面建设相衔接。只有解决了党员、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才能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才能增强全社会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才能巩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需转变社会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宣扬党的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庞杂会直接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当面对负面信息时,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刻意回避问题与矛盾,而应主动去应对,用事实说话。如果确实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失误,就应勇敢承认,并承诺改正;如果是谣言就应该及时公布真相。事实上,很多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不是由于事实本身,而是由于相关信息的不透明与不对称。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事实入手,全面、积极发布有关信息,使其更好地承担缓冲、疏导的社会功能。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②《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04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38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3~145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