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撕开十八大后的腐败“隐身衣”
文_本刊记者
据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副组长黄树贤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近4万起,处理5万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万多人。对反映中管干部的问题线索全面清理、分类处置,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今年1~5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295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可见,十八大之后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然而,各种形式的腐败“隐身衣”也随之纷纷冒出……
最令人担忧的是,违规行为趋于隐蔽化,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
今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7位副书记分头深入辽宁、河南、天津、贵州、广东、甘肃、浙江等地调研。中纪委此次高密度调查的焦点之一就是腐败“隐身衣”问题。调研时,中纪委指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腐败行为有可能穿上“隐身衣”,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稍一放松就会反弹,必须再“紧紧扣”。
同样,在今年五一前夕,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指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党风政风出现了可喜变化,特别是在纠正“四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其消极作用不可低估。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违规行为趋于隐蔽化,“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比如,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到隐蔽场所;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但红包照收。电子礼品卡的出现,也给收送礼品行为套上了“隐形外衣”。
李玉赋的讲话顷刻间激起了媒体热议。中纪委高官何以特意指出该问题?从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反腐历程来看,其实类似的“猫鼠博弈”游戏早已有之。但是,像十八大之后在如此高压反腐、高调反“四风”的政治语境下,一些官员却依然自作聪明地玩弄“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伎俩,无异于向中央的反腐政策“叫板”,这些现象必将引起中纪委的格外重视。
中纪委的震慑力加上最近不断推出的亲民举措,让人们对其寄予厚望。中纪委开门纳谏,广泛征集网民的反腐线索和意见,这从中纪委、监察部去年开通的“每月e题”栏目就可解读出中纪委官方的反腐轨迹。
“每月e题”栏目以留言板的形式,每月发布一个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的主题,并邀请广大网民就这一主题发表评论。本刊记者观察到,2014年3月,主题为“纠正‘四风’,您认为还应该抓什么、怎么抓”?2014年4月,主题是“请您晒晒‘四风’隐身衣”。2014年7月,主题为“起底隐蔽在培训中心里的享乐和奢靡”。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纪委、监察部官网今年推出的系列“每月e题”的主题,很多与隐蔽化的腐败现象相关,尤其是“请您晒晒‘四风’隐身衣”“起底隐蔽在培训中心里的享乐和奢靡”这两个主题,中纪委直言目前有些地方的“四风”问题出现更加隐蔽化的现象,其目的是邀请广大网民来晒一晒身边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揭露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发动广大网友来揭露十八大后的各种腐败变种。
本刊记者整理发现,网友在“每月e题”跟帖反映腐败“隐身衣”现象的不少。网友“ @哈哈哈 ”在中纪委、监察部官网留言栏里说,在县城里,各机关部门、国有企业公款吃喝已经非常隐蔽,改变方式,避免被查。如:乘用公车改为开私家车到酒店;将乘用的公车停放在离酒店很远的地方,且在酒店较集中的地方吃喝,让检查人员查不到他们吃喝的具体酒店;开私家车直接去乡下吃野味;带上几位家属,对外称家庭聚会,家庭用餐;在单位食堂大吃大喝。网友“@持之以恒”则反映了另一种隐形腐败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项目支持,有的领导干部就用地方“土特产”通过上级的亲朋好友代为私下送礼,与上级搞好关系。
各地纪委官员密集表态,要剑锋相对地揪查、查处腐败“隐身衣”。
可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隐身衣”现象。如今,在中纪委的带动下,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纷纷采取实际行动,严查顶风违纪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初,至少有24个省份纪委已经分别以下发通知或出台规定的方式,对可能会抬头的“四风”问题进行严控。不少省份纪委、监察厅向下级党委及纪委下发通知后,地市也各自对应出台规定,以强化、细化省一级的纪委通知。
有报道显示,北京、陕西、福建等地开展了明察暗访工作,严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等“节日病”。贵州明确提出,坚决查处各种走地下、搞变通、玩规避等隐形“四风”问题。四川提出,禁止收受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江西称,要念好作风建设的“紧箍咒”,紧盯重要节点,强化节日监督,揭开“四风”“隐身衣”。河北称,应特别注意公款购买和收受电子礼品卡等行为。
中纪委高压反腐、反“四风”的态势也为地方纪检系统注入了强大的反腐能量,各地纪委官员密集表态,要剑锋相对地揪查、查处腐败“隐身衣”。厦门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市纠风办副主任苏培雄4月18日在做客“厦门网”时也谈到,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违反相关规定收受礼金礼品,一经发现,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地进行处理。他还强调,要防止“四风”问题改头换面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最近我们将运用媒体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在报纸和网络上开设专栏,请群众提意见和建议,欢迎广大群众和网民参与监督。”
腐败“隐身衣”到底有多少种?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从各地不断查处、公布的案例来看,其“变形”之多,足以体现出问题的复杂性。据浙江省门户网站“浙江在线”6月25报道,截至目前,杭州市纪委已发现违纪违规问题448起,处理486人,“仍有少数单位和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特别是‘四风’‘隐身衣’问题有所抬头。”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变着法子组织和参与“酒局”“牌局”,有的在单位食堂、内部招待所、农家乐等场所搞变相的大吃大喝,有的用会议费、印刷费、办公用品等发票冲抵公务接待费用等。
广东的腐败问题与经济一样“存量”巨大,在该省一系列官员落马之后,6月27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又被中纪委宣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与之呼应的是,广东的各种腐败“隐身衣”问题也同样“与时俱进”。广东省纪委日前通报称,今年1~5月,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186个,包括3名厅级官员在内的85名公职人员受处分,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问题涉及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收送红包礼金、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其中公车私用问题最突出。通报特别指出,时下“四风”问题“隐身衣”特征明显,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送红包礼金等违规行为更趋于隐蔽化,规避约束,手段翻新,尤其须警惕一些人怀有作风建设“一阵风”和“熬过这阵子”的念头。
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腐败“隐身衣”,并不现实。
那么,在民间看来,腐败“隐身衣”现象又是否严重呢?民众对腐败现象“变形记”是否有直观感受呢?这方面,权威数据显示显然是比较乐观的。据国家统计局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7.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人民网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78.9%的受访者认为中央实施八项规定以来,身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或有所改进。另有局部调查显示,87%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有所收敛,而78%的受访者认为干部作风有明显改进或有所改进。
本刊记者通过采访也得知,部分民众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态度赞赏有加,同时也对腐败会不会“地下化”、隐秘化表示担忧。广东省开平市媒体从业人员彭更荣对本刊记者介绍,自反“四风”以来,他感到官员们明显收敛了,“但为什么有的官员还照样抽名烟、开豪车呢?他们的工资收入能够支配如此高档消费吗?我认为他们还在变着法子捞钱。”
湖南省长沙市市民周欣平对本刊记者介绍,现在的反腐局势令人大快人心,但是她也听到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变形记”。她举例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草坪村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村民组长和村两委成员共20人,以参观学习名义赴江浙旅游,报销旅游费用36000元。“我就奇怪了,中央三令五申反‘四风’,为什么这些人还如此胆大妄为呢?”她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隐形腐败”的新现象,是一些公职人员的权力“福利”思维在作怪。
民间对腐败“隐身衣”现象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这从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可以得到佐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教授杜治洲指出,腐败“隐身衣”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就像病毒产生“变种”一样。反腐败的方式在变,腐败的形式也在跟着变。当前腐败呈现出隐蔽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一些腐败官员甚至努力使腐败“合法化”,让腐败行为与人情来往、正常公务活动搅在一起,造成一种“察觉难、查处更难”的状态。这说明,反“四风”虽然有很大的威慑力,但反腐措施也得时刻跟上现实变化。
延伸阅读》》
综合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网友留言反映的“四风”问题“隐身衣”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化整为零”,公款报销仍有招。网友“笨小孩”爆料,对付公款吃喝检查的一些主要手段:化整为零:将大额消费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化零为整:不一事一结,采取阶段性结账,导致检查人员无法检查明细、招待次数、金额。延期结账:避免被举报或被抽查当场被捉,先消费,待事后没有风声再结账。调换核算科目: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其他公务消费中支出,规避检查。拆分消费:将烟、酒类费用单独集中购买,降低消费费用并规避相关规定。
“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奢侈享受更隐蔽。网友“中国梦者”爆料,旧瓶装新酒,低档酒瓶装高档酒;从外面宾馆吃转到内部餐厅吃,将内部餐厅改为奢华享受场所。网友“地方团练”爆料,企业老板在企业里建设高规格豪华食堂包间,党政领导直接在企业这种食堂用餐,也是十分隐蔽;异地跨省吃喝,一些两省交界地区,领导干部大吃大喝,跑到邻省市县吃,躲避纪委查处。
公车换身份,公费养私车。网友“清除贪官还基层清白”爆料,一些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采取将车挂靠在本单位多个部门或挂靠在下属单位、分管单位的办法,应对超标配备车辆问题。网友“谨言慎行”爆料,“私车公用”成为新的腐败点,如上下班都开自己私车,但礼拜天外出游玩,油费、维修费、过路费、罚款和审验费都是由单位承担。
办公室挂上“会议室”的牌,办公用房清理难。网友“做有责任的公民”爆料,查干部办公用房时,在办公室门上写一个“小型会议室”,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掩人耳目罢了。
奖金补贴照样拿,巧立名目发福利。网友“支持方舟”爆料,假借外出招商引资、推介地方特色资源、项目、产品等,各单位把各层次领导或准备外出旅游的相关人员放在其中,到年底时可根据相关规定名正言顺地发放招商引资奖、争取资金提成奖等。
大操大办照行不误,收礼金“批发变零售”。网友“东风不语”爆料,在宴请宾朋时“事主”变“批发为零售”,今天甲地安排一拨儿,明天乙地招待一伙儿,或者加大“提前量”,如“中秋的日子端午办”,殊不知在觥筹交错和寒暄祝语中顺利完成了“份子钱”的平稳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