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4-12-13 00:06张杰
散文百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辩论优化素养

张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逸城学校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张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逸城学校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不只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光是传授知识,培养读写能力,它还担负有培养人才的任务。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既有语文知识的传授,又有生动活泼的人文教育。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把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会做人。

课堂教学;优化语文素养

“按照最佳的方式”组织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训练点),同样水平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不同,教学效果往往大不一样。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是教的主导性。如何恰当地运用教的主导功能,选择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科学、和谐、有效,始终是我们研究探索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的艰难处境

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大量的训练题挤到了课外。几年来,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不少学生到了初中,阅读能力还是很弱。语文教学进入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在这种艰难中开拓,如何优化语文教学,在山重水复中创造出柳暗花明呢?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法

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大胆实践、深刻反思,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功课例,认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我们走出困惑提高效益的必要前提。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即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时期,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及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以及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学生一旦有兴趣去学,那么就非常容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非常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这样设计导语来创设情景:“在鲜花漫山、瓜果遍地的花果山上,有一只调皮好玩的小猴子。有一天,它觉得山上不好玩了,想到山下去玩一下,于是就偷偷下山了。小朋友们想知道它到山下都遇到些什么吗?”运用学生熟知的《西游记》花果山导课,使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兴趣一下子便集中过来了。

2.导入新课要“巧”。导入的目的的在于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角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关系很大。教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才能是实现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春晓》一课。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上课时,看到一位小同学仍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并没有急于叫醒他,而是微笑着来到这们同学的身旁,随口吟出:“春眠不觉晓,铃声早响了。传来打呼声,你还没睡好?”语音刚落,同学们便一阵哄笑。这样的开场既包含了老师善意的批评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二)优化问题设计,有效引导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问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问题设计的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题材特点来设计问题的。如《穷人》教学中,“西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以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来回答。”设计这一问题意在使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把握课文主人公的形象。所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紧扣课文这一文体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

2.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问题设计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仅能体现文章本身的脉络线索和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提出问题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让学生熟悉课外内容,明白作者这样写用意;二是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规律。所以,问题的设计应力求体现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或由浅入深,或由近及远,或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感性到理性……

3.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体现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有价值。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不同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小组差异,还有城乡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又有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多重差异。尽管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类别、分层次,然后设计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同学共同发展,而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问题,也正好遵循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

(三)灵活地把握课堂,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中。对于一些值得扩展或深究的问题,遇到学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与其教师直接讲解,不如发动学生进行小型辩论。当堂分组,3-5分钟的准备后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双方参赛同学及其他作“评委”的同学都会随着辩论的深入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正确的认识也就慢慢形成了。辩论中教师应该注意随时调整辩论的方向和深度,以免出现跑题现象。这样,问题解决了。同时,同学们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辩论优化素养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