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顺
古典诗歌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古诗教学时,教师要在咀嚼、体会、感悟古诗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的音乐美、意蕴美、语言美,让学生在诵读中步入诗的意境,感悟古诗,理解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自主诵读,把握诗歌的音乐美
古典诗歌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特别是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愉悦的音乐美。因此,诵读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听读、范读、领读、齐读等。在朗读时,要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诵读于谦的《石灰吟》,这样读:“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在纠正学生读音的同时要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古诗的语气和语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体会古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加深对诗文的感知中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为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古典诗歌是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诗歌的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便是诗的“意境”。诗的意境美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真可谓是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在阅读古诗时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春景图,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等自然景物以及由箬笠、蓑衣所感悟到的人物,是需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的,只有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步人诗的意境,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才能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沟通号晴感交融的境界。
诗歌中的想象需要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地改写、描摹,让诗歌中的人、物、景、情跃然纸上。如对《如梦令》一词的想象,有的学生是这样描绘的:傍晚的河面,一女子划着小船,微带醉意把小船驶进荷花深处,吓飞了栖息的水鸟。当学生发挥想象,感悟了诗歌的意境美,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背诵积累,把握诗歌的语言美
古典诗歌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这些精妙含蓄的词语是需要学生去揣摩、体味的。而更多的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背诵积累这些诗句,能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通过熟读精背把诗歌默记在心,从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美,完成语言的积累,得到情感熏陶。
鉴赏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是古诗教学的目标,古诗的诵读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诵读能力和想象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在获得思想启迪的同时,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