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超
1940年7月~1941年5月,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与英国空军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空战,史称不列颠之战。这场战争中,英国空军之所以能在战斗机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成功对抗德国空军,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拥有高效的雷达预警网。对于在雷达方面占有的优势,英国人是始终充满自信的。然而,此战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很快就让英国人感到焦虑不安了。
自从德国转兵东向进攻苏联后,暂时无力开辟“第二战场”的英国就开始以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从而支援苏联抗击德军。一开始似乎还比较顺利,英国轰炸机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损失率。但这种情况到了1941年秋季突然发生了变化,英国轰炸机的损失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剧增,特别是在11月对德国鲁尔区的一次空袭中,居然有21%的轰炸机未能返回基地。英国方面开始怀疑德军已经拥有了性能先进的雷达系统,否则德军不可能如此高效地拦截英国轰炸机。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特别召见了以琼斯博士为首的英国电信研究专家组成员,要求他们立即采取措施搞清楚德军雷达的具体情况。
事实上,早在1939年11月,琼斯博士就收到过有关德国雷达的情报。当时,情报称德国在沿海地区部署了一种飞机探测系统,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20km。该飞机探测器的工作频率为600MHz,配用碟形抛物面天线。随后的情报进一步指出,德军使用了被称为“弗里亚”的雷达系统,大大提高了其空军战斗机和高射炮的防空效率。接着通过空中照相侦察,琼斯博士终于发现德军的一个“弗里亚”雷达站设在法国西北部一个叫奥德维尔小村庄附近。英国方面又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弄清楚了“弗里亚”雷达站不仅位于奥德维尔村,而且在迪厄普和加来地区也有德军雷达站。
就在这个时候,英军侦察机又探测到了一些570MHz信号的方位记录,但是空中照相侦察却无法拍摄到这种装置。也就是说,这种装置要比“弗里亚”雷达小得多。英国监听部门此时获得了一条情报,称“弗里亚”雷达正与一种叫作“沃尔兹堡”的设备仪器被送往罗马尼亚。据此,琼斯博士判断“沃尔兹堡”很可能就是570MHz信号源。1941年11月,英国侦察机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第二大港口城市勒阿弗尔以北的海边村庄布鲁尼沃尔,发现了两部“弗里亚”雷达。通过照片判读,雷达站还有一条小路通向几百米远处的一条环路,环路中有一个很小的点。开始,照片判读人员认为这个很小的点可能是照相机上的灰尘所致,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黑色物体。琼斯博士据此判断,这个黑色物体很可能与“弗里亚”雷达有密切关系,也许就是“沃尔兹堡”。12月5日,英军再次派出1架“喷火”式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最终获得了比较清晰的照片。照片显示那个黑色物体像一个电火盆,直径约3m,有一个抛物面反射器。但是,仅凭照片无法知道这种装置是否工作在570MHz的频率上,因此英军仍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干扰。
琼斯博士看着侦察机获得的照片,突然发现在“沃尔兹堡”坐落的悬崖上有一个斜坡通往海滩,距离海滩只有几百米。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出现在琼斯博士的脑海中:“瞧,我们可以从这儿进去!如果我们能够搞到雷达,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战时内阁,提出应设法缴获德军的雷达设备。丘吉尔首相看到这封信后立即表示同意,并指示军方研究这一设想。
接到丘吉尔首相的指示之后,英陆军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实施这一行动将注定失败。雷达站设在很高的悬崖上,西北是9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南北两侧则是通往大海的深沟,仅东面有路可以通行。这条惟一的通路上有一座教堂,当时已被德军用作兵营。情报部门侦察的结果是,教堂内至少驻有100多名德军。而且,在周围的山上还分布有德军的十几个海防哨所,距雷达站几公里的地方还有德军的1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营,只需30分钟这些部队就可以赶到增援。即使从海上发起攻击的突击队能够不受重大伤亡地打上悬崖,他们也无法保证在这之前阻止德军对雷达设备实施破坏。就在军方感到常规部队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时,有人提议由新组建的特种部队——“哥曼德”特种部队执行这一任务。
说起英国的特种部队,人们似乎首先想起的是特别空勤团(SAS)。“哥曼德”特种部队与SAS不同,“哥曼德”是从英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后来被编入英国海军陆战队;而SAS则是在北非战场发展起来的,隶属于英国陆军。“哥曼德”一词最早来自于布尔战争,即英国与南非白人——布尔人的战争。当时,英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布尔人采取化整为零的小分队突袭作战方式,频频对英军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突袭,使得英军伤亡惨重,虽然英军最后以出动10万兵力、损失2万(而布尔人仅损兵3700人)的重大代价打赢了这场战争,但这些布尔人的小分队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以突袭方式作战的小分队当时被英国人称为“哥曼德”,即“突击队”的意思。
二战爆发后,英国远征军在法国遭到惨败,虽然其主要的有生力量通过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下来,但部队全部重装备几乎损失殆尽。恰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却有人开始设想对德军占领区进行攻势作战,这个人就是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迪尔上将的副官达托莱·克拉克中校。他建议使用少数小规模部队偷袭从挪威西海岸的纳尔维克到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一线的德军阵地,这也是当时惟一能够给德军有效打击的方法。这一提议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却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因此陆军决定由克拉克中校负责组建他所提议的袭击部队。endprint
克拉克中校立即付诸行动,他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挑选了几百名有作战经验的官兵,于1940年6月下旬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比较正规的、独立执行特殊任务的新型部队,即我们所说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最初编为10个“袭击部队”,每个部队下辖2个小队,每个小队编有3名军官和47名士兵共50人。因此,该特种部队当时编制约1000人。其装备有当时比较先进的汤姆逊冲锋枪、布伦轻机枪和越野摩托车、轻型汽车等交通工具。部队组建后,原本打算称为“奇袭部队”或“豹部队”,但英军中很多人对布尔人的“哥曼德”记忆犹新,最后就以“哥曼德”命名了这支特种部队。
“哥曼德”成立之后,很快就对德军占领的欧洲海岸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突袭行动,令德军损失惨重,大大振奋了英国军民抗击纳粹的信心和士气。这些突袭行动惊动了希特勒,为此,希特勒还特地发出了所谓的“根绝命令”,即“第46号指令”,对俘获的英军,无论其是否身穿制服(当时的国际法规定,只有身穿己方制服的被俘人员才能享受战俘待遇,否则将以间谍论处予以处决),无论是否有武装,务必“斩尽杀绝”。由此可见,当时“哥曼德”的突袭行动确实给德军的心理造成了重大影响。
当时负责统一指挥特种部队的英军联合司令部司令海军准将蒙巴顿,亲自召见“哥曼德”的创建人之一——罗斯特少校前来受领任务。任务内容很简单,由1个空降连和1个工兵小组组成的“哥曼德”从空中进入雷达站,夺取雷达设备后从海滩撤回来,此次任务的代号为“刺痛行动”。但是,这个任务要想实施却非常困难——要求所有的行动包括撤退都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不过,罗斯特少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表示“没有特种部队完成不了的任务”!随后,琼斯博士向罗斯特少校讲解了行动的具体目标:首先要夺取并运回“沃尔兹堡”雷达,为此琼斯博士还建议在接应特种部队撤回的军舰上安装无线电接收机,以备“哥曼德”失手时探测“沃尔兹堡”雷达是否是570MHz信号源;其次要拿到“沃尔兹堡”雷达的接收机、显示装置和发射机;第三是想办法抓回俘虏,最好是雷达操作手;最后,如果有些重要部件难以拆卸的话,要将上面的标签拆下并带回来。
行动计划确定后,“哥曼德”即展开了艰苦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如何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拆卸动作,并顺利撤退到海滩登上接应的船只。负责拆卸雷达的工兵小组利用一部与德军雷达类似的英国雷达进行拆卸训练,拆卸所用的时间由最初的40分钟慢慢减少到20分钟,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还可以完成绘制机器结构草图、拍摄照片等动作。就这样,“哥曼德”完成了作战准备,只等适当的时机发起行动。
这次突袭是一次空降袭击和海上撤退相结合的行动,这就要求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气象条件要满足空降作战和海上撤退的要求。一方面不能有大风天气,以防止空降时士兵被吹散无法集中作战;另一方面水文条件还要是涨潮,以便于接应的快艇趁着涨潮尽量接近海滩,有利于特种部队迅速上船撤离。但根据预测,符合要求的天气直到1942年2月27~28日才出现,因此行动发起时间也就定在了这一天。
当晚22时,12架经过改装的“惠特利”轰炸机载着119名伞兵腾空而起,飞向位于布鲁尼沃尔村的德军雷达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于28日凌晨零点15分开始空降。第一批伞兵降落在离雷达站以南约550m的地方。他们原以为会遭到德军抗击,但德军并没有反应,很可能将这些轰炸机当作了派往德国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因为夜暗也没有发现伞兵空降的情况。落地后的特种部队立即分为3个小队,罗斯特少校带领第一小队向雷达站和教堂前进,负责攻占雷达站并拆卸雷达;第二小队由一名中尉率领,任务是掩护部队不受来自内陆的攻击;第三小队负责占领通往海滩的通路。
罗斯特少校的小队悄悄包围了雷达站和教堂,他和4名队员首先冲入雷达站的房间内,却发现里面只有1个德军士兵。这名德军士兵企图抵抗,但很快就被击毙。与此同时,房子外面也展开了战斗,并俘获了1名德军雷达操作手。只用了几分钟,德军在“沃尔兹堡”雷达周围的抵抗就全部被粉碎。非常奇怪的是,原本估计驻有100多名德军的教堂内却空无一人。原来,因为天气寒冷,这些德军都搬到了山下的布鲁尼沃尔村中去了。听到枪声后,德军立即集合向山上增援,并通知后方的其他部队赶来。第二小队随即展开了阻击行动,阻止德军接近雷达站。这边占领雷达站的工兵小组立即开始拆卸雷达,但借着手电筒光亮进行拍照的时候却引来了德军火力射击,被迫中断拍照工作直接进行拆解作业。刚刚工作了不到10分钟,罗斯特少校就发现内陆有3辆开着前灯的卡车向雷达站驶来,这无疑是德军的增援部队,一旦他们使用迫击炮等向雷达站轰击,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罗斯特少校当机立断决定到此为止,搞到多少零部件算多少。队员们立即将拆下来的部件装到折叠式手推车上,向海滩撤退并在途中快速埋设了不少地雷以迟滞德军的追击。离开时,特种部队在雷达站内安装了延时爆炸装置,以摧毁剩余的设备和破坏现场。
罗斯特少校指挥部队掩护装有雷达部件的手推车且战且退,直到接近海滩遭到德军火力拦阻时才发现撤退通道此时还被德军控制。原来,担负占领并扼守退路的第三小队40名队员中有一半降落到了离计划着陆点4km远的地方,未能在第一时间夺取撤退通道。当这些队员发现降落位置错误时,赶紧向正确位置运动。正当罗斯特少校的小队与扼守通道的德军交火时,他们也正好赶到。两边人员共同努力,终于攻下了挡住去路的德军哨所,打通了退路。特种部队于2时15分控制了海滩,并立即通知接应的海军快艇前来装载人员和设备。谁知,通信兵却未能与快艇取得联系,这将意味着特种部队无法撤出。此时,增援而来的德军已经开始向海滩步步紧逼,形势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罗斯特少校一面亲自发射红色信号弹求救,一面下令部队准备进行防御战,以固守待援争取时间。就在这时,安装在雷达站的延时爆炸装置爆炸了,撤退时埋设的地雷也开始一个接一个炸响,但这并不能阻止德军继续向海滩接近。若是海军快艇再不到达,特种部队除了全部被歼灭就只有跳海一条路了。就在“哥曼德”准备背水一战时,海军的快艇终于赶到了。原来,当“哥曼德”发信号要快艇前来接应时,正好有1艘德军驱逐舰和2艘炮艇在距英军快艇不到1.6km处驶过,迫使快艇在原地停留了一段时间。万幸的是,德军舰艇并没有发现英军快艇。罗斯特少校立即指挥部队上船,首先上船的是携带雷达部件的工兵小组,然后是伤员和俘虏,最后其他队员也登上了快艇。快艇上的火力一直向岸上射击,掩护“哥曼德”上船。当快艇离开法国海岸24km时,天亮了。不过,此时英军数架“喷火”式战斗机已经飞临船队上空进行掩护,因此后边的撤退行动非常顺利。endprint
此次突袭行动非常成功,“哥曼德”缴获了需要的绝大部分雷达零部件,而且俘获3名德军士兵,其中1名是雷达操作手。“哥曼德”自身伤亡15人,其中2人阵亡,7人负伤,6人失踪。通过对缴获的“沃尔兹堡”雷达的分析,英国方面很快就掌握了这种雷达的技术性能,从而在以后的作战中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刺痛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是世界上首次采取特种部队夺取对方雷达实物的战例,为以后的类似行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代战争中,电子战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往往对战争进程有着重大影响。此次,英军开始怀疑德军装备了高性能的雷达,实际上是因为自身轰炸机的损失率突然大幅增加。英国相关部门也因此进一步利用先前掌握的相关情报对这一情况进行验证。如琼斯博士早在1939年11月就开始注意关于德军雷达的相关情报。到1940年5月,1个德军战俘供称,德国海军一直在试验一种无线电回波装置,能够测量远处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这无疑也是一种当时英国人尚不知晓的雷达系统。两个月后,1架英国飞机第一次探测到了疑似雷达信号。紧接着,情报部门破译的德国空军的秘密报告的要点中,也提到因为得到了“弗里亚”雷达的警报,所以德国战斗机才进行了成功的截击行动。这些情报综合在一起,使得琼斯博士确信德国人已经拥有了性能先进的雷达。
在搞清楚这一点后,英国人随即转入对德军雷达站具体位置的侦察。1940年11月22日,英军1架高空飞行的“喷火”式战斗机拍摄了2张非常清晰的照片。这些航空照片上显示在奥德维尔村西面有2个并排的圆圈,每个圆圈的直径约有6m,当时并不能判定这些圆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通过对2张本来应该组成一幅完整立体图像的照片使用立体视镜进行观察,在两次曝光的9秒钟间隔内,有一个圆圈顶部的又宽又薄的物体旋转了90°,而这个特征正是雷达天线旋转所特有的。之后,英国人扩大侦察范围,又发现了位于布鲁尼沃尔村的德军雷达站,并通过仔细的照片判读,发现了体积更小的“沃尔兹堡”雷达。正是因为这个发现,英国人才意识到可以采取夺取德军雷达设备的办法来了解其技术性能。
因此,特种作战行动必须依赖正确的情报判断,而正确的情报判断则依赖于平时大量点滴情报的积累和综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作战能力再强的特种部队也会陷入有劲不知往何处使的境地。
突袭行动的目标选择是关系到行动成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目标选择合理可以充分达到出敌意外的效果,选择不合理则可能正好与敌方防御的强点撞上造成行动困难。可以说,此次英军的目标选择完全达成了战术行动的突然性。
二战时期,雷达投入战场使用并不久,当时德军实在是难以预料到英军居然会采取派出特种部队直接夺取雷达设备的方式,因此警戒非常薄弱。德军雷达设置在法国占领区的海岸上,附近虽然也有一些德军的海防哨所和部队,但距离都比较远,需要半小时左右才能赶到雷达站。距雷达站最近的教堂内的德军本来是可以对英军突袭行动造成很大困难的,但却因为天气寒冷而临时搬到了布鲁尼沃尔村,这就使得雷达站内只剩下了负责操作雷达设备的人员了。这些仅有的操作人员根来就不是战斗兵员,在英军强悍的特种部队面前只几分钟就被歼灭,从而为英军顺利占领雷达站并拆卸设备提供了条件。当德军发现英军袭击雷达站开始增援时,英军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开始撤离了。英军的目标选择和行动方式完全出乎德军意料之外,也就为行动成功奠定了基础。
此战德军吃了大亏后,立即采取措施,很多雷达站都开始加强防御,周围围上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虽然雷达站的防御得到了加强,然而令德军没有想到的是,英军后来却因为这些铁丝网更容易判明德军雷达站的位置,也算是此次突袭行动的另一个成果吧。
此次“哥曼德”突袭的目标是德军雷达站,虽然雷达站自身的防御能力有限,但其却处于可得到快速增援的位置。当时,英军情报部门认为雷达站旁边的教堂内至少驻有100多名德军,在周围的山上还分布有德军的十几个海防哨所,距雷达站几公里的地方还有德军的1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营,只需半小时就可以赶到雷达站。英军排除了使用大量常规部队进行两栖突击的可能性,那么就要使用小规模特种部队进行突袭了。特种部队虽然作战能力很强,却只适于进行快速的突袭行动,无法与敌方大量正规部队进行正面对抗。这也就决定了“哥曼德”必须在德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完成任务,否则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了。
正是基于这一点,“哥曼德”与负责拆卸雷达设备的工兵小组进行了反复演练。拆卸雷达所用的时间由最初的40分钟,逐渐缩短到30分钟、25分钟,最后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整套雷达的拆卸工作。而在后来的实战中,“哥曼德”可以用来拆卸雷达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不到10分钟。但由于部队经过反复的严格训练,仍然完成了大部分雷达部件的拆卸工作,并且将有用的标签全部取下带回,最终搞清楚了德军雷达的主要技术性能。
此次“哥曼德”突袭德军雷达站的行动,虽然直接动使用的只有119人组成的特种部队,但却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当时的“哥曼德”仍然隶属于英国陆军,而空军负责使用经过改装的“惠特利”轰炸机运送“哥曼德”特种部队进行空降并提供撤退过程中的空中掩护,最后撤离工作则是由海军的快艇负责。一旦涉及到多个军种的联合作战,一般都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指挥。当时,英军有一个专负特种作战指挥任务的联合司令部。该司令部也就担负起协调陆海空三军进行联合作战的任务。事实证明,每个军种都有其独特的作战能力,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可以相互代替,而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应。突袭雷达站过程中,空军完成了对特种部队的空降投送任务,特种部队在地面战斗中成功夺取了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雷达部件,海军的快艇虽然遭遇了点小麻烦,但最后也完成了将特种部队撤离海滩的任务。从这一点来看,特种作战需多军种联合实施,这也成为时至今日特种作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再好的作战计划也赶不上战场形势的变化。特种部队在敌后作战所面临的战场形势更为严峻,经常会碰到预料不到的意外情况,因此要求特种部队要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
此次“哥曼德”突袭德军雷达站的行动中,英军碰到的第一个意外情况就是本来打算用20分钟完成雷达设备的拆卸工作,最后却只有不到10分钟时间进行这项工作。当“哥曼德”队员拆卸雷达不到10分钟时,罗斯特少校就发现内陆有3辆开着前灯的卡车向雷达站驶来。这表明德军增援部队的行动速度要比预想的快得多,如果德军使用迫击炮等向雷达站轰击,那么正在拆卸雷达的“哥曼德”队员就会遭到严重损失。不仅出现人员伤亡,最重要的是雷达的拆卸工作将无法进行下去,而且一旦受过专门训练的工兵小组遭到严重损失,后边的工作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因此,罗斯特少校当机立断下令结束拆卸工作,迅速脱离阵地向海边撤退。应该说,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下这一处置是非常正确的,使得“哥曼德”避免出现与德军增援部队陷入胶着状态难以摆脱的局面,为后面的撤退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部队撤退到海滩上时,又接连出现两个意外情况。先是罗斯特少校率队到达海滩通道时,才发现通道仍被德军控制。第三小队因为在空降着陆时有一半队员降落到离预定地点4km远的地方,此时仍没有控制海滩通道。好在特种部队独立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很强,第三小队迅速判明了所在位置并收拢部队立即赶往海滩通道。当他们赶到时,正好赶上罗斯特少校等人撤退到此,两边共同努力很快就夺下了海滩通道。紧接着,控制海滩的“哥曼德”发现与预定担任接应任务的海军快艇无法取得联系,这意味着“哥曼德”无法从海上撤退,在德军增援部队攻击下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要跳海了。罗斯特少校并没有惊慌失措,一方面使用信号弹努力与快艇恢复联系,另一方面布置海滩防御准备固守待援。好在海军快艇只是因为意外情况耽误了一段时间,随后很快靠上了海滩将“哥曼德”队员接走。这些情况说明,在关键时刻,特种部队的应变能力式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也是特种部队能力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