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8.8米长,2.9米高,翼展4.6米,这架袖珍版小飞机大小就跟一辆货车差不多,然而这并不是一架普通的小飞机。10月10日,美国空军最早发布消息称,轨道验证飞行器任务3(OTV-3)即将从太空返回。随后CNN、今日航天网等纷纷猜测,OTV-3最早可能会在10月14日着陆。
不能说的秘密
媒体之所以着急,是因为这个迄今为止最神秘的飞行器已经在太空待了676天,远远超过了常规的270天最长在轨时间。美国空军所说的OTV-3就是外界鼎鼎大名的X-37B空天飞机。2012年12月11日,X-37B在轰鸣声中,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升空。由火箭送入太空,返回时又像普通飞机一样在跑道上滑降,因此也被称为升级版的航天飞机。
然而,与从属于NASA的航天飞机最大的不同是,X-37B是美国空军的秘密武器。2010年以来,X-37B已经三次升空,尤其是此次,它已经在轨两年。但美国空军对它在天上干什么一直讳莫如深。2010年,当X-37B准备升空的消息传出,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专家抛出观点:“如果空天战机研究成功,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就不过是原始的弓箭和长矛而已。”
早在1998年8月20日,美军获得了本·拉丹在阿富汗东部某个“基地”组织营地的准确情报。由时任总统克林顿下令,“战斧”巡航导弹从停泊在波斯湾的“林肯”号航母上腾空而起。“战斧”导弹最大射程超过3000公里,最高时速达880公里,是美军的利器。然而,阿富汗远在2000公里之外,战斧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飞到,此时拉丹早已逃走了一个小时。这次击杀拉丹失败,让美国错过了在9·11之前的最后一次机会。
2010年5月26日,B-52轰炸机从美国加州起飞,之后一个外形独特的飞行器从飞机上发射,进行首次实验。它就是X-51A,被视为战斧巡航导弹的接班人。X-51A,长约4米,时速可达战斧巡航导弹的7倍,如果用它从波斯湾打到阿富汗东部,只需要20分钟。从2010年到2012年,X-51A经历了3次试验失败,但最终在2013年5月1日的第四次试验中,飞行速度达到5.1马赫,也就是5.1倍音速,相当于时速达到6200公里。
X-51A和X-37B一样,都属于美国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的一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痛感核武器使用受限和打击恐怖手段匮乏,亟需在全球范围快速精确打击对手的新型武器,因此美军军方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全球即时打击系统,受到了布什政府的重视。2003年1月,小布什在一份秘密文件中赋予了美军战略司令部全球打击的任务。
不同的武器,任务分工不同,X-51A是可以直接发动进攻的新一代巡航导弹,而HTV-2与X-37B性质差不多,都是在太空轨道侦查,并向地面发动进攻的航天器。
HTV-2,代号“猎鹰”,设计速度为20马赫,约合时速2.4万公里,射程覆盖全球。它在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分别进行过两次试验,都未成功。而X-37B发射三次,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在轨时间越来越长。
“剑盾之争”
然而这些设计早已远远超过了对拉丹等恐怖组织头目实施斩首行动的范围。在俄罗斯人看来,美国的全球即时打击和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占据全球政治和军事霸权地位的工具。2014年9月10日,俄罗斯召开武器现代化会议,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要打造全新的攻击能力,包括可靠的核威慑能力。而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则明确表示,俄罗斯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此前,美国五角大楼在预算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给先进高超声速项目拨款7070万美元,这被外界视为强力推进该系统的一个积极信号。
美俄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军事大国,一前一后都在发展全球即时打击系统,这自然不是什么巧合。全球即时打击是美国国防部2003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又名“常规快速全球打击”,指的就是在非核条件下,对敌方目标实施远程精确的快速打击。如果说美国用反导系统这块“坚盾”已经制约了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的话,那么现在全球即时打击系统这把“利剑”正是降低俄罗斯战略核威慑存在概率的有力武器。对于这一点,俄罗斯当然不会容忍,俄罗斯也亟需在现有的战略棋局中出新招,扳回劣势。
2014年10月1日,《华盛顿邮报》网站看似不经意地披露了一条消息:“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俄罗斯部署的核弹头比美国多出1枚。”而在相关信息一览表中可以看到,俄罗斯在洲际、潜射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方面共布置1643枚核弹头,而美国则部署了1642枚核弹头。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在冷战后首次超过了美国。在半个世纪前,这可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头条新闻。但今天,也只有专业人士关注它。这也折射出大国军备竞争从核武向常规武器转移的趋势。
二战前,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是比飞机、坦克的数量,比军队规模。在核武器出现后,规则就此改变。1949年8月29日,随着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试验场核爆成功,美国的核垄断结束了,这也宣告核武竞赛拉开帷幕。正如赫鲁晓夫所说:“核武器时代,那将不是几百万军队,而是几百万穿着大衣的肉丸子。”
1952年11月1日,美国爆炸世界第一颗氢弹,苏联很快便还以颜色。1957年5月15日,苏联开始试验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当时赫鲁晓夫得出结论,导弹是未来的武器,战舰和轰炸机都将过时,因此他提出“我们要像制作香肠那样生产导弹”。
紧接着,1961年10月30日,苏联尝试引爆史上最大的核弹。对此,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美国也要针锋相对。第二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标志着由核武器引发的恐怖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种剑与剑的竞争让美俄双方都日趋紧张,双方都开始考虑造出属于自己的“盾”。1969年,美苏开始谈判,讨论限制核武器问题,同时开始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直到苏联解体,激烈的军备竞赛才变成美国单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尤其是美国的导弹防御之盾,削弱了俄罗斯的战略之剑,引起俄方反弹。
“毒箭”困局
在此背景下,2010年4月8日,美俄首脑在布拉格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使美俄核弹头基本达到了平衡。而此时,美国早就暗度陈仓,打造新的战略之剑。美国将老三位一体变成新三位一体,所谓老三位一体就是陆基、海基、空基的核武器,而新三位一体中第一级便是核与非核相结合的打击系统,而非核打击系统是重中之重。如果这一体系成熟,那么美国的战略打击能力将领先整整一代的身位。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错综复杂。核武器虽然威慑力强,但无法应用于实战,而具备全球范围即时打击能力的新打击系统将势必成为新的国家利剑。随着X-51A和X-37B等武器的日益成熟,美俄之间由核武器形成的长期战略平衡将有可能被打破。
在反对美国的全球打击武器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发展自己的超高音速常规武器系统。由于这些武器具备了超高音速,因此很有可能突破美国现有的反导防御体系。在这个已经不再是比拼规模化的新竞争时代,格局依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俄大国更多将精力投注在技术的革新上。新的技术难题不会成为俄罗斯的门槛,而一旦实现突破,势必会重新构筑战略平衡。
人类发明武器,究竟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御,恐怕这一问题并不好回答。美国空军界有一个“毒箭理论”,即相邻的部落之间互相用各自的毒箭攻击对方,但彼此都没有各自的解药,射出毒箭必然会遭到对方毒箭的报复。而唯一可以确保安全的方式,便是任何一方都不首先使用毒箭。这个道理即便是在21世纪也照样适用。全球即时打击系统,本质上是为了追求绝对的控制力和绝对的安全,而这种绝对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相反对裁军计划和国际安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