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
“妈,我要喝水!”
“妈,我的袜子呢?”
“妈,陪我玩一会!”
听着儿子这一声声吆喝,我的心也跟着一次次失落。这失落不是因为呼唤里的各种要求,而是郁闷于他对我的称谓:我不一直都是“妈妈”吗?怎么就成了“妈”呢!
第一次听到他喊“妈”的时候,我记得自己怔了一下,问他:“这是跟谁学的呀?”儿子说是在漫画书里看到的。我以为他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模仿一下而已。可没想到,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妈”。
其实,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郁闷——从“妈妈”到“妈”,仅一字之差,但对儿子来说,却意味着成长。“妈妈”是向内的,意味着依赖和保护;而“妈”是向外的,意味着独立和出发。“妈妈,我要吃雪糕”,是一种请求,而“妈,我要吃雪糕”,则更像是把自己的决定告知一下。儿子模仿的不只是一种叫法,而是向往着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能够独自去闯荡,不要像小宝宝一样,整天腻在妈妈怀里,什么都要听妈妈的话。
儿子长大了,我却失落了。我知道这不应该,可就是没办法。直到那一次,我重读了龙应台的那段话。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文字,我以前看的时候,觉得本来就是正常并且正确的人生,不必感慨,不必凄凉,但现在再看,却有落泪的冲动。
看来,从怀胎那一天开始,我已经习惯了和儿子“二合一”;现在,我也要学着习惯他把自己一点一点地从我身上拆分出去了,这是他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天大的考验!
给我些时间吧,我相信自己最终能适应儿子的改口,并为此由衷欣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