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狄更斯小说的童话模式

2014-12-12 08:38孙雅楠
参花(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狄更斯童话小说

◎孙雅楠

略论狄更斯小说的童话模式

◎孙雅楠

英国作家狄更斯带有童话特征的创作模式使其小说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表现手法,如人物的塑造采取童话式的手法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情节的设置虽曲折,但善良总能战胜邪恶,且故事中存在大量的童话般的巧合来保证故事结局的圆满,因此,他的小说彰显出一种童话模式,而这也正是其小说风格的本质特征之一。

狄更斯; 小说;童话模式

一、引言

狄更斯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在我国狄更斯获得更多关注的是他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的身份,以及其“所特具的如实犀利的批判锋芒”的写作风格,而对于他作为儿童题材小说家所表现出的卓越才华在我国却鲜少探究。狄更斯并不仅仅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更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中无不透露出某种隐含的童话模式。

二、狄更斯小说中的童话模式探析

“童话是原始民族信以为真而现代人视为娱乐的故事”;“童话是神话的最后形式,小说的最初形式”。我们固然不能简单地将狄更斯的小说局限在儿童小说范围内,但这并不能否认狄更斯小说的深层隐含童话模式。

1.童话式的人物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以超历史、超社会的面貌出现,他们没有具体的生活时代与背景,甚至也没有明确的国籍和生活地点。他们要么以“从前有一个国王”的方式被介绍出来,要么以“很久很久以前”的方式被介绍出来。他们通常不是一个现实人物的性格实体,而是人类或民族群体的某种伦理观念或道德规范的抽象符号。他们一般也不与具体的生存环境发生冲突,而只是与某种对立的道德观念或伦理规范发生冲突,因而这类人物形象是抽象化或道德化、伦理化了的。既然童话人物是超历史、超社会、抽象化了的,他们的性格也往往是凝固化的,也说不上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了。

狄更斯的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当然是真实、具体而可信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客观实在的生存环境之中,这个生存环境是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然而, 生活在这个生存环境中的人物却似乎有一种飘忽感。他们并不完全按照自己生存于其中的那个环境的逻辑在生活,而是依照自身观念、自我意志和主观逻辑在生活,而环境倒是时时会合乎于他们的主观逻辑与意志的。所以实际上这些人物是虚幻化和抽象化了,他们的性格自然也就凝固化了。以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为例。小说几乎没把人物的个性心理展示出来,也没有从彼此联系与社会关系中来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狄更斯更着重某某人物外表或言行上的特点,并在全书前后一致地应用这些特征,通过这种强调给读者呈现一个鲜明突出的有特色的形象。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匹克威克是一位生活富足,大腹便便,“穿着紧身裤和打绑腿的安琪儿”,“仁慈和博爱的化身”,他的“红红的圆滚滚的脸蛋总是发出善的光照”。他有教养、天真善良、忠厚乐观、和蔼可亲、爱打抱不平,但却不通世故而经常洋相百出。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匹克威克先生成了作者理想的化身。他永远快乐,永远只看到世界之光明的理想主义者,他其实就是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儿童”。因而,可以认为匹克威克是一个典型的童话式的人物。无论地点如何变化,无论时间如何推移, 也无论匹克威克怎样在不同环境中受到挫折乃至吃尽苦头,他也总是一副安然自得、超脱不群的神气。他的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虚幻化和抽象化了,性格自然也就凝固化了, 而这正是童话式的时空观和艺术境界。

与成人形象的塑造一样,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也是富有童话色彩的。在他的笔下,一个出身贫寒的儿童, 天性善良, 面对的是饥饿、贫困。还有恶人与他作对, 就像童话中的正面主人公总要碰到女巫、妖魔的捉弄一样。这些不幸的儿童历经磨难, 却秉性不移。他们总是一心向善,并永远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奥列佛·退斯特》中的奥列佛、《老古玩店》中的小耐儿、《尼古拉斯·尼古贝尔》中的尼古拉斯、《艰难时世》中的西丝、《小杜丽》中的小杜丽、《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双城记》中的露西等等。对这些人物,作者往往一开始就把他们安置在“善”的模型中,所以他们走到任何地方,经受任何磨难,都代表着善。在他们身上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善的坚定信念与美好理想,正是这种信念与理想,使这些人物成了抽象观念的象征。大卫生性是善的,那么,不管是处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中,也不管与什么样的恶人在一起,他始终保持着善的本性,永远是人性善的代表,他的性格几乎从童年到成年都是一贯不变的。特别突出的是小耐儿、西丝、小杜丽、露西等女性形象,她们几乎不是来自主活和存在于生活之中的人, 而是从天上飘然而来的天使,是一群专事行善的精灵。

2.童话式的故事情节

童话所展示的生活本身是虚幻的,它借虑幻的情境表现道德的、伦理的观念, 从而达到训喻的目的。在童话中善恶两种势力斗争的结局其实一开始就已明确, 但作者总要借助一段曲折的故事来最终阐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训喻的力量。既然结局总是善战胜恶,那么,这段曲折的故事也往往从善弱恶强开始,让代表善的人历尽磨难,最后证明善的力量的强大,善是会无条件克服和战胜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世界永远一片光明灿烂。童话也就形成了一种基本固定的结构模式:从“贫儿”到“王子”或者从“灰姑娘”到“王后”,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狄更斯当然不会自觉地运用童话模式来建构小说的情节,然而他的经历却决定着他在不自觉中进入到了童话式的创作境界里。他看到现实的社会结构制约和扼杀了人类的天性,愚蠢和残酷的枷锁使人性扭曲,但他又相信人性在本质上是善的,它最终能摆脱重重羁绊从而完善起来。他就是以这种近乎儿童的天真去看这个世界的,因而总以为光明多于黑暗,光明总可取代黑暗。这正是永远长不大的狄更斯的天真可爱之处。“长不大”的狄更斯怀着儿童的天真与浪漫,做着善必然战胜恶的童话式美梦。因此虽然狄更斯的小说情节是曲折多变的,但好人不管怎样遭难受辱,最终都有好结局,因而他的小说在深层结构上大都是由悲到喜,善恶有报的童话模式,他的小说结构也往往是童话结构模式的翻版。

3。童话式的巧合

狄更斯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更具有童话式的各种巧合。他往往采用变形的童话艺术手段,通过夸张将生活理想化,创造出典型的童话场景。例如《双城记》中,查尔斯和卡尔登竟然长得一模一样,“他们长得一模一样,不仅使证人,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毕竟是少见的,但这个巧合之后,作者又安排了一个超常的结局,卡尔登代替查尔斯上断头台。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愿意代替所爱的人去死,而成全所爱的人的幸福却更难得,卡尔登以这种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爱情观,也诠释着狄更斯的理想主义和对童话梦境般圆满结局的向往。

另外,像失去双亲的奥列佛一直命运多舛,在遭到歹徒蒙克斯穷追不舍的危难之际,意外地遇到了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勃朗罗绅士,这位善良的绅士制服了蒙克斯,并从他口中得知奥列佛是蒙克斯父亲未婚时生的儿子。他们的父亲写下了将财产分给奥列佛和他母亲的遗嘱。于是,奥列佛成了大笔遗产的继承人。小杜丽在备受蒙难、毫无希望之际,意外地继承了一大笔财产,一夜间成了巨富。为了解除匹普的危难,狄更斯让一直在捉弄匹普的“女巫”式人物哈维仙老小姐在一次偶然的大火中自焚而死。诸如此类的描写,从表现技巧上看属于“巧合”的频繁出现,因此有时人们会责怪狄更斯小说的不真实。然而,这类描写却实实在在是狄更斯的风格。狄更斯自己就像一个亲切地期待着出现奇迹、使弱小者获救的儿童,因而他在小说中创造“巧合”。这从深层意义上看,狄更斯小说中的“巧合”实际上蕴涵了儿童认知世界的那种超现实逻辑,因而,他的小说的情节与其说是背离生活真实的“牵强附会”,不如说是童话式的神奇风格的体现。

三、结语

狄更斯热衷于儿童题材小说的创作,并非英国文学史上的偶然,而是有着内部与外部两重原因。首先,是对其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与补偿。狄更斯有过不幸的童年,这段痛苦的生活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着这位伟大的作家经常写到孩子们的命运,使他一生对贫苦的儿童怀着深切的同情,儿童的命运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其次,十九世纪是欧洲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儿童小说的崛起是十九世纪欧洲儿童文学大发展的重要特征,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象的小说作品大量涌现, 狄更斯的儿童题材小说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页。他的十四部长篇小说几乎都以少年儿童生活为背景,表现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孩子们的生活,体现了儿童的情感,充盈着天真的童心。他的作品“ 十二岁的孩子没有大人解释也能自己读懂”。他的名字为各种社会制度下的中小学生所熟知,拥有广大的少年儿童读者。他的小说切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创作风格。

总之,狄更斯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把人物用“漫画”式的手法勾画出来,却符合了人们的幻想。他创造了冗长杂乱但引人入胜的童话结构。他有驾驭读者情感的魔力,使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如雨下。他用黑色给恶棍画像,用白色描摹人生的幸福和大团圆的结局。从狄更斯当时在读者中所享有的声誉和以后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看,他的小说创作无疑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是因为狄更斯创作中的童话模式正与读者的“集体无意识”的体验相契合,狄更斯小说的这种童话模式,正是其小说风格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了解狄更斯创作的童话模式,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和把握狄更斯小说风格的奥秘。

[1]赵景琛,《童话学》,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4页。

[2]李元解,《匹克威克外传》,京华出版社,2001年。

[3]方位津,《匹克威克外传》,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狄更斯,《双城记》,宋兆霖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5]吉晶玉,狄更斯儿童题材小说略论,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

[6]梅西,熊建编译,《文学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

[7]Johno。 Jordan,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责任编辑 高云平)

猜你喜欢
狄更斯童话小说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