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力颖
菜花深处
◎景力颖
最近,市作协组织到农场采风,和孙丽萍、王芳、张瑾、谢凤娇、周成新、钱海等一干文友参观了万亩油菜花田、知青文化主题馆,我们在菜花田里徜徉,在春风里陶醉,仿佛回到了知青上山下乡那段斗志昂扬、激情燃烧的岁月。
关于农场的知识青年,我是知道一点的。60年代初期,遵照国家“统筹安排,城乡并举,以上山下乡为主”的就业方针,这里在1963年9月和11月,接收两批苏州知青共769人。这也是沙洲县境内安置的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这批知青中,青年学生635人,占83%,均为单身。高中以上学历374人,占49%,年龄都在25岁以下。这批知青在农场劳动生活了十六年,与当地老百姓接触多,感情深,对农场影响也大。
我们来到农场,正是风和景明的仲春时节。车行走马塘流域北侧,近万亩油菜花灿然绽放,成畦成片的金黄色一旦弥散开来,便成了花的海洋,淹没了田野,淹没了山冈。我们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飞奔融入这片金黄。
站在这梦境般的图画里,我不由心生感慨,朦胧中,我仿佛看到50年前那些活蹦乱跳的青春,我让想象进一步蔓延开去,眼前的我们似乎幻化为苏州知青的样子……
时光来到1964年春天,也是这漫山遍野油菜花开的季节。农场河正在开挖,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淳朴善良的当地居民半开玩笑地捉弄我们:“小苏州,你们谁能来挑一担。”原来挑河泥考验的不仅是力气还有技术。这时候如果周成新在,他是小机灵,估计不会第一个挑,会暗暗观察,发现诀窍之后一下挑起来。以他的聪明劲儿,没几天就把所有的农活干得得心应手,之后嘛,就被挑到省拖拉机学校深造去啦。而兔兔孙丽萍,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大小姐,但她出色的文采,一定是会被抽调到场部机关做文书,要不就是去做老师或者赤脚医生。我呢,就安心干好我的农活。常阴沙农场当时已经实行机械化生产,跟着十三工区苏州老乡韩汝珍科学种田。1964年,刚到常阴沙农场一年的苏州知青,平均每人生产粮食1400斤,皮棉290斤,人均产值465元。除自给外,还上交给国家粮食平均每人720斤,皮棉290斤,利润213元。自力更生,不给当地百姓带来任何麻烦和负担,这种感觉真好啊!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充满创业的热情,但大多数人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就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媒体把这一举措称为“新知青运动”。诚然,大学生村官和知青有着本质区别,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计划也应牢记后者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后者在锻炼青年一代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位哲学家认为,知青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无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一个群体的磨难本身就是创造未来的最大启动源动力。在农村经过锻炼的知青群体后来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据统计,在中共中央委员一级,就有至少38%的人有知青经历。
知青生活不是田园牧歌。我曾看到一首知青写的小诗:“我不愿意在这个地方,既然来了也没有办法,与其说是安了心,不如说是死了心,但是仔细想想,我还是不愿意。”诗写得婉转忧郁,反映了当时人的心境。如果没有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也不会有1978年云南知青集体大返城事件。但十多年的知青生活,是难以割舍的。我又想起十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孽债》,五个上海知青在云南的孩子长大后奔赴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主题曲这么唱到:“曾经深爱过,曾经无奈过,曾经艰难地选择……”知识青年在农村留下的青春和汗水,甜蜜和苦涩,变成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我在想,是什么最能打动人心?是青春、是爱情还是对誓言的坚守。常阴沙农场老书记顾惠德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他自1963年来到农场,就没有离开过。他永远都无法忘记1978年底的一天。他这么描述:“当时我正在凤凰公社开知青代表会议。忽然场部领导来找我,告诉我知识青年可以回城了,让我考虑一下。当晚,我一夜无眠,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徘徊犹豫,走与不走。”问及让他决定留下来的原因,他说得很实在,“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十多年了,都已经结婚生子,房子紧张,我再回去给家里添麻烦。加上我在农场工作比较稳定,受场部器重。我老婆是当地职工,和我相识相爱,感情很好,当她泪流满面地劝我离开回苏州奔前程的时候,我暗暗决定要留在这里。”
应该说常阴沙农场的苏州知青是幸运的。因为当时常阴沙农场的所有制性质是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知青到农场的身份是国家工人,享受的是国家职工的待遇,与其他地区的知青在身份和待遇上有天壤之别。而且常阴沙农场距离苏州不远,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这块土地同样也不会忘记这些风华正茂的耕耘者,广大知青在农场挥洒了青春和汗水,贡献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提升了农村的人文风化。
岁月过去,青春消散。但当这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在春日的暖阳里盛放,我突然想,青春真的流逝了么,往事真的如烟了么,我相信油菜花是有灵性的,如同那些花样年华的如歌岁月,歌中有喜悦,有悲伤,更有奉献的快乐,在春天的油菜花田,向我们默默诉说……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