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有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方向
——以《延边大学报》为例
◎杜 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更是超乎想象。在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内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流媒体,如何把握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从而推动高校校报创新发展,是当前高校校报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以《延边大学报》为例来阐述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方向。
高校校报 新媒体 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读者带来了传统报纸尤其是高校校报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而言,新媒体的运行还是比较混乱,这就导致了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所建构的传媒环境的混乱,它同样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新媒体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把关存在不足。新媒体虽然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它一方面为受众者提供了方便,而另一方面又为受众者带来了困扰。因为,有很多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利用新媒体提升关注,提高点击量,而这些信心往往都是与事实相悖的,甚至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最主要是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信息的内容是无法核实的。而高校校报所发布的信息都会经过采、写、编、评等环节,才呈现给读者的,如《延边大学报》每次在刊稿前责编都会将所有编辑好的稿件进行反复审阅后,报送给主编进行二审,主编审后送主管的党委宣传部审阅,就这样经过多次审阅把关后,才进行刊印。因此在公信力方面,高校校报相比新媒体更为可信可取。
2.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存在不足。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新闻的实效,这就导致了它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新媒体呈现给读者的新闻大都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但高校校报就与之不同,作为大学报它依托着大学,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高校人才云集,采编团队更是优秀,对新闻报道的模式,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建树,更能挖掘出深层的故事和新闻背后的真相。如《延边大学报》2013年9月15日和30日的报纸,我们便对军训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和深入的报道,把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军训结束整个过程都详细地进行了描写。
面对新媒体的竞争,高校校报在认清自己的优势后,应该从校报的实际工作入手,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创新办报思路,研究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
首先,注重对新闻和讯息的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各样的讯息都在飞速递增,这些信息可谓是“鱼龙混杂”,我们根本无法辨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和4G时代的今天,人们更是认清了这一点。那么,作为高校校报我们应该怎样发掘新闻的深度呢,怎样取得与新媒体不一样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校报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真正让师生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让师生感觉到这是我们的平台,对我们更有意义。如《延边大学报》在2009年进行改版后,有意识地增加了深度报道的分量,在保留此前诸如“延大人风采”、“学术经纬”等栏目外,还新开辟了“民族视窗”、“心香一瓣”、“影视酷评”等深度栏目,增加报纸的深度。同时在实践中,我们注重挖掘校内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典型、深度解读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政策、学术领域内的深度讲座等都成为师生们感兴趣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收获的内容。
其次,注重提高办报艺术和办报水平。高校校报作为大学的机关报和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应当具有思想先进、知识深厚、形式活泼、信息权威等特性。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校报要努力提高办报艺术和办报水平,既要注重创新意识,又要加强对新思潮与热点问题的引导。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办报人员尤其是采编人员的素质,注重引进高级编辑人才。《延边大学报》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摸索出一条提高办报艺术的道路。我们在内容上突出报道的新鲜性,在一定的范围内讲求时效性,既注重更新观念又讲求多视角,真正做到了三个贴近。
最后,要注重新媒体的影响,利用新媒体扩大校报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和否定,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到新媒体的优势,从而利用优势来为我们的报纸服务,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延边大学报》在2010年就推出了电子校报和手机校报,我们将原有的纸质版报纸分别以网络电子版和手机电子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家长及校友,大大增强了校报与大家的互动。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6
[2] 翁凯《当下高校校报文艺副刊发展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3]韩陆山《浅论高校新闻媒体内容与形式的策划和创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4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 陈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