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有
[摘 要]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之后第二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既有“清承明制”的体现,又有自己的创新。清初,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统治者汲取各朝民族政策之失,又集历代民族政策之大成,建立了疆域辽阔和空前统一的大一统帝国。清代民族政策虽有其消极一面,却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融合,也使中国大一统局面彻底实现并延续至今。
[关键词]清承明制;恩威并用;华夷之辨;盟旗制
一、大一统的含义
最早正式提出“大一统”的是《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1)后世王朝所谓大一统具体来讲就是国家在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
二、清前期民族政策及其与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关系
清入关后,以武力征战,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基础。并通过发展经济,整理传统文化,使康乾盛世达一百多年之久。这一局面的实现很大程度得益于清朝制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
(一)清代民族政策的基本分类与阶段性
1、基本分类
对于清代民族政策,据其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2)总政策为“恩威并用,剿抚并施”。基本政策为:“区别对待,因俗而治”。具体政策体现为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政策。
2、阶段性
顺治至乾隆四朝的民族政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这几个阶段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但又是一脉相承的。
(1)顺治时期。这一时期是清民族政策的确立时期。
(2)康熙时期。这一时期是清民族政策的巩固时期。经康熙一朝努力,全国一统局面基本形成。
(3)雍正时期。雍正时期是清代民族政策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华夷之辨”的批判和“大一统”思想的阐发。
(4)乾隆时期。乾隆帝时期是清民族政策成熟时期。自乾隆时统一的大一统国家最终形成,中国版图得以奠定。
(二)清代各地区的民族政策
1、满洲地区
清统治者推行“首崇满洲”的政策。清代,满族始终凌驾各族之上。
2、汉族地区
第一,推行“汉法”。第二,崇尚理学。第三,南巡。第四,满汉通婚。从顺治到咸丰皆有汉族女子为妃嫔者。清室几位公主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尚可喜子尚之隆。(3)其他通婚者亦有,自清中叶统治稳定,满汉通婚停止。第五,同化、压迫及歧视政策。
3、蒙古地区
第一,满蒙联盟和联姻。第二,西征。第三,木兰围班和热河朝觐。第四,兴黄教。利用藏传佛教控制蒙藏民族,是清政府一项重要的国策,故乾隆帝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4)”第五,盟旗制。
4、藏族地区
在西藏地区清政府进行群封众建和封号赐爵,最主要的是宗教上册封达赖和班禅,实行金瓶掣签。通过设立驻藏大臣,使其和达赖班禅平起平坐,这些举措使清王朝对西藏的控制大大加强。
5、回疆地区
清军在平定准部之后,又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在回疆设立伊犁将军,因俗而治,采取伯克制度,并调八旗兵丁镇守边疆,既尊重了当地民族状况,又加强了中央对回疆的管理。
6、苗疆地区
在西南苗疆地区主要采取“改土归流”政策,从雍正时开始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结束了当地割据闭塞的现状,加强了中央对当地的控制,发展了文化教育,促进了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统一。
(三)各族政策对清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清王朝征服了辽阔的疆域,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实现了各民族友好相处,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局面。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对全国各地区各族的有效管理。
清朝统治主体作为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逐步接受汉族先进文明,加强了满汉之间的关系,对蒙古政策使中原王朝彻底解决了千年以来的北方边患,使满蒙地区和回藏地区较好地融入了中华版图。其良好的民族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版图的辽阔,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在这里的众多民族有一种民族向心力和凝聚感。
2、消极影响
清王朝为维护满洲贵族特权,实行民族歧视及民族压迫政策。推行文字狱严重阻碍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狭隘的民族立场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则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在蒙藏地区大力推行黄教导致了蒙藏人口急剧下降,也使蒙藏民族精神窒息,清政府通过黄教实行愚民政策,这也是导致蒙藏地区长期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的重要原因。
(四)清代民族政策与清大一统局面的关联性
1、相互促进性
清政府通过倡导满汉一体、满蒙联姻、因俗而治等民族政策,实现了满、蒙、汉、藏等几大族群的友好相处,因此清政府成功地把满汉地区、蒙藏地区及回疆地区纳入一个政府的统治管理之下。清代大一统局面的实现也使清统治者更加注重民族关系的处理,如抚恤东归的土尔扈特部,赐予大量牛羊、布匹及粮食。同时,统治者优待黄教领袖及大兴寺庙,这些举措使清代民族政策更趋完善。因此,清代民族政策和国家统一局面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
2、顶峰性
中国历代汉族王朝的民族政策始终受“华夷之辨”的影响,元朝作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始终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清王朝的统治者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坚决抵制“华夷之辨”,在各民族平等一致观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代王朝之大一统以汉唐元清四大王朝为最。历代汉族王朝对于北方都视为胡虏野蛮之地,因此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对西域及西藏地区也没有实现直接管理,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又没有较好地实现封建化。清王朝在领土管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王朝之最。周恩来曾高度评价了清王朝在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清朝起了统一作用。”(5)因此与历代王朝相比,清代的民族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可谓达到了顶峰。
3、滞后性
从顺治到乾隆的这一时期已经是世界近代时期,西方各国逐渐步入资本主义时代。此时,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转变为正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清代大一统局面是建立在极其专制的基础之上。清政府害怕汉人与海外势力联系反抗清朝统治,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蒙藏地区大兴黄教,其民族政策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面对西方国家的日新月异,清统治者虽有体会,但依旧做“天朝上国”的美梦,丝毫没有近代国家观念,这正体现了清王朝民族政策及其大一统方面的滞后性。
三、清代民族政策与今日国家一统局面的关系
(一)对现代中国统一稳定的作用和意义
1、清朝处于古代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其成功的民族政策缔造了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避免了近代各民族地区独立建国的隐患。近代朝鲜、越南及琉球的丧失证明,朝贡、册封及羁縻制度下的国家共同体并不能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清王朝彻底改变了历代汉族王朝强盛时疆域辽阔,衰落后边疆丧失,甚至中原地区也难于保存的局面,其辽阔的疆域也为现代中国所继承。
2、清朝恩威并用的民族政策从心理上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极大地促使了各族群融成为中华民族大族群。尤其是沉重打击了许多汉人“夷夏有别”的民族优胜感,真正实现了长城内外为一家的理念,为民国时“五族共和”理念的推行及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其“华夷一家”的理念促使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深深影响了当今的民族政策。
3、清朝民族政策创造的大一统局面再次证明中国辽阔的疆域及民族团结的大一统局面是由各民族共同开发创造的。
4、成功的民族政策可以有效地防止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的崩溃。历史上许多大帝国的崩溃无不受其错误的民族政策的影响。罗马帝国在异族的入侵下最后烟消云散。在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后,土耳其领土由六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缩减为七十多万平方公里。而清王朝近代虽遭到列强蚕食,但国家各部分主体仍得以保存,这和成功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
5、清朝民族政策及其成就有力地抵制了俄罗斯等西方国家大规模蚕食东亚地区,为中国再次雄立东方创造了一个前提。明末清初,俄罗斯开始逐步蚕吞西亚及中亚地区,并大规模入侵西伯利亚。西藏、蒙古及汉族地区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面对强大的俄罗斯,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很难抵制俄国的入侵,正是满清的崛起使汉、满、蒙、回、藏迅速纳入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而在印度被英国吞并后,清王朝已平定了准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并彻底实现了大一统局面。在亚洲中东部形成了大清帝国、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对峙的局面,避免了满洲、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被俄罗斯和英印侵吞的噩梦。虽然历经近代丧乱,但由于清留下了辽阔版图及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的局面,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再次雄踞世界东方。
6、有利于用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看待国家统一。在东亚大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汉族生活在适宜农耕的农耕地区,蒙古等游牧民族生活在北方草原,满族等渔猎民族生活在东北山林河湖地区,维吾尔等伊斯兰族群生活在天山一带的绿洲沙漠地区,藏民生活在高寒的青藏地区,西南的苗壮等族生活在山林丘陵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及风土人情虽各有不同,然几千年来,经过各民族友好交流、迁徙及融合,各民族之间已经共生共荣,尤其是各大王朝使不同民族纳入同一政权,各民族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力地批判了个别大汉族主义者所谓“满清亡国论”,反击了极端民族主义者和西方反华势力所谓的“新疆和西藏非中国论”。
(二)对当代统一稳定的启示
1、坚持各民族平等。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2、正确对待民族差别。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的问题,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必然趋势。若忽视民族差别则定会恶化民族关系甚至使国家分裂。
3、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大力改变边疆的落后现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实现全国各族的全面发展。
4、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更好地实现“因俗而治”,从而达到大一统局面下的民族自治。
5、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关系,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在国家一统局面下,政府应鼓励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学习,逐步形成一种能为各族共同接受的大中华民族文化。
6、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民族政策的实效性。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可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其分布格局也会发生变化,国家要保持民族政策的实效性就应时时从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
7、用现代国家观及民族观看待历史上民族关系及民族政权。相对于阿拉伯地区和次大陆的印度地区,东亚大陆也是一个较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明区域,即大中华地区。要看到数千年来,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几大民族势力的存在,不论是哪一民族壮大崛起建立割据政权或大一统政权皆为一种历史常态,定有其历史必然性,不能因是少数民族政权就竭力否认与诋毁。
8、用积极开明的政策弘扬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国家应宣传开明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以便更好地实现民族大团结。
参考文献:
[1]云中天.中国历史上的大融合[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6.
[2]张践.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3]戴逸.简明清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桐龄.中国民族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
[5]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J].满族研究,2005,(3).
[6]孙淑秋.试论清朝对汉族的政策[J].满族研究,2011,(1).
[7]赵志忠.清朝民族政策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2).
[8]李治亭.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9]杨茂盛,田索菲.白山黑水系中华[J].北方文物,2006,(3).
注释:
(1)百度百科.http://wapbaike.baidu.com/view/302413.html
(2)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J].满族研究,2005,(3).
(3)王桐龄.中国民族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
(4)戴逸.简明清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张践.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