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波
黑龙江农垦建工集团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原则与建议的探讨
刘金波
黑龙江农垦建工集团
从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运行状况看,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财政管理相对滞后,财政支出问题突出。该文在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原则及建议,包括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完善公共支出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
财政支出;问题;原则;建议
(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
具体表现在: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比重还是很高。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的增长是必然的。不可否认,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由于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出预算编制粗化。我国目前的支出预算,编制前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对预算科目是否保留、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否有压缩的可能、单位之间是否平衡,都缺乏必要的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二是支出预算约束软化。有的地方不按法定程序,随意追加支出预算。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必须以这一目标为中心。因此,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体现政府职能的原则
财政支出范围与政府职能范围密切相关。财政是政府职能在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关系中的体现,政府有举办或组织实施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财政就有为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资金的职能。对于市场不能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私人物品领域,需要采用财政支出的形式来进行弥补,以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体现社会公共效益最大化原则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应体现社会公共需要,财政支出范围应与社会公共需要相符。同时,政府应根据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不同,分层次、有重点地确定财政支出范围。
(三)适应我国国情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结构受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同时我国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社会化程度不高,经济结构呈现“二兀”特征的国家。因此,确定财政支出结构时,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市场机制进入的收入分配通常体现效率原则,但往往难以兼顾公平原则,就要依靠财政支出手段来解决。
(四)体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
财政支出结构按行政级别划分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支出,由于各级政府职责权限不同,财政支出范围也不同,即事权与财权应相一致。国家可通过立法等形式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根据各自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权。在明确财政职责范围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围。
(一)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政府公共支出范围必须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来界定和规范。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二是只有政府举办才能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事务;三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事务。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和事务,财政才能提供资金支持;凡不属于这个范围的领域和事务应逐步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调节。按照这一标准,政府公共支出的范围界定如下:(1)消耗性支出。一般是指资源置于政府直接配置,直接消耗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对外事务支出、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支出、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卫生保健等公益性事业支出。(2)转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而是通过再分配转移出去由社会消耗的支出。主要包括价格补贴等补助。(3)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支出。
(二)强化重要产业和领域投资,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
在进一步压缩经济建设生产性支出的基础上,将财政资金投资重点转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等非营利性领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水暖电气、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长期稳定发展。二是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三是积极支持能源节约。四是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取向。
(三)合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国家财政应当在严格控制经济建设支出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性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向该领域。由于部分科研和部分教育支出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财政不可能包揽一切科学教育经费,对科学教育要区别对待:对基础性研究和关系到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的科学研究要全部进行财政支持;对教育支出要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基础教育要保证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对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别采取专项经费管理、定额补助等办法。
(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和公共支出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实现预算管理“公平、透明、全面、规范、高效”的总体目标,同时加强综合预算,把各部门的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情况,建立统一完整的财政预算;其次,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减少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五)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制度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作为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构建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加强民主监督与内部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人大及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职能,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加强财政支出从预算到执行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提高国民参与和决定公共财政支出的程度,从根本上保证财政支出的公共性。
[1]李亚玲.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的问题和调整优化[J].经营管理者,2009.
[2]迟强.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J].兰州学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