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们怎样发展

2014-12-12 09:15苏惠芳
西部大开发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包容性常态规律

新常态下我们怎样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化解“三期”叠加新问题、新矛盾的理性思维,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目标的高度概括,对当前以致长期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符合客观规律。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人们主观上是否认识,经济规律都客观存在并必然发生作用。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发展;违背规律、逆市而动,不仅难以发展,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巨大的代价。如何对待经济规律,怎样推动发展,我们曾经有过大跃进之类的历史教训,也有过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要想发展好,就要讲规律。

当前,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就要遵循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理性看待新常态,站上新的发展方位。今天,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但也应看到,随着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也“受不了”像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必然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这是客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面对新常态,如果在“速度情结”驱动下搞强刺激、踩大油门,换挡不调速,就难免出“事故”,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刺激出来的“高速度”也会昙花一现。只有充分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进取心”,才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一句话,我们要的发展就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发展。

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树立新的改革坐标。市场经济是人类的精巧发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展要获得强劲动力,就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清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突出问题,释放改革红利,焕发企业和社会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坚持中央提出的“三遵循三发展”方针,科学认识把握经济规律,自觉尊重遵循经济规律,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识水性,顺洋流,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期盼白云蓝天,渴望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有自己演进更替的法则。人类源于自然,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来自自然,依存于自然,又受制于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漠视自然,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与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果人们以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自居,肆无忌惮地逾越生态红线,打破生态平衡,必定自食苦果。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我们有过许多教训。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发展。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发展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发展的质量。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应当是“省油的速度”。好比开车,既要跑得快,又要降油耗。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减轻资源环境压力,都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地方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其他经济指标再好看也是残缺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特别是那些生态区位重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保护好碧水蓝天就是发展,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巨大贡献。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改善民生。发展以人为本,新常态下的发展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30多年前人们“盼温饱”,现在“盼环保”;30多年前人们“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搞建设、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人民的福祉。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要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生态两手抓,生活生态齐改善。

遵循自然规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山笑水笑人欢笑的美好图景。

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需要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

世间万物,规律支配。社会运行同样有其规律,是一个客观必然过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交织,互为依托,又相互制约。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人又是社会之人,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只有遵循社会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坚持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性发展,才能彰显大写的“人”字。这样的发展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才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

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新常态下,我们可以不必纠结于速度,而用更大的精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发展,让更多的发展成果落实到群众身上。速度的底线是保证就业、是保证人民生活改善。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化解突出矛盾,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得实惠,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发展中的“人”字写得更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发展以人为本,发展属于每个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打破阶层固化、利益藩篱,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为发展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根基。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注重民生改善的发展。改善民生已取得巨大进步,但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薄弱环节,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改革发展稳定越来越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如果发展成果、改革红利不能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将没有意义,改革会失去动力。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本文由本刊记者苏惠芳编辑整理)

猜你喜欢
包容性常态规律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试验研究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