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锦宏 台湾媒体人 编辑丨安东 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6月间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除了带去300多亿美元的商业协议与合约,更重要的是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脚步越来越近。3月时,中国大陆已批准伦敦提供人民币的交易清算与结算,这次李克强访英则是进一步确定由中国建设银行负责伦敦的人民币清算。而在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时,一纸协议也使法兰克福成为欧陆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中心。而随着中国大陆分配给法国巴黎800亿人民币QD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显见下一步就是谈巴黎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机制,再下来就是人民币离岸中心议题。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下,不仅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这些欧陆城市,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对于离岸人民币区域中心的角色,均跃跃欲试。据中国银行发布的最新离岸人民币指数,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离岸人民币指数从2013年末的0.91%增至1.07%,显示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存款、债券、外汇交易等方面的运用继续稳步增长,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规模和范围继续扩大。为何人民币离岸中心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简单讲,庞大的商业采购合约固然吸引人,但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带来的商业利益、税收财源、就业机会则是源源不断,可长可久。对世界各大金融中心而言,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全球的分量与规模都处在快速上升期。台“中央银行”最近发布的人民币报告,也引述岛内学者的预测,认为最快到2020年时,人民币就能与美元同样享有国际主要准备货币的地位。
回头看看台湾。2012年8月底,两岸货币清算协议签订,等于确定台湾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机制,此进度远快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这样的传统金融之都。去年2月6日人民币业务在岛内正式上路,开放一年多岛内人民币存款逼近3000亿元。两岸同文同种同源,台湾要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显然有着先天的优势,却也有特定的障碍关卡。台湾对大陆长年贸易顺差,较其他地区较易获得人民币供给。但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仅仅只是吸收人民币存款,而是有没有能力吸引外围的人民币聚集台湾,即需要具有吸引其他地区人民币聚集台湾的能力。再进一步探讨吸引力的强弱,就会看到台湾受限之处。岛内虽然发行宝岛债,但目前规模只有121亿元人民币,且岛内换汇额度远不如其他人民币离岸中心。三四月间,岛内发生“太阳花学运”风波,两岸服贸协议中金融开放部分也受冲击。即使大陆对台湾释出善意,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但和两岸服贸协议捆绑的RQFII至今仍无法通行,也影响到未来台湾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甚至,未来即使有所进展,是否引发另一波“反中浪潮”亦属未知,这一非经济层面的因素,无疑是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大障碍关卡。今年海峡论坛金融分论坛上,两岸学者给出扩大两岸电商人民币业务结算规模、促进人民币存款规模、增加宝岛债发行量和交易量、丰富岛内金融市场人民币产品等等台湾争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议,但这些终究不是上策。正如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秘书长廖灿昌所言,台“立法院”应尽快通过服贸协议,使RQFII尽快入台,为台湾成为离岸人民币区域中心提供更多回流投资管道,唯此台湾才可说具有竞争的资本。
平心而论,台湾较伦敦、法兰克福、巴黎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先天优势不知多了多少,但如今,伦敦却俨然得到“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加持,法兰克福、巴黎也不遑多让,加紧进程。当全球都在想方设法分享中国大陆崛起带来的经济红利时,同文同种同源、深具先天优势的台湾却是往外推,不可理解,也不明智。或许,台湾该先想清楚,如何面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吧。若持续不做心态上的改变,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恐怕会像昔日亚太营运中心一样,都只是谈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