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修饰你的心灵

2014-12-12 19:10金洁萍
江苏教育 2014年21期

金洁萍

【摘 要】在很多教师眼里,作后讲评课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再评一评。“小课堂,大世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把习作中的优点、缺陷和实用型的写作知识蕴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思考、比较、探索、体验中自悟自得写作的奥秘,作后讲评课就更具趣味,更有实效。

【关键词】作后讲评 语言的表现力 篇章的架构力

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称由来已久的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为“前作文教学”时代,而刚刚起步的以“作后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为“后作文教学”时代。“后作文教学”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根据学生习作中发现的亮点,找出共性的问题,从而确定作后讲评的内容。

的确,作后讲评,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它变“细指导,粗修改”为“粗写作,细修改”。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宜粗不宜细,而对学生作后的讲评宜细不宜粗。原因就在于学生习作时指导过细,束缚过多,左右为难,下笔必然迟滞,心中所感所思不能尽情挥洒,就难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而作后评讲过粗,甚至草草带过,则对所写的文章缺少必要的字词推敲和谋篇布局的精致设计,表达效果必然打了折扣。

可以说,作后讲评,它就似一座桥梁,带领学生从这一次习作通向下一次习作,把问题留在这一次,把能力带往下一次。有了一次次的讲评,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像春笋剥壳似的,减退一层层稚嫩和粗糙,显出一丝丝成熟和精致。可见,每一次习作讲评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后续习作搭石铺路。

一、语言的表现力

1.引入游戏,玩乐中探究发现。

仔细阅读学生的习作会发现,很多学生受课外“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影响,认为用优美的语言打造一个“靓丽”的开头,习作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学生写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开头都是类似于这样的表述:“我的童年就像一条珍珠项链,我取出最闪亮的一颗与大家一起分享。”乍看,觉得语言简洁、富有诗意,但诗一样的语言美是美,可是说得太空。讲评课上,我把这样的开头逐个呈现出来,请学生玩游戏——“找火车头”,分别为《“孵”小鸡》《我是化妆师》《“落汤鸡”》《贪吃的后果》《车趣》《虚惊一场》这六篇习作一一对应找出文章的开头。学生很快发现这样的开头根本分辨不出是属于哪篇文章的,这样的开头出现在任何一篇习作上都可以,无论写什么趣事,都能搭配上这样的开头。通过游戏,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有了诊断结果。

通过游戏学习写作技巧,即“玩中学,学中玩”,把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写作方法蕴藏于游戏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机会。有了活跃的思维与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有效得多。

2.对比强化,差异中启发引导。

作后讲评的内容需要整合,把同一类型的佳句集中在一起供学生欣赏,也可以把同一主题内容的精彩句子与典型的问题句子放在一起讲评,一正一反的例子有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问题句子的不当之处,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正确的、最妙的,从而学习如何进行表达。如学生写童年趣事,《车趣》的结尾:“直到现在,一想起学自行车的情景,我就忍不住发笑。”这个结尾紧扣题目,语言简洁,联系主题。《尿床记》的结尾:“我的童年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多。我与大家分享了最闪耀的那颗星,是不是很有意思?”这个结尾说的是套话,没有紧紧围绕文中所描写的故事来收尾。把这两句话对比出示,比较一下有什么差别?学生显而易见就能分辨出,为文中故事“量身定做”的结尾才是最合适的。

习作讲评时,我们如果单一地告诉学生这样写不对,那样写不好,究竟应该怎么写呢?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了好的例子作对比,学生就能感知两者的差异,不仅能清晰地判断出怎样写是好的,而且能从好的例子中获得启发,而同类型语句的横向比较,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呈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该项写作技法,便于实践运用。

3.放慢节奏,思考中欣赏体悟。

学生习作中常会出现一些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句子,如果只是出示句子让学生读读,欣赏一下,学生的印象不会深刻。一次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子:“这次我们班最高大的男生裤子破了个洞,这笑话——”

“这笑话怎么样呢?”教师隐藏句子中精妙的部分,卖个关子,让学生尝试着填空。“这笑话真是让人笑破肚皮”“这笑话如天方夜谭”……学生众说纷纭,最后揭开“神秘面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这次我们班最高大的男生裤子破了个洞,这笑话大得就像举重运动员拎不动一个书包一样不可思议。”学生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在猜谜语式的有趣活动中揭晓出乎意料的“答案”,经过对比,就更能深刻体悟作者独特的表达,佳句的妙处所在。

很多教师在作后讲评课上大量出示优秀的语句、段落让学生读一读,就算欣赏完佳句了,我们是否还应该反思一下:学生读后到底记住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达到怎样的讲评效果?教师切中要害处提个问题,引领学生停下脚步慢慢地品一品、学一学,不仅是这句话停留在学生眼前的时间长了,不至于像“流星”一样瞬间划过,更是因为“疑则思问”,学生有所思考,随后再来看作者的原句,就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卖个关子,放慢节奏,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当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发生碰撞后,学生原有封闭的知识结构就会发生动荡和调节,从而提升思维层次。

二、篇章的架构力

1.采用类比,用生活解释写作知识。

很多学生习作前不会构思,于是写习作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会顾及是否围绕主题来取材,不会考虑所写的几个内容是否搭配得当,更多的学生是根本不明白素材内容到底应该怎样组织才是合理的,只会一股脑把自己所想到的不管有用没用的内容统统写进文中。班上一位学生写《我的同桌》,第一个故事表现同桌语言幽默,第二个故事表现同桌爱管闲事,第三个故事反映同桌很大方。这三个故事搭配在一起就缺少内在的联系。怎样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事例的选择要合理搭配呢?运用学生熟知的“菜”来做“类比”,大家都知道“西红柿炒鸡蛋”,红色的西红柿,金黄色的蛋,酸酸的,香香的。如果换成“西红柿炒茄子”,颜色上就不协调,如果换成“豆腐炒鸡蛋”,淡的颜色,淡的口味,估计也没人爱吃。大家都听说过“青椒炒土豆丝”,没有听说“青椒炒青菜”,不是所有菜烧在一起成了大杂烩就是美味的,食材搭配有讲究。这样一比喻,学生就明白“炒”故事需要考虑故事的“内在关联”。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文章所写的故事也需要和炒菜一样考虑它们内在的联系,考虑其合理的搭配,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到习作中。

2.直观表象,用笔把文章画出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运用图片、图示等教学手段就能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和鲜明的印象。对于分析、讲解学生优秀习作的巧妙构思,最常用、最清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板块分解,画出结构图”。如学生的习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写自己的烦恼,围绕弟弟的出生来选择故事:好东西给弟弟吃;生男孩爸爸高兴;成了弟弟的保姆;给弟弟起名字比我用心;苹果手机给弟弟玩。为了清晰地表现作者的构思,我出示了如下的饼状图,学生一目了然。

学生写《幸福在哪里》,分别从三个层面“有爱是幸福”“分享是幸福”“奉献是幸福”写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三个段落结构相同,每段开头第一句即中心句,随后以事例阐述观点,最后以首尾呼应形式总结该段。文中并列的段落结构,巧妙的整体架构,语句之间内涵的紧密联系,可用如下图表来演示,便于学生学习其段落结构与句式,仿写并列式的段落。

怎样才能把故事写精彩?写故事要有曲折跌宕的情节。怎样写才能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来呢?几条简单的线段就能让学生对写故事有新的认识。如学生写《缉鼠记》,我先逐句出示文章的提纲,学生读,根据“想到办法”“失败”“再想办法”……“成功”这样的情节板画出波折线(如下图)。这样的波折线一画,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明白什么叫情节曲折。

作文讲评课上,借助饼状图、图表、曲折线等,展示文章的内部结构、事例的相互关系及巧妙的构思等,让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那么他们理解理论知识也就轻松得多,不仅明白要写什么,而且懂得要怎样写。

3.实物验证,用事实辨别真假。

每次批阅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总是能看到“浓眉大眼”“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这样的词句,似乎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相都一样。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讲评作文时,我请学生带来写作对象的照片,与自己习作中描写的外貌描写相比照。如果是写同桌的就更方便了,直接把主人公请上台,让大家对照投影出示的外貌描写,看看写的是否是这一个人,此时同学们都会在哄堂大笑中发现问题,明白写人物就要真实地抓住特点,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乱吹捧。

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人物外貌只选择与人物特点有关的外貌写。我分别出示爱因斯坦和刘翔的两张照片,请学生分别观察,说说会抓什么特点来介绍外貌,这样的外貌与人物特点有什么紧密关系。最终学生明白写爱因斯坦不拘小节,把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可以抓住他又长又乱的头发来介绍;写爱因斯坦充满智慧,就应该紧扣宽阔的额头和深陷的皱纹来写。写刘翔跑得快,跨得高,就写他长长的腿;写刘翔是个阳光男孩,就写他的嘴巴,他的微笑。这样一训练,学生既抓准了人物长相的主要特征,又与所写的人物特点对应起来。外貌和故事呼应了,这就是最好的外貌描写。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反复阅读、修改习作的习惯。文中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甚至描写不属实的内容从来不管。数学中竖式计算后可以逆向思维进行验算。习作也可以进行验算。写了谁,外貌什么特征;写了哪样物品,什么样子,只要把文字与真人或实物一比较,就能知道写的是否真实,是否准确。通过“验证”,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真的才是最美的。

让我们运用多样的手段上出作后讲评课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真正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教给学生受用的习作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习作的自由与快乐,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文章所写的故事也需要和炒菜一样考虑它们内在的联系,考虑其合理的搭配,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到习作中。

2.直观表象,用笔把文章画出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运用图片、图示等教学手段就能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和鲜明的印象。对于分析、讲解学生优秀习作的巧妙构思,最常用、最清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板块分解,画出结构图”。如学生的习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写自己的烦恼,围绕弟弟的出生来选择故事:好东西给弟弟吃;生男孩爸爸高兴;成了弟弟的保姆;给弟弟起名字比我用心;苹果手机给弟弟玩。为了清晰地表现作者的构思,我出示了如下的饼状图,学生一目了然。

学生写《幸福在哪里》,分别从三个层面“有爱是幸福”“分享是幸福”“奉献是幸福”写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三个段落结构相同,每段开头第一句即中心句,随后以事例阐述观点,最后以首尾呼应形式总结该段。文中并列的段落结构,巧妙的整体架构,语句之间内涵的紧密联系,可用如下图表来演示,便于学生学习其段落结构与句式,仿写并列式的段落。

怎样才能把故事写精彩?写故事要有曲折跌宕的情节。怎样写才能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来呢?几条简单的线段就能让学生对写故事有新的认识。如学生写《缉鼠记》,我先逐句出示文章的提纲,学生读,根据“想到办法”“失败”“再想办法”……“成功”这样的情节板画出波折线(如下图)。这样的波折线一画,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明白什么叫情节曲折。

作文讲评课上,借助饼状图、图表、曲折线等,展示文章的内部结构、事例的相互关系及巧妙的构思等,让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那么他们理解理论知识也就轻松得多,不仅明白要写什么,而且懂得要怎样写。

3.实物验证,用事实辨别真假。

每次批阅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总是能看到“浓眉大眼”“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这样的词句,似乎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相都一样。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讲评作文时,我请学生带来写作对象的照片,与自己习作中描写的外貌描写相比照。如果是写同桌的就更方便了,直接把主人公请上台,让大家对照投影出示的外貌描写,看看写的是否是这一个人,此时同学们都会在哄堂大笑中发现问题,明白写人物就要真实地抓住特点,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乱吹捧。

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人物外貌只选择与人物特点有关的外貌写。我分别出示爱因斯坦和刘翔的两张照片,请学生分别观察,说说会抓什么特点来介绍外貌,这样的外貌与人物特点有什么紧密关系。最终学生明白写爱因斯坦不拘小节,把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可以抓住他又长又乱的头发来介绍;写爱因斯坦充满智慧,就应该紧扣宽阔的额头和深陷的皱纹来写。写刘翔跑得快,跨得高,就写他长长的腿;写刘翔是个阳光男孩,就写他的嘴巴,他的微笑。这样一训练,学生既抓准了人物长相的主要特征,又与所写的人物特点对应起来。外貌和故事呼应了,这就是最好的外貌描写。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反复阅读、修改习作的习惯。文中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甚至描写不属实的内容从来不管。数学中竖式计算后可以逆向思维进行验算。习作也可以进行验算。写了谁,外貌什么特征;写了哪样物品,什么样子,只要把文字与真人或实物一比较,就能知道写的是否真实,是否准确。通过“验证”,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真的才是最美的。

让我们运用多样的手段上出作后讲评课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真正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教给学生受用的习作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习作的自由与快乐,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文章所写的故事也需要和炒菜一样考虑它们内在的联系,考虑其合理的搭配,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到习作中。

2.直观表象,用笔把文章画出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运用图片、图示等教学手段就能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和鲜明的印象。对于分析、讲解学生优秀习作的巧妙构思,最常用、最清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板块分解,画出结构图”。如学生的习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写自己的烦恼,围绕弟弟的出生来选择故事:好东西给弟弟吃;生男孩爸爸高兴;成了弟弟的保姆;给弟弟起名字比我用心;苹果手机给弟弟玩。为了清晰地表现作者的构思,我出示了如下的饼状图,学生一目了然。

学生写《幸福在哪里》,分别从三个层面“有爱是幸福”“分享是幸福”“奉献是幸福”写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三个段落结构相同,每段开头第一句即中心句,随后以事例阐述观点,最后以首尾呼应形式总结该段。文中并列的段落结构,巧妙的整体架构,语句之间内涵的紧密联系,可用如下图表来演示,便于学生学习其段落结构与句式,仿写并列式的段落。

怎样才能把故事写精彩?写故事要有曲折跌宕的情节。怎样写才能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来呢?几条简单的线段就能让学生对写故事有新的认识。如学生写《缉鼠记》,我先逐句出示文章的提纲,学生读,根据“想到办法”“失败”“再想办法”……“成功”这样的情节板画出波折线(如下图)。这样的波折线一画,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明白什么叫情节曲折。

作文讲评课上,借助饼状图、图表、曲折线等,展示文章的内部结构、事例的相互关系及巧妙的构思等,让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那么他们理解理论知识也就轻松得多,不仅明白要写什么,而且懂得要怎样写。

3.实物验证,用事实辨别真假。

每次批阅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总是能看到“浓眉大眼”“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这样的词句,似乎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相都一样。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讲评作文时,我请学生带来写作对象的照片,与自己习作中描写的外貌描写相比照。如果是写同桌的就更方便了,直接把主人公请上台,让大家对照投影出示的外貌描写,看看写的是否是这一个人,此时同学们都会在哄堂大笑中发现问题,明白写人物就要真实地抓住特点,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乱吹捧。

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人物外貌只选择与人物特点有关的外貌写。我分别出示爱因斯坦和刘翔的两张照片,请学生分别观察,说说会抓什么特点来介绍外貌,这样的外貌与人物特点有什么紧密关系。最终学生明白写爱因斯坦不拘小节,把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可以抓住他又长又乱的头发来介绍;写爱因斯坦充满智慧,就应该紧扣宽阔的额头和深陷的皱纹来写。写刘翔跑得快,跨得高,就写他长长的腿;写刘翔是个阳光男孩,就写他的嘴巴,他的微笑。这样一训练,学生既抓准了人物长相的主要特征,又与所写的人物特点对应起来。外貌和故事呼应了,这就是最好的外貌描写。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反复阅读、修改习作的习惯。文中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甚至描写不属实的内容从来不管。数学中竖式计算后可以逆向思维进行验算。习作也可以进行验算。写了谁,外貌什么特征;写了哪样物品,什么样子,只要把文字与真人或实物一比较,就能知道写的是否真实,是否准确。通过“验证”,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真的才是最美的。

让我们运用多样的手段上出作后讲评课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真正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教给学生受用的习作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习作的自由与快乐,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