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在师生交流与碰撞中明确“风景”的隐性内涵,在“审美”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审题视角。
2.借用图片的牵引,在师生交流与讨论中把握“场景”的立意深度,在“寻美”活动中开拓学生的素材空间。
3.范文感悟,在生生交流与合作中理解构成美景的关键性要素,在“绘美”活动中学会融情入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借用图片的牵引,在师生交流与讨论中把握“场景”的立意深度,在“寻美”活动中开拓学生的素材空间。
【教学难点】
学会融情入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例文巧思考,激起兴趣(5分钟)
师: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充当一次小升初语文考试作文的评卷老师。先看作文题和学生作文。(PPT课件展示)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自选题材,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清澈的河水日夜 “哗哗”唱着歌儿,不停地流向远方。
小河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青青的水草,像一条条绿绸带,轻轻地摆动,小鱼小虾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穿来穿去,真让人看得入迷。
河面上,常常会有成群的鸭子在嬉戏,它们有的“嘎嘎”大叫,有的钻进水里捉小鱼,还有的用嘴巴细心地清洗羽毛,非常有趣。如果是夏天,我们还可以在小河里游泳,这时候,平静的水面就热闹起来了。
河岸边,是大片的草地,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引来了很多蜜蜂、蝴蝶。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水里,把小河当成了一面镜子,正在叫风儿帮自己打扮呢。
我爱家乡的小河,更爱那里迷人的景色!
师:很可惜,这篇美文最后评委只给了70分,知道为什么吗?
师总结:立意不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独特的美!
第二环节:审题细点拨,寻找最美(25分钟)
师:立意不深应该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生:审题。
师:那我们来认真审一审题。
审“最美”二字:利用不同状态下的三朵桃花(含苞待放、怒放、凋谢),要求学生对“你认为哪朵花最美?”做自由发言。
师:通过这一个环节,同学们了解到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最美”,它只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心灵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同学们,老师又带来了几幅图片,看看是老师的风景美,还是开头部分小作者的风景美。(师出示具有情感的生活场景)
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了解到:“风景”除了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包括了富有人间真情的各类生活场景,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等等温馨、快乐、充满生气的融情画面。
出示小视频,找寻更多的美。美包括幸福、快乐、感动、成长、启示……
构成风景的主要角色:动物、植物、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陌生人)……
利用头脑风暴法将角色和情感相互链接,通过小组PK的形式搜索出许多融情画面。该环节教师采用半封闭式句式帮助孩子打开思路。举例如下:
幸福是在吃年夜饭时,奶奶为我夹起的那一只肥鸡腿。
成长是看到从石缝中长出的嫩芽后懂得热爱生命。
感动是动物园里猴妈妈温柔地帮小猴子挠痒痒。
第三环节:构造画面感,用情绘美(10分钟)
由于六年级的孩子已具有较扎实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对事例的引导只作为次重点。本环节通过“事例分享”和“范文的片段赏析”两部分进行展开。
(一)事例分享
分享自己身边的融情画面或选择刚才头脑风暴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引导孩子抓住当时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添加适当的环境烘托,构造画面感。
(二)范文片段赏析
希望(片段)
此时的她一脸的幸福感,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条条既深又长的皱纹也舒展开了,全然不像是个老人,倒像是一个孩子。她用手中的筷子颤颤巍巍地从碗中夹起一根长长的面条,小心翼翼地凑近自己的嘴,轻轻地朝面条吹了吹,生怕热腾腾的面条烫坏了小孙子娇嫩的嘴。此时,坐在婴儿车里的小家伙伸长了脖子,眼睛一会儿盯盯奶奶,一会儿瞅瞅面条,眼神里透着焦急和期待,嘴巴一抿一抿的,似乎在说着:“奶奶别吹了,快点,快点,我都等不及了!”小家伙使劲抬起自己胖胖的小手,想够到碗中的美食,这可把老人逗得更乐了,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第四环节:收尾点睛笔,升华主题(5分钟)
立意不深的文章并不一定是选材出了问题。教师以导入时的文章《我爱家乡的小河》为例,让学生为它换一个具有“热爱家乡”情怀的结尾,瞬间使文章获得了新的生命。
预设:家乡的一景一物,在我看来,构成了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因为它们见证着我的成长,见证着我儿时的梦想。在它们身上,我触摸到了浓浓的乡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