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摘 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学生生活环境,注重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渗透,早期发现及时排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 教育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34-01
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从心理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对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自我认识,达到适应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保持较强的自控力和健全的人格。
1 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显现出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能正确把握自己,难以适应危机感和紧迫感,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呼唤和需要。
1.2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医学教育只注重专业教育,忽视心理素质培养。医学生均为高中毕业生,入学就感到学习任务繁重,加之医学与高中课程衔接性相对较差,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心理处于压抑状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对人才全面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驾驭社会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1.3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医学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如何帮助其避免和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疗效,保持身心健康,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2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2.1 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学生生活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生活,整齐清洁的校容,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时代是心理形成、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丰富的校园生活,既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近年来特别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实验楼,改善了教室环境,增设了校园板报,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全校师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启迪。
2.2 注重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既传授知识,同时其行为和心理素质状况又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心理素质都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的榜样。有的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业务水平高超,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勤恳耐心,爱戴学生,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成为其心目中的典范。自觉遵守和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对教师的言论能产生共鸣,并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接受并记忆深刻传授的知识。相反,学生将会从心理上疏远老师,学生会充耳不闻听之任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有良好的仪容、体态、举止、言谈,而且还有丰富的知识,较好的业务水平。上课时除了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之外,还要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患者的责任感以及对形势、政策的正确看法和正确的人生观,自然地渗透到知识与技术中去,这些对于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人格,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2.3 注重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好,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对于掌握知识技能的影响较大,一个教师只有把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深入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特征,选择既适合于学生心理发展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动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挥潜力和能力,使之自主实现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在于使学生身心素质整体健康发展,其精神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相我约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渴望。积极主动的思维是认识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增加求知欲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去积极地思维,去探求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应做到情况明了,循循善诱,了解学生水平和授课内容。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按认识规律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迸,层层剖析,揭露矛盾,得出结论,做到提出问题有启发性,讨论问题有直观性,分析问题有逻辑性,教学语言有艺术性,不断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4 早期发现,及时排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调查表明,某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特点是发生几率高、病因复杂、后果严重,心理障碍已成为阻碍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因素。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授心理卫生的内容,举办心理函授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和兼职辅导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心理咨询,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压力和纠正早恋倾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使之成为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