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敏素描艺术的启迪

2014-12-11 22:57:43◎陈
参花(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素描画家艺术

◎陈 许

刘其敏素描艺术的启迪

◎陈 许

当周围的画家们都在追求大山大水,或是描摹美人美景之时,刘其敏毅然地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了的东西上他总能够发现出美来。刘其敏是通过其高尚的人品成就了其伟大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故而,他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包含其高尚的人品。他无愧是一流的艺术家,和那些曾经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们并列,而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艺术长廊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刘其敏 素描 情感 展现

前言

刘其敏老先生在最后的十几年时光里,留下了近二百幅木碳笔素描力作,数百幅速写作品,生动记印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第一现场”——珠三角工地、工厂、农村、人民公社等的巨大变化。这些作品把画家对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辉煌的历史巨变与画家本人的艺术追求活生生地展现给了我们,真正地将艺术和历史方面积累的力量准确地传达给了我们,是一个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整体,是一部记录广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沧桑历史巨变的百科全书。画家通过纯化的构图、单纯的黑白关系、富有强烈现代感的直线分割、静静地沉于劳作的人物姿态、僻静的画面场所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巧妙融合等,向我们传递出他对于生活的激情、对参与为了新南粤而贡献力量的劳动人民的深情赞颂。

一、作品赋予丰富情感元素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激情,充满了真挚的“情”,他从情感出发,力求发掘出最能撼动人心的美。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工地、码头的建设场面还是一望无垠的农场还是空旷的草坦粮仓、笔直无人的铁路公路,无一不流露出画家深沉的“情”味。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画家仅以一支木碳笔和一把尺子画笔直的高速公路,画培育室中辛勤劳作的培育工人,画刚建好的微波通讯电站,画家所挑战的题材几乎是没有人敢挑战的。看他画的稻田,温情摆动,稻香弥漫,他笔下的防护林,更是随风鼓动,如同团团的火焰一般,仿佛还能听到阵阵的蝉声,站在刘其敏的画作面前,我们能够感受到光线的流动,时间的流逝……当代著名的美国版画家肯特曾经说过:“一切优秀的艺术,所表现的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刘老师对肯特的作品是大加赞赏的,我深信,对于他的这句话,刘老师也会赞同的。

二、作品充满清风高节元素

放眼整个美术界,刘其敏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现象。他从不追求名利和奢华的物质享受, 他也从不卖画,他甚至认为他的艺术是“公共艺术”,他的作品应该摆放在美术馆内供大众参观,感染大众。他的人品和他的艺术达到了高度的契合,他拥有最单纯,最简洁的力量。相比之下,那些追逐名利、大红大紫的画家们,刘其敏是一个鲜明的反衬,“刘其敏现象”确实是值得现今的人们加以反思的。

三、作品形成“独树一帜”风格

1.木碳笔素描——这种过于简洁、单纯的技法,通常是没有市场价值的。然而,刘其敏却选择了木碳笔素描,他选择用木碳笔素描把生活的各种所见所感都敏锐地记录了下来。当然,我想,他的这种选择和他的性格是有着极大关系的。

2.刘其敏是一个性格倔强,遇事颇有主见的人。在他的身上,交融着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他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他一生用功,知人之所不易知,行人之所不易行,言人之所不敢言,而又不失其正,力排众议,独树一帜。面对剧烈变幻的社会形态,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而独善其身,终其一生,他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辉煌的历史巨变与画家本人的艺术追求活生生地展现给了我们,他以他的艺术热情讴歌了珠江三角洲三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和伟大成就,可以说是真正地将艺术和历史方面积累的力量准确地传达给了我们。他的木碳笔素描艺术创作是一个高水平的艺术整体,可称得上是一部记录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沧桑历史巨变的百科全书。

3.他原来的专业是版画,烦制版速度慢,感觉无法赶上珠三角的建设和变化,所以转而主攻木碳笔素描,这样一来,一年就可以画上百张。

4.他始终坚信罗丹的那句话:“生活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还说:“我为了找到这个美,我经常得跑上百里,到大型建设工地。”番禺的围海造田、南海的乡镇企业、阳江的核电站、虎门大桥建设工地等现场,每次,他都和工地工人、农民一起吃住、参加劳动,连续创作几个月,木碳笔素描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他发现“美”和记录“感受”,因为素描无论是在工具上,还是技术上,对于他发现美都更有帮助。他说:“我要画些实实在在的,对普通人能多少起点作用的东西。”

结语

在我看来,刘其敏木碳笔素描艺术最为珍贵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把木碳笔素描这一外来的常被认为是习作的画种推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高度,更在于他以人们看似平常的木碳笔素描为手段,通过对人们看似平常的风景、普通人物的描绘,充分展现了艺术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从他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崇高、刚劲、博大的气魄和对高尚美学品位近乎执拗的追求已然使他的艺术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品格。我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正是人类文化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尤其是自当代以来为人们所漠视和损害的,最为宝贵的人的精神品格。那就是力量、博大、崇高和尊严。他的作品从不涉猎在中国具有主流意义的宏大叙事创作题材的表现,但却都是他深入体验生活的有力见证。这正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高度统一,他对于绘画理论的不懈追求、不断创新的创作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学习和借鉴。

[1] 刘其敏。画后补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1994.总第15期

[2] 刘其敏着。刘其敏素描风景选集[J].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10

[3] [美]凯瑟/着,李宏伟/译 《美术杂谈》,北京出版社,20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素描画家艺术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酷炫小画家
纸的艺术
聪明的画家
大灰狼(2018年12期)2018-01-18 00:40:36
小画家联盟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明天小画家
幼儿园(2016年6期)2016-04-26 19:20:58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