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

2014-12-10 05:47温建雪刘娟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明资源生态

◎ 文/温建雪 刘娟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

◎ 文/温建雪 刘娟

生态经济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成果的总和。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方针政策进行了详尽阐述,体现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生态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生态经济的内涵

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甚至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经济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价值,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经济”。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关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发展生态经济。

1.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生态经济学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1966年提出,他认为,传统经济学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基础性作用,造成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和生态系统有限供应资源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对矛盾,只有改变“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表现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进行生产和消费,最终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能量流动体现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太阳能,再经由动物、微生物的作用,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过程使用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一方面,物质循环带动了能量流动;另一方面,能量流动又促进了物质循环,生态经济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正是得益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大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和排放废弃物时,必须考虑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可能性,只有适当的经济规模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相匹配,排放的污染物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实现两大系统间的顺利循环。

3.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生态经济学认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各种资源有限,没有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只有能量的交换;而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从生态系统获取各种各样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人类的经济增长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目标,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生态经济的目的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人们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1.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关注资源、关注环境、关注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为代价,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党的十七大在论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强调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发展的位置,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强林业和草原建设,发展环保产业。

(4)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2.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十八大报告中,无论是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的背景,还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来看,都体现出发展生态经济的迫切性。

(1)报告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出的明智选择,是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恰恰与20世纪生态经济的提出背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吻合。

(2)报告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必须改变,不能以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仅仅以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更要注重代际传承,要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来看,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得到改善,否则,不仅生态系统难以自然恢复,而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难以继续。

3.发展生态经济是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1)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表面上看这是对制度、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实则是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要优先考虑给自然资源带来的影响,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有损生态环境的提议不能批,有损生态环境的钱不能赚,真正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已经消除了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单纯追求GDP、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我国产生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并不是简单地依靠遏制经济增长就能实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所以,只有以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经济发展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作用,不仅在我国,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世界各国都需要增加国内投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转让和使用,加强能力建设,最终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所以,生态经济不是停止对经济增长的要求,而是要将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的大视野中,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2.生态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必然的,资源消耗构成生态环境破坏是难免的,而对它的解决不是简单地停止生产,而是如何节约资源和恢复环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一种创新,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循环发展着重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可循环经济系统,使所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自然环境所受负面影响最小。低碳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进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不管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还是低碳发展,都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从各个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如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勘探到更多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损耗,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等。

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观念的养成

李克强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为此,如何更好更快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生态文明转型的基础首先在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

1.生态经济的理念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从生态经济观念本身来看,以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经济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理念的基础之上。生态环境的保护既需要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也需要人类的理性行为。所以,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公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发展模式。

2.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

从生态经济发展实践来看,生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给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全民的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才能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1]刘宗碧.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生态经济,2012(3).

[2]谢藏娥,白宏涛.我国低碳发展转型的内涵反思与启示[J].生态经济,2013 (2).

[3]余谋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13 (1).

[4]孙来斌,刘近.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的新追求——从“美丽中国”引起热议说开去[J].湖北社会科学,2013(1).

[5]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编辑:田佳奇

猜你喜欢
文明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