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镜
电影《雪国列车》剧照
奉俊昊导演的《雪国列车》(Snowpiercer)是2013 年人气最高、最为成功的“韩国电影”①对于《雪国列车》是韩国电影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电影剧本的原著是法国作品,主要拍摄地是捷克共和国,语言除南宫民秀和尤娜的几句台词之外都是英语,而大部分的演员都是来自美国、英国等非韩国籍人士。参与电影拍摄的韩国人只有导演、三四个演员及名不见经传的少数工作人员。当然,电影制作公司为韩资公司,而且最初上映的地区也是韩国,因此韩国媒体对该电影的关注更为集中。但是在有关电影试映会的新闻发布会中,韩国记者片面的问题使参与其中的演员感到了不快,大部分问题都倾向于外国演员对韩国(人)的感觉或反应,如看过的韩国电影有哪些、与韩国演员共事的感觉如何、与韩国导演的合作怎么样。对此蒂尔达·斯文顿感到惊讶—实际上表现出了不耐烦—为何对国籍不明确的电影提出如此多的国籍问题,而且还明确地向记者表明了拒绝关于国籍的所有问题。(cjenmmovie;申智秀),创下了5天内突破300万人次观影的最高记录,被评为“2013年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电影在上映之前就已出口到167个国家,对此有人说“(该电影)实现了2000万美元的出口额,这相当于韩国电影一年的出口总额”,突出了电影的历史性意义。”[1]而且在韩国还出现了边吃与蛋白质块相似的羊羹边看电影的“雪国列车现象(phenomena)”。
成为影视界聚焦的《雪国列车》,其情节却非常简单:2014年为了阻止地球变暖而喷洒的化学药品CW-7导致了地球温度急剧下降,而所有的生物在这场灾难中灭亡。人类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坐上威尔福德(Wilford,Ed Harris饰)制造的雪国列车。不同的列车车厢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人群,而末节车厢所居住的下等人为了摆脱十七年来的不平等待遇,掀起了向车头进军的革命。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武力冲突和各种难关都被一一化解,而主人公柯蒂斯(Curtis,Chris Evans饰)终于成功地占领了车头。正当柯蒂斯与车头主人威尔福德辩论的时候,南宫民秀(宋康昊饰)和尤娜(Yona,高雅星饰)将火车炸得粉碎。最终只有十几岁的少女和5岁的男孩活了下来,两个人也踏上了白雪皑皑的外部世界。从故事情节来看,电影的背景局限在永不停止的列车上,剧中人物也没能摆脱典型的英雄叙事[2][3],而血腥的打斗场面及其残酷性很有可能对观众造成反感。可为什么观众对该电影如此狂热?
一直以来,奉俊昊①奉俊昊(1969年9月14日 ~),电影导演兼编剧,出生于韩国大邱,毕业于延世大学社会学科(88年入学),为韩国电影学术研究员11期出身。外公是以《小说家丘甫的一日》名声大噪的小说家朴泰远,母亲是朴泰远的二女儿,目前奉俊昊的大姨还生活在朝鲜。1993年通过6mm短片《白色人》正式进入了影视界。第一部长片《绑架门口狗》的票房惨败,而《杀人的回忆》在作品和票房方面都获得了一致好评。2006年作品《汉江怪物》上映,2008年参加了以东京为主题的短片集电影《东京!》的拍摄,在这部电影中奉俊昊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认可。2009年《母亲》上映,讲述的是母亲为了解救被杀人案牵连的儿子而奔波的故事。业界专家认为,导演在现实的、日常的地点演绎出了非现实的、截然不同的场面。2011年奉俊昊导演受任美国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改编自法国漫画的《雪国列车》于2013年7月31日上映,政治面貌中具有先进的立场,目前是劳动党的党员。所导演的电影犀利地指出了韩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并将这一矛盾反映在其电影当中。阶级分化后的讲师与教授、连环杀手所反映的1980年代极权主义、基于韩美关系的政治问题、封闭的地区社会形象等都融入到了电影中。而他的这种理念已经从韩国本土扩张至整个人类,通过寓言(Allegory)的方式讲述了具体的、现实当中的故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说过“权力并不是存在于外部的强制性,而是在内部用物理的、机械的方式占有人类的一种延伸性工具,也是制造和组装人类的一种力量。”[4]
前端车厢的人们将意识形态上的支配和控制用在战略上(圣体权力、规律权力),将以身体为对象的圣体权力和规律权力化成一种符号,烙印在末节车厢的人身上。身体在权力的细致分割中被重新分配,即性、人种、知识能力、手段、行为方式、速度、热情、品行等都是划分身体阶级的因素,在这样的划分下人们成为了权力监控的对象。这种成为权力对象的身体,为了“经济效应(效率)”而被摆放在列车的某个空间上,被迫接受监控和观察。(是身体权力还是圣体权力?)
封闭的列车空间象征着圆形监狱②由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提出的圆形监狱是实际存在的私立监狱。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著作《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1975)中再次提出了边沁的圆形监狱之概念,并用哲学思想分析了这种概念。对于福柯来说,圆形监狱是将近代的新型规训原理浓缩于一体的建筑物,这不仅象征着社会从‘群众崇拜一个统治者的大型社会’转变为‘一个统治者监视多数人的规律社会’,还促进了这种变化。福柯所说的圆形监狱类似于目前信息化时代的‘电子监控’。70年代中期以后,各种监控方法通过电脑数据库、封闭摄像头、信用卡等电子支付以及互联网的信息搜集而被广泛使用。福柯认为圆形监狱是说明近代‘权力’的最好的装置,通过圆形监狱可以认识执行权力的新的方式。圆形监狱所展现的福柯之权力是‘作用’而非拥有,是‘生产’而非压迫。。在圆形监狱的末节车厢中,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监控,只为了有效地规范自己(自我检查)而不知不觉中让权力渗透。结果,人类在圆形监狱的原理中陷入了自我规范的陷阱中,并忘了反抗权是人类本身自带的一种权力。
雪国列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用最有效的方式制定阶级表并重新安排的车厢,其目的无非是控制每个乘客。这种缜密的计划出自绝对权力者—占领车头的威尔福德,他的计划非常细致,甚至饮食(数量和种类)都要按照不同的位置进行分配,并通过向乘客灌输信仰(宗教)体系来统治整个列车。
蒂尔达·斯文顿(曼森)向末节车厢发出了“要坚守自己的位置,不要自以为是,承认自己的无能,乌鸦窝里是不会出凤凰的,还是早点放弃,接受自己的命运”的警告,她的话里尽是让人窒息的、固有化的阶级或阶级社会以及支配者对下等人的控制体系。这是对生命和尊严的践踏,也是对人类的藐视。
了解人类的前提应是先了解生命。而《雪国列车》里,将人类看成工具、轻视生命都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被很多人默许。人们相信了列车外面的世界是冷得可以夺去生命的地方,在这种信仰的熏陶下,人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违反统治者的监控就要受到惩罚的这一“真理”。
福柯认为造就权力的因素就是信仰体系和知识体系。为了生存,人们在穿上鼻环的情况下也不能摆脱对食物的渴望,而且还要驯服于控制当中,如果挣脱控制就没有办法获取食物,因此通过鼻环剥削末节车厢的下等人权力,并注入了这些食物就是统治者最大恩惠的思想。也就是说,雪国列车里根本不能拒绝蛋白质块(用蟑螂做的食物)。
在雪国列车里,抵抗等同于摆脱监控、寻找自由之身与灵魂,抵抗后要走向列车的外部世界—被灌输的恐惧对象—雪的世界,如果心里没有对雪国的憧憬和走出去的勇气,那么抵抗只能被扼杀在摇篮里。他们要将视线转向车外,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可以走进雪国,在雪国里可以延续生命。过去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形成的“列车外面是饥寒交迫、失去生命的世界”的事实逐渐转变为一种信仰,并对人类营造出畏惧和恐怖的氛围,紧闭的大门对于列车里的人来说就是一道生存界限。但我们不能忽视还没到来但即将到来的时间。当摆脱不安和恐惧并正确面对未来的时候,人类才能看得见通往雪国的门。门是看清外部世界的媒介,也是停止列车运行的关键所在。只有列车停止了,列车里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雪国列车》所象征的圆形监狱(Panopticon)—蕴含着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理论。电影在有限的空间里使观众观察着被驯服的人类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观众在这个观察过程中,时而同情时而产生疑问。
雪国列车的重点是列车,列车是什么?列车与工业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蒸汽机被发明之后就触发了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列车的发明普及了社会和工业的机械化、科学化,并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即奠定了资本主义诞生的基础。
列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按照准时到达的列车时间改变了生活周期。现代社会的定时上班、定时下班都是因为列车被发明出来而被固定化的。还有列车的发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人类利用列车可以开发远处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经过加工被运输到很远的市场。整体来说,列车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雪国列车的每个车厢象征着不同的阶级。装有引擎的车头住着列车的制造者威尔福德,第二节车厢里的是些喜欢玩乐的人,之后的车厢里是为生计奔波的人们,末节车厢则是最底层人。雪国列车是彻底被权力控制的阶级社会。
图1《雪国列车》里呈现的不同阶级的空间:最底层人的空间(左),高级阶层们的空间(中)列车的制造者威尔福德的空间(右)
从创造雪国列车的引擎并使列车行驶的统治者威尔福德,可以联想到福特主义的创始人福特。福特是美国工业化的核心人物,即使福特主义的时代被后福特主义所代替,但美国工业化的标准还是福特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奉俊昊在《雪国列车》里讲述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一步说,奉俊昊的雪国列车是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社会的复制版和缩小版。即,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社会等同于激烈的竞争社会,及拥有者彻底控制一无所有者的社会,而雪国列车细腻地(或者周密地)演绎出了这种统治社会。
一无所有又遭受压迫的下等人,连主食—用蟑螂做的蛋白质块—都不能饱餐一顿。视服从(社会秩序或阶级秩序)为美德的下等人,他们只能苟活在列车上,总理却要他们感谢威尔福德收留他们,不让他们冻死在外面,如果在韩国,这更像是保守派的心声“(要感谢出生在经济发展的南朝鲜,不会挨饿,又能获得一定的福利;如果出生在落后国家,面临的将是无法言喻的痛苦)。”[5]
直到自己的孩子被前节车厢夺走后,末节车厢的人们才反抗起来。孩子被前节车厢带走而生死不明,意味着孩子的未来是没有保障的。当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未来的时候,他们奋不顾身地站起来。雪国17年发生的这一抵抗让人联想到了1917年的苏联革命,而且领导者指挥叛乱军的方式也复制了早已尘封在历史之河的社会主义唯实论。如此看来,雪国列车更像是社会主义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差异,和建立以工农为中心的和平国际。所以雪国列车也是覆盖阶级斗争的电影。
在雪国列车中,威尔福德和吉列姆的关系犹如莫比乌斯之带。柯蒂斯从吉列姆的位置一步步爬向了威尔福德的地位。但他发现吉列姆和威尔福德之间并非是善与恶、一无所有者与拥有者、从属者与支配者的关系,而是相互利用、相互妥协的关系。就像莫比乌斯之带一样,吉列姆和威尔福德是相通的。威尔福德对柯蒂斯说:
Everybody has a preordained position.We’re all stuck inside the train.There isno time for natural selection.The population has to be balanced by force.Curtis Revolution was one of the ways
that Wilford and Gilliam had agreed to maintain the balance.The front and the tailwork together.
虽然柯蒂斯本身没有察觉到,但从内心世界来看,柯蒂斯希望末节车厢的人们像尊敬吉列姆那样尊重他,同时也希望像威尔福德那样统治雪国列车。尊敬与权力,虽然是柯蒂斯所热衷的对象,但到最后他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雪国列车每年都会按照规定的路线循环一次地球并回到原来的地方,同样柯蒂斯挑起的血迹斑斑的革命最终也回到了原地。柯蒂斯的叛乱揭示了“已被安排的命运”无法挣脱被限制的社会体系的事实。柯蒂斯的思想困境就是对“已被安排的命运”要肯定还是要否定,即承认人类的阶级思想是无法避免的现实,并继续生活在从属关系当中,还是否定这些想法,并除去统治者威尔福德。但问题是,即使除掉威尔福德,也无法保证列车里的环境能得到改善。统治者的位置还得有人来占领,统治者的工作还得有人来做。就像威尔福德所说的,为了人类的稳定和和平,总要有人去平衡各种关系。
作为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奉俊昊将现实的突破口放在了列车外部这一未知的空间里。虽然是被皑皑白雪所覆盖的不毛之地,但镜头最后对准的白熊意味着生存的可能性和新社会的必然性。而这种收尾会生出另一个问题,即如果尤娜和提米将谱写新的人类历史,那么这些新人类是否能摆脱蔓延在列车里的阶级社会?《雪国列车》通过有限的空间—列车寓言式的展现了不断反复的支配群与被支配群之间的矛盾,但模糊不清的结尾却无法给出关于现实的答案。电影的主线—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灭亡,以及东方少女和黑人少年的结合象征性的描写了对于新人类的、新人种的渴望,而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人类的品性与外在的人种特性没有太大的关系时,这种象征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提高剧情的紧张感以及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导演采用了革命中的暴力性,但《雪国列车》通过形象化的圆形监狱表达了新自由主义社会的寓言,其中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电脑特技的精确度较低、结尾处南宫民秀和柯蒂斯的原声对话都是该电影的一大败笔,而且故事当中充斥着各种牵强和偶然。尽管如此,浪漫的观众可以感觉到对未来的希望和喜悦,而世俗的观众在同样的场面感受到虚无和失望。这种双重性使得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1]黄成云.“雪国列车”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M].Online video clip.YouTube,29 Jul.2013.Web.
[2]Christopher Vogler.The Writers Journey: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M].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2007.
[3]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24.
[5]Ha- Joon Chang.Bad Samaritans: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M].Bloomsbury Publishing,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