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与机制分析

2014-12-09 02:54陈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4期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

摘 要: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同时具有易感季节明显、易感环境不确定性、高危人群集中、感染方式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等流行病学特征。血吸虫的幼虫会寄生在钉螺中繁殖生长,人或动物接触后会感染患病。当前人们正在寻找一种毒力强、对人畜、农作物、水生生物无害的细菌灭螺剂,更希望能找到一种能使钉螺产生烈性传染并致死的微生物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文章首先概述了钉螺杀灭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了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最后分析了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田间微生物;钉螺;血吸虫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普及,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但是我国一些湖沼地区与丘陵地带,血吸虫患者还存在,同时当地群众受血吸虫病威胁也比较大,为此血吸虫病防治依然任重道远[2]。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宿,当前本地区的钉螺扩散严重,导致人畜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危险性增加;新疫区不断增加,而且部分已控制地区疫情严重回升。当前阳性钉螺中寄生的血吸虫的毛蚴在钉螺内进行增殖后,当人和家畜等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就可能被感染,从而导致血吸虫病蔓延传播[3]。所以,消灭钉螺,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众所周知,钉螺的存活需要适当的水分,草也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可以用田间微生物的方法杀灭钉螺。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与机制,现报告如下。

1 钉螺杀灭的意义与价值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如果不经药物治疗是不能自然痊愈的,患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患者如果再次接触疫水,还会再次患病。血吸虫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或人类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雌雄异体,交配后产生的虫卵可随粪便等排除体外,虫卵在水中可发育成毛蚴,当遇到宿主钉螺后便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发育成熟后便从螺体内不断逸出尾蚴,可导致患者出现荨麻疹等皮炎,然后逐渐可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状,除发热外,还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造成严重的传统疾病[4]。同时当前本地区的田间钉螺面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残存的钉螺容易随水流扩散,再次繁殖;同时田间钉螺所在的往来人群众多,同时很多人缺少自我防护意识,一旦接触疫水,容易造成感染。不过血吸虫病患者的受治率为100%,预后也比较好,无死亡情况发生,为此进行钉螺杀灭的意义与价值重大[5]。

2 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

田间微生物灭螺的重点是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且人畜接触疫水频繁的高度危险地带,或已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而残余钉螺面积较大,用药物灭螺效果不佳的地区,或在阻断传播的地区,为巩固灭螺成效,达到一劳永逸地消灭钉螺。在进行田间微生物灭螺时,应查清当地钉螺分布的范围及源头,结合钉螺的分布和人畜感染的情况,全面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田间微生物方案。做到建好一个田间微生物工程,消灭一大片钉螺,保护一大批居民的健康。田间微生物灭螺的原则是因地制宜,若能结合生产进行,既能消灭钉螺,又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微生物灭螺中,自然环境中具有抑制或杀死钉螺的生物种类很多。有学者进行微生物和螺体寄生虫毒杀钉螺的研究中,土壤中分离的两株放线菌对钉螺有毒杀作用,比如0.2%的培养液浸泡钉螺48h,其死亡率为99.0%左右。在室内及现场杀螺可选择的微生物包括凸行假单胞菌、紫红链霉菌、放线菌、浅灰链霉菌等。一是利用当地杀螺抑螺菌株,在疫区特殊环境下构筑灭螺功能菌群。二是筛选微生物病原体,使其感染钉螺。三是利用灭螺菌株的代谢产物灭螺。同时还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土埋灭螺和水改旱灭螺等几种方法,也可以选择结合农活如铲草、积肥、除虫等消灭钉螺。

3 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机制

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机制是利用自然界中部分生物物种或其他生物学方法,造成对钉螺生存或繁殖不利的环境,打破原有的种群平衡,达到控制或消灭的目的。

比如将紫红链霉菌和自养黄色杆菌X进行培养,用稀释1000倍的培养液杀螺率分别为90%、85%,同时含阿维菌素的微生物农药杀螺效果较好。利用钉螺对某些食物具有的趋向性特点,可以将灭螺药物和食物配合,制成“复合灭螺剂”引诱钉螺主动趋食,对钉螺采用了主动胃毒的毒杀方式,可主动诱食零星分布的钉螺。是一种对钉螺既具有诱集作用,又具有毒杀作用的新的灭螺方法。不过灭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根据人力、财力情况,认真做好规则。灭螺时要坚持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重点消灭居民点附近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的钉螺的原则,并尽可能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改造钉螺的孽生环境。

总之,血吸虫病是由一种叫做血吸虫的吸血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而血吸虫是一种寄居在钉螺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当水温超过25℃时,其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后进入水中。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时,尾蚴就可以经过皮肤(最快10秒钟)钻入体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得了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晚期可出现肝脾肿大,儿童可导致侏儒症。田间微生物灭钉螺具有很好的效果,其机制主要在于导致钉螺糖代谢出现紊乱,酶活的下降,最终导致钉螺的死亡。

参考文献

[1]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等.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输入的风险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58-61.

[2]朱红,蔡顺祥,刘建兵,等.湖北省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4):46-50.

[3] Lier T,Simonsen GS.Wang TP,et al.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 Low-Intensity Schistosomajaponicum Infections in China[J].Am J Trop Med Hyg,2010,81(3):428-432.

[4]郑琪,刘常华,郑德福,等.2005年四川省大池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和影响因素调查[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3,40(3):155-158.

[5]Aemero M, Berhe N, Erko B. Status of schistosoma mansoni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n in geographically apart endemic localities of ethiopia: a comparison[J].Ethiop J Health Sci,2014 ,24(3):189-194.

作者简介:陈琳(1984-),女,江西赣州人,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血吸虫防治与生物技术,学历:农学博士,职称: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钉螺血吸虫病
2020年洪涝灾害后安徽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情况分析
肉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牛血吸虫病的流行与诊治
一例牛血吸虫病的诊疗与体会
大肠癌伴血吸虫病临床病理分析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