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菊荣
摘 要:初中是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折的关键时刻,而随着近年来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国家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就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而初中化学课堂设计也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基准,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化学理论和知识。而初中化學课堂的培养思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原则,将对我国教育提供参考,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初中化学课堂;设计思路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包含的内容虽然只是为学生今后高等化学学习奠定的基础,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对今后高等教育人才能力的提高有推动作用。传统教学已经通过“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错误观念,导致教学成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将学生学习转化为一种被动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笔者将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下文分析讨论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化学课堂的设计思路。
一、培养学习能力的课堂设计思路
1. 引导学生“以问代学”,自主动手实践
疑问是探索活动开始的源头,而“以问代学”并不单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老师提出疑问,并且老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分析掌握做出解答,同时还包含老师向学生提出反问,对于一些错误的化学操作提出问题,并教会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对自身提出设问,假如这样操作或者使用这样的化学方案,会出现什么效果。例如:针对“去除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中的氯化镁,提取纯净的氯化钠”的教学实验中,针对这个问题,有些学生会通过蒸馏结晶的物理方法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并提示可以采用转化的办法生成氯化钠又能去除纯净物中的镁离子,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到镁的沉淀物,比如氢氧化镁,这时教师不公布结果,而是反问学生,这样是否可行,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动手实验操作,自主探寻结果。而实验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供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比如:一些学生无法在实验中掌握加入物质和提取物量的比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提取物的量计算出加入纯净物的量,以保证实验的准确和有效。教师要针对可以对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一些常见实验问题提供改进意见,即倒吸和试管破裂等实验现象。这样让学生在“问中探寻学习的方法,学中体验疑问的乐趣”,将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2.提供学生创新性设计演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改进
创新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现在“应试教育”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除了学生的棱角,试题答案只有一个,学生的思维也趋于统一,没有个性和特殊,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发展就等于创新,千篇一律的思想将不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多向学生进行创新性演示,例如“如何通过实验制备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先演示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加热制备氧气的方案,告诉学生实验中的问题,比如实验实现的条件较多,比如加热条件以及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条件;同时又向学生演示了双氧水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告诉学生,这种方案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最后再演示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告诉学生制备氧气的速度较快,学生也通过思考对比发现其中的优点,而教师则根据各自方案的弊端,让学生思考改进方案;比如:收集氧气时为了防止氧气中混入空气,收集手段应该采用装满水的收集瓶倒置水槽收集。化学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学科,因为元素的组合可以千变万化,导致化学的思维定势也是开放性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设定要鼓励学生实验创新和实验改进,让学生习惯性思维定格在“答案不止一个”的观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3.设计层次教学和阶段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我国未来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一化、片面化,而是要求全面化、综合化,传统教育采用学生“一锅煮”的方式教学,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而适应性较差的学生又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不会或者不到知识,导致教学“两头丢”的现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和分组培养教学,将能力和适应性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统一教学管理,同时针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提供课余辅导等方法;教学过程要有阶段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化学教学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是死的,但是化学方案是灵活的,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与学生交互交流,提供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空间,同时要对学生实验操作提供意见和参考,保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反思,达到培养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效果。
二、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是初等化学教学的核心,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更好学习,如何学习更多东西以及如何解决学习的困难。化学元素组合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理论性学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提高改进,也将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7-79,95-101,136-137.
[2] 钟绍春,李吉楠,张琢,钟永江.“整合点”诊断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8(2):13-16.
[3]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4-259,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