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陈芳
摘 要:“2+2”中外国际生的课程教学要求高,压力大。本文从任务、动机、文化等角度探讨了其英语听力的教学模式,希望对类似的英语教学有所补充。
关键词:中外国际生;英语听力;任务;动机;文化
一、中外国际生简介
作为笔者研究对象的中外国际生,是笔者所在大学近两年来与美国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国内期间,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培养方案与美方大学全面接轨。完成两年学业后,将参加托福考试,通过后赴美国继续学业。
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应具备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能娴熟地使用英语进行学习,托福考试的分数不低于90。
二、中外国际生英语听力教学概述
1. 听力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两年后将要在美国学习生活的同学而言,英语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则就会变成“聋子”和“哑巴”,生活和学习举步维艰。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国内的两年学习中,课程设置中也有部分双语课,这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听力能力。
2. 听力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中学英语教学多年来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能力培养。这使得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几乎没有英语交流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学生面临着中学基础薄弱、教学课时少、学习任务重等多方面的压力,部分选择自暴自弃,部分疲于奔命,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游刃有余。学生面对着老也听不懂的英语课,老师面对着永远没有反应的学生,彼此都觉得苦不堪言。
三、如何提高中外国际生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找到一条适合中外国际生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就势在必行。笔者将在本文初步探讨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希望能帮到正在煎熬中的师生。
1. 情感因素的利用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 (I985)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激发。注意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的激发。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联系而与较长远的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动机。比如,选择美国学习生活的视频场景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切实感受未来的生活,让其对未来的憧憬激发现阶段的学习。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比如,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被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所吸引,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带来的压力,为同学间的竞争所推动。
(2)信心的激发。刚刚接触英语听力的同学发现英语听不懂,于是对自己的评价相对负面。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每一次完成任务,都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
(3)缓解焦虑。害怕有时是因为无知。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考试和真实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困难,并教给同学具体的应对办法,焦虑感自然可以得到缓解。
2. 任务型教学的引入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用语言做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任务置于教学的焦点,以任务为中心安排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对于英语听力教学而言,我们将任务变成一个一个的听力场景,这些场景都和学生将要适应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按照学生今后将要适应的生活采用了40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作为听力材料,包括交通、餐饮、住宿、娱乐、校园生活等多个方面,并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各个场景应该完成的实际任务。另外,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选取了一些较为基础的专业课授课内容,要求学生听懂,做好笔记并完成相应的专业类课后作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问题。比如,扩大相关阅读量以增加单词的积累、复杂句式的学习、背景知识的丰富、听力技巧的练习。
3. 必要的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文化。正如胡文仲所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所以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才能正确地使用其语言。那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教学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拟用于不同国家或民族进行交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度从而促进将来的国际交往,并培养学生的外语人文素养。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将会大大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学生听到几个关键词就能根据自己已有的背景文化知识大致了解该听力材料的内容。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涵盖面较广,比如歷史、文学、法律、建筑、生物、天文、地理等,这就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只有做到博闻强记,英语的听力能力才能迅速提高。
四、总结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英语听力教学是多角度全方位的,需要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我们的英语听力教学适时有效,清除造成中国大学生“哑巴”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2]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