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林
对台湾地方风俗有所了解的人们,大都知道有个“跑水祭”。每年11月份,台湾彰化县二水乡八堡圳会举办这项流传了近300年的祭祀活动。参与其中的人们,齐聚八堡圳引水口,一声令下,人们便会与滚滚而来的洪水竞跑。尽管有不少人成了落汤鸡,但大伙儿兴致勃勃,场面蔚然壮观。如今,这项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台湾地区一个响当当的节日——“跑水节”,也成了一张有分量、有影响的旅游文化名片。然而,并非广为人知的是这个祭祀活动却是为了纪念施世榜的功绩。一位历史人物,就这样被如梭的岁月织在了一个节日里。
名留青史的人,不单单是征战疆场、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民族英雄,也有如施世榜般致力农田水利事业的贤圣富户。翻开台湾农垦历史的画卷,我们能看到清康熙年间收入版图的台湾地区,地广人稀、荒地一片一片的。当时福建、广东沿海特别是漳、泉、惠、潮等地,有许多农民东渡台湾开垦荒地。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月,大伙儿的辛劳耕作,倒是能有个好收成。可是,一旦遇上旱灾,就会颗粒无收,一年的辛勤劳作也就化作泡影。靠天吃饭,显然是行不通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耕,是离不开水利的。早在百年前,施世榜就有这样的认识,也有这样的眼光。他把在安海的所有店面全部卖掉,筹集了数万资金,在浊水溪的中游兴建水圳。彰化一县十三堡半的田地,此圳足足可以灌溉八堡,因此称为“八堡圳”,又因系施家所建,也称“施厝圳”。
翻阅清初时期的台湾开垦历史,我们就能看出来,“八堡圳”是当时彰化最大、台湾最早开设的人工水利埤圳。它长度达566公里,5条干渠、12条支线、13条分线和116条小给水路组成了庞大的系统。灌溉面积12000余甲地,涵盖一半以上的彰化县域。这个浸染施世榜心血、付出他毕生财力的圳,使得万顷旱田变成良田,让一片荒地生气盎然。一条滋养中原大地、哺乳华夏儿女的黄河,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一个孕育彰化大地、富饶养育一方百姓的庞大水系,堪称是彰化人的母亲河。这样的功绩,惠及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自然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施世榜被人称为“八堡圳之父”、“台湾最早的水利工程师”、“台湾水田化运动的先驱”,也是人们对他大爱大善之行的一种自然回馈。
“吃果子拜树头”。每年在八堡圳举办“跑水祭”,感怀先人德泽,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仁爱之心的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