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2013年承诺为民办十件实事,年底不仅如期完成,还通过各种渠道请老百姓评议。请人民群众打分,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倾听各种批评建议,展望2014年的实事怎么办?充满人情味。这无疑是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政府转变作风带来的一阵春风,温暖人心。
这一举措至少说明:
第一,省委、省政府有不怕批评甚至挑剔的勇气,有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政府为民办实事,是本职工作,是职责,出发点应该没有问题。但限于各方面条件,包括承办单位的能力,执行官员的素质,好事有没有办好?确实有个含金量问题。办了好事主动“讨骂”,这是一种胸襟,也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将来政府为民办实事,有很多将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实现,政府不再大操大办。这就更需要老百姓挑毛病,对钱怎么花评头论足,检查督促,力争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省委、省政府有继续为民办实事的决心。既然把群众评议当作整个办实事中的一个环节来执行,说明政府每年办十件实事不是权宜之计,将会长期坚持下去。这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只能越做越好,没有理由半途而废。
毋庸讳言,为民办实事活动搞长了,应当防止一种倾向,即把民生问题当个筐,沾点边的事都往里面装,帮助某些投机分子包装政绩。民生是个大课题大学问,党和政府所有的工作,本质上都与民生有关。有些工作是政府的日常工作,办不办十件实事,这些工作都跑不掉,非抓不可。属于这一类性质的工作,就应该从十件实事中剔除。
因此,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今后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时,要调查研究,倾听民声,认真谋划。政府办实事意味着财政出钱,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应强烈的问题,久拖不决的问题,加以突破。如海口市滨海大道的交通拥堵,长期治理效果不佳问题,海口市30万辆电动单车到期处置的问题,海口市城区几大水系的治理问题,许多市县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欠账、一下雨就严重积水的问题,等等。从省到各市县,每年十件实事办下来,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其利,受其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