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云金融思想 促进经济平衡增长

2014-12-09 13:05李公羽王志芳
今日海南 2014年4期
关键词:陈云同志金融

□李公羽 王志芳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方面重要任务,将“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促进经济统筹平衡增长,这是陈云同志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今天认真学习研究陈云金融思想,对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金融体制改革任务,充分发挥金融这一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合平衡思想成功指导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运行

陈云金融思想是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发展马克思主义货币银行学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系统的金融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和国家卓越的财经领导人,陈云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对党和国家的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陈云金融思想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也是陈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云同志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主管党和国家的财经金融工作,是党内最早最全面最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工作重要性的领导人。

陈云金融思想的重要意义之一,体现在他对宏观调控的深刻理解和实际运用中,而对于宏观调控的坚定执行,又处处体现着他关于“财经收支平衡、银行信贷平衡、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平衡”这三大平衡的基本观点。陈云认为,财经和信贷平衡是关键,“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

陈云强调:“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他认为,最重要的比例关系包括: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与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民有工业和军用工业的比例关系要平衡;财政收支比例和信贷收支比例要各自平衡;外汇收支比例关系要平衡等。

陈云金融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略性、实践性特点

陈云金融思想虽然大部分是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但其道理朴素,观点独到,方向准确,意义深远,在许多方面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共同的客观规律。

特别重要的是,陈云同志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设计、推动的改革开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多次讲话、发言中,坚持不断地从经济改革、金融稳定和社会发展角度,提出一系列被全党高度重视的意见和建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陈云再次当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此后,直至陈云同志逝世,15年间,他积极支持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谨慎地考虑金融运行、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两人的密切合作,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坚定地向前迈进。

1.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必须坚持综合平衡。陈云多次阐述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平衡的思想,强调这是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的根本保证。金融稳定了,老百姓自然就能安居乐业,经济就能顺利发展。改革开放后不久,他指出:“说到底,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样做,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造成种种紧张和失控,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

2.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中,既要搞活市场,又要加强管理。他高度重视特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但坚决反对各地盲目办特区的想法:“现在搞特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不能那么搞。”他坚持反对搞特区货币,明确要求“货币发行权还是要集中到中央。”

3.在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方面,他要求既积极,又谨慎。他提出要研究国际金融和货币问题:“我们不要怕接触交易所,可以利用交易所。”在当时充斥极“左”思潮的年代里,这一观点凸显出远见卓识。同时,他又强调:“利用交易所要十分谨慎,可能有得有失,但必须得多失少。”

4.在经济体制与金融政策方面,要允许私人银行和钱庄发展,但必须坚持“国家银行要领导私人银行和钱庄”。多种经济成分的金融机构并存,公有制必须作为主体。他指出:“为了进一步合理使用现金,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进一步的货币管理办法。各部队、机关、团体、国营企业、合作社间的一切交易往来,全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划拨清算。”

5.既要保证中央集中财力,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财力。陈云早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就说过:“要给各省市一定数量的真正的机动财力。”但是他也强调集中统一,并且明确指出,“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没有这样一个集中是不行的,否则就会乱套,也不利于改革。”

6.在对外开放战略方面,主张抓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外国投资,但要防范投资风险。他指出:“要把一些界线搞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不过要头脑清醒。”要研究“外国银行给我们透支便利的利弊”。

7.在外债使用和管理方面,“可以借外债”,但必须“还得起”。陈云指出:“借外债来搞建设,这是一件新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没有经验,应该逐项研究,积累经验。”1980年底,他明确指出:“借外债,要用得好,还得起。”

8.在金融改革和稳健运行方面,坚持不断地推进调整、改革,但必须坚持“金融工作,统一集中掌握”,确保金融安全。他从金融安全和金融制度建设的高度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机构建设,健全银行系统的垂直领导。要使国家银行成为现金、清算、信贷中心。”“统一集中掌握有利,分散则不利。”

财经金融问题的本质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陈云同志毕生丰富而卓越的金融改革实践,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他完整的金融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完整地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陈云同志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不调查清楚,就不讲话

1978年12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陈云在东北组发言,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在实事的基础上如何“求是”,陈云精辟地概括为:交换、比较、反复。他说:“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有关粮食进口、工业项目引进和给各省市一定数量的“真正的机动财力”等财政经济问题和金融政策问题,为八天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提前做好了金融核心地位的政策准备。

毛泽东在1962年7000人大会上曾经评价陈云:“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这一次我请他讲话,他说不讲。”陈云同志以不讲话,明确地表达了“不调查清楚就不讲话”的一贯思想。

2.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陈云同志能多次在我国经济困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就是因为他坚持调研,深谙国情,实事求是。1979年他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陈云同志是党内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有个体经营和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的,他率先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理解,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

陈云金融思想具有突出的“唯实”特点。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都充分注意先把“实事”搞清楚,以防止产生“左”的或“右”的摇摆,防止产生“走极端”的老问题,成功地指导中国财经稳定运行。

3.把握基本国情,坚持辩证思维

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陈云同志长期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分析和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辩证思维,源于他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源于他善于运用辩证方法分析金融运行规律和各类社会经济问题。最典型的是他以笼子与鸟的关系比喻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这个比喻,指明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真谛,指出了市场和计划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些同志认为,陈云同志所说的“笼子”,是狭小的,是强调计划经济的。但他自己进一步说明:这个“笼子”,“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不一定限于国内,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比如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改。”这一比喻看起来侧重于强调计划的指导作用,但它是相对于“把鸟捏在手里”而言,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放开,要搞活经济。10年之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重要论断,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陈云同志金融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My plan for new term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