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石祖崇拜

2014-12-09 09:55李桥江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石器崇拜遗址

李桥江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物馆收藏着近十件外形酷似男根的石器,这些石器也被称为石祖或石杵。现代研究认为,这类外形酷似男根的石器可能有两种功能:一为祭祀圣物,保佑部落(部族)人丁兴旺;其二为实用工具,用来捣砸小麦等谷物。

四道沟遗址

木垒县四道沟遗址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该遗址下层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件石祖,长25厘米,最大直径2厘米。与石祖一起出土的还有两枚直径6.8厘米的石球,一片直径16.5厘米、厚6厘米的石阴。石祖的出土,引起考古工作者极大兴趣。

木垒县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丁万胜是位学者型管理者,他多年在当地文管部门从事考古研究,参与县域文物普查及挖掘工作,并对四道沟遗址等进行过研究,他向我介绍了四道沟遗址的发现及挖掘过程:

1976年秋,四道沟大队第二小学师生在操场修建跑道时,偶然发现许多石球、石杵、石磨盘、石纺轮和陶片等遗物。1976年10月和197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两次派人实地调查。发掘工作从1977年5月起,至7月完成。共开探沟两条、探方6个,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清理了6座古墓葬,出土文物150余件。经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研究所对木炭标本测定,四道沟遗址分早期和晚期两个时期,距今3 000至2 400年,相当于西周至战国时期。

遗址出土文物以石器为主。器形有刮削器、石锄、石杵、石核、石球、石纺轮、磨盘等。另有一些骨器、陶器、铜器等。出土的石器中,磨制石器占石器总数的78%,打制和压制的石器占22%,其磨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考古工作者发现早期所做的年代测定仅代表了四道沟中层文化和上层文化的年代。四道沟下层文化约在公元前1400—前900年。

丁万胜认为,四道沟下层文化出土的这件石祖是父系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祭祀圣物,反映了原始人祈求人丁兴旺的愿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说:石祖(石杵)主要发现于中亚草原地带,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石祖(石杵)诞生于青铜时代,沿用时间漫长。现有发现的石祖(石杵)基本带有使用痕迹,由此可以推断,它们大多为实用工具,也就是主要用来捣砸粮食的器物。石祖形状类似男根,很可能是由于古人在加工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过程中,受到某种启发,进而演变成生殖崇拜之物。

历史渊源

人类社会经历了新旧两个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伴随人类多达几十万年甚至更久远,距今约一万年,人类从旧石器时期进入新石器时期,同时,氏族公社诞生。氏族公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内部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公社趋于解体。但在阶级社会初期,仍不同程度地保存着氏族公社的某些残迹。

新旧石器时期积累的人与石头之间的记忆,犹如遗传密码融入了人类的基因。四道沟遗址出土的石器及石祖即是这种遗传基因的物化形式之一。四道沟遗址距今3 000多年,那么3 000年以前,四道沟乃至新疆会是什么情形呢?

俄罗斯考古学家在南西伯利亚、萨颜—阿尔泰山的考古工作,为欧亚草原东部建立了一整套考古文化序列。近年来,新疆不断发现阿凡纳谢沃文化、奥库涅夫文化、塞伊玛—图宾诺文化遗存,由此,我国考古工作者认为俄罗斯考古学家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建立的考古文化序列基本上适用于新疆考古文化,但两地亦有不同之处。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一书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史前欧亚草原变迁史:公元前3600年,古代印欧人的一支离开里海—黑海北岸,东迁叶尼塞河中游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阿凡纳谢沃文化”,阿凡纳谢沃人已开始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绵羊、黄牛等。

公元前2600年,古代印欧人从里海、黑海北岸再次东迁,在阿尔泰山、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形成“切木尔切克文化”,取代了公元前3600年以来当地流行的阿凡纳谢沃文化。

公元前2100年,奥库涅夫人从南西伯利亚南迁准噶尔盆地,迫使天山北麓切木尔切克人南下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和硕形成“新塔拉文化”,在孔雀河流域形成“小河—古墓沟文化”。公元前1800年,塞伊玛—图宾诺文化在萨颜—阿尔泰山兴起,并大举南下甘青地区,乃至中原。

公元前1300年,四道沟文化在天山北麓和巴里坤草原兴起。与此同时,雅利安人从咸海南岸大举东迁。公元前900年,雅利安人在天山北麓取代四道沟文化,形成“前斯基泰文化”。西方称为斯基泰人的古人,即《史记》《汉书》所称“塞人”。

绵亘数千年的古人大迁徙及人种变化,犹如走马灯一般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有一样东西一直伴随着人类,那就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石头。

灵石崇拜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数千年前才进入青铜及铁器时代。古人最早居于山洞(岩洞),利用坚硬的天然石块做工具(武器),出没于森林。后来,出于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古人放开胆子走向危机四伏的草原,并最终进化成为现代人类。

古人虽然离开了山洞,但山洞作为天然屏障曾经给予他们的安全感、避风挡雨等功能,并没有从他们的记忆当中完全抹掉。同时,与古人一起离开山洞的还有一种东西——天然石头工具或武器。草原上的冒险游历生活,不仅锻炼了古人的生存技能,开拓了古人的视野,同时由于生产工具和武器等需要,还增强了古人与石头之间联系。古人对石头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对石头的开发利用则进一步拉进了人与石头的感情。

任何事物一旦被赋予感情色彩,事物便不再呈现其本来面目,而带上了人的喜好、憎恨、期望等等。这个过程中古人不自觉的便将某些石头人格化并赋予了灵性,于是,人类社会的“灵石”崇拜诞生了。

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类随时面临种种灾难和死亡的威胁,灾难越是深重,死亡越是众多, 对人丁兴旺的祈求就越是强烈。当古人通过植物或动物,认识到生殖的作用,生殖崇拜诞生了,崇拜的目的就是期望以无限的生殖对付连续不断的灾难和死亡,这是远古人类的根本哲学。这个哲学就是对生殖的崇拜,生殖崇拜是远古人类自我肯定的意识体现,是巫术和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是古代人类的普遍行为。

早期人类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生殖崇拜的焦点是生殖器,这便产生了生殖器崇拜。远古人类可能根据婴儿分娩的事实,首先对女性生殖器产生崇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领域的扩大、财富的积累和战争的频繁,男性的生理优势和社会作用凸现出来,古人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导致母系社会演化为父系社会,对男根的崇拜随之上升为主导地位。中亚表现生殖器官的岩画、石祖等等都是灵石崇拜的具体表现形式。

许多人认为灵石崇拜仅仅是人类蒙昧时期的产物,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灵石崇拜已经远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灵石崇拜不仅没有远离我们,有时候,现代人对石头的崇拜甚至超过古人。目前,我们对宝玉石的追捧就是其中之一。

东方人喜欢玉石,西方人钟情宝石,东西方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均源于漫长石器时代古人对石头的依赖和利用。东西方对玉和宝石的喜爱,恰恰表明,任何人类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封闭的,不同文化正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过程中融合发展的。

猜你喜欢
石器崇拜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偶像面面观
我的爸爸是超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