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友林 孙燕
摘 要: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在形形色色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固守本民族的节日之根和文化之魂更为迫切和必要。挖掘传统节日的优秀价值并赋予时代内涵,对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课 题: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资助项目“传统节日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实施对策”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13SY2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灿烂。作为其中之一的传统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鲁迅先生曾经有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延续发展离不开固有的“根”,而文化节日就是这个根系中的重要支脉。在当今多元化时代,在形形色色西方文化和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固守本民族的节日之根和文化之魂更为迫切和必要。同时,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这个鲜活的载体,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新途径。
一、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多重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蕴藏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有无数奇妙意趣的习俗和逸闻。这些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被人们津津乐道,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和维系家国情怀的根系脉络,深蕴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丰富而深厚。
首先,传统节日体现了生活之情趣,世事的形式之美。欢度岁时节令,是每年都要反复进行的传统节日活动。节日期间,祖国各地、不同民族都要开展系列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风尚习俗、民族的传统艺术、民间的宗教信仰、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得到充分展现,构成一幅幅多彩多姿、情趣浓郁的社会生活场景。如春节的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夜饭、吃饺子、踩高跷,元宵节吃元宵(汤圆)、观赏灯会、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缠五彩线、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等,体现了人们节日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蕴涵着对未来美好期盼的众多活动和意象中,展露出人情世故之美。
其次,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之美。清明历来有祭祖的习俗,在祭奠先人、缅怀逝者的日子,体现着对先祖的眷念,用感恩的情愫对话先人,用清明的心境拥抱现实;七夕节有中国“情人节”之说,古老美丽的传说,动人的爱情故事,诗人由此触发灵感所作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成为传世佳话;端午节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悲悯情怀的缅怀,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责任担当的感佩;中秋望月,抒发对家庭团圆和人生美满之期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词作道出了所有人的美好祈愿;重阳节表达着对老年人的关爱,使“最美不过夕阳红”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所乐”普惠天下所有老人。人文光辉闪耀在缤纷的节日习俗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和传承的必要性。
最后,传统节日体现出社会价值之美。传统节日的节俗节趣,以靓丽的姿态和独特的风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与向往,培育着人的“寻根”意识,在喧杂尘嚣中,让人寻找“回家的感觉很好”的体验,体现着社会的温暖与和谐、文明与进步。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层结构如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在节日节俗中均得到突出集中的表现。在节日习俗中,贯穿着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鉴善恶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这和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
二、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物质形式的承载,又有精神层面的独特内涵,这是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经世流传的重要因缘。它对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凝聚与传承,家庭的和谐与维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开掘传统节日当今的教育价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担当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丰富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高校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对优秀文化的承继,是探寻人的精神家园。那么,传统节日无疑能给人以精神寄托和心灵安宁。通过倾听节日的美丽传说,感受节日中的动人故事,表达节日中哀思寄托,编织自己未来的梦想。所有这些感受与体验,使参与者的身心接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从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形成了维系中华民族源源不息的情感纽带,并使之发扬光大。
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从传统节日中进行凝练,从民间习俗中汲取,在活动中感悟,使文化的潜移默化在通俗与实在中达到精神升华,在继承与发扬中得到创新。
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建立坚守独特的精神家园和民族之魂
“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对个人而言是人格力量的体现,是独特气质的表征;对民族而言是民族生命的外射,是民族特性的显现,是以不同民族文化的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承的,它离不开大的民族文化环境和氛围。”而传统节日正是营造这种环境和氛围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年轻人的精神熏陶和感染不言而喻。
过节是一种期盼。在今天,期盼的不仅拘囿于物质的欲求,更是追寻一种精神回归的追求。以不同的节日为主题开展活动,给节日一种形式、一种象征和意义,搭建一个平台,给灵魂一个对话,放飞思想,让心灵在淡定中回归,在浮躁中寻找一种安静,在世俗中寻找一种超脱,使当代大学生在纯净的意境中情感得到一种释放,让我们的青年在追逐新潮、跟踪时尚的同时,重新亲近自己的本源处,实现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返乡”,一种心灵意义上的回家。寻根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原动力。在每一个节日中,我们无时不在寻根,同时又为之赋予时代内涵。升华内在的人文精神、国家情感、和谐理念,这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endprint
3.作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窗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多元节日文化背景下,中西节日的比较中,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良好的民风民俗,以此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浸染和价值追求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正能量,理性思考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优秀品质,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传统伦理观念。
三、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节趣节俗内涵丰富,各具特色,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可以用来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1.对应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从中感悟节日的真善美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梳理节日意象中的渊源脉络,使其感受其中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以过节为载体,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春节为何称“过年”,元宵节为何吃元宵,为何有人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端午节为何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等等。在这些通俗而美丽的故事中,寄托着一种人性中的求真、向善、追美的表达。再如,通过征文、演讲等活动,促使学生探寻节日中典故和代表人物,如清明寒食中的介子推和端午节中的屈原都蕴含了炎黄子孙所崇敬的耿介坚贞等品格,寄托了人们的崇敬与爱戴,从而是对后代人生价值观的教化训导。
2.探寻古代诗文中的节日意象,感受蕴藉在传统节日中的人文情怀
古代诗人以传统节日为媒介,抒发情怀,寄托思想。我们在课题研究调查问卷中涉及 “你对传统节日中的有关诗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提供的答案较多的有如下几首:关于春节是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关于元宵节是辛弃疾的《青玉案》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关于清明节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夕节中的宋代诗人秦观《鹊桥仙》,中秋节中的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重阳节中的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陶渊明《饮酒》等等,这些优美的诗词,传为佳话,流芳百世,令人读来给精神以安顿,让心灵有所寄托。
3.结合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体悟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下汇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精神价值的目标追求。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传统节日的欢乐祥和、五谷丰登、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与祈福,无疑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袭不绝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梦想。传统节日产生于农耕时代,沧桑变迁而经久不衰,本身就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传统节日中体现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
利用传统节日平台,培养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培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传统节日的精髓赋予时代内涵和意义,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寓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在开放多元的变革中,让传统节日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的名片、传播中国声音的窗口,使之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有梦想,未来有期待,人生能出彩,梦想有舞台,圆梦靠奋斗,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密结合,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社会的和谐与温暖。利用传统节日“常回家看看”,听一听父母的唠叨,以慰藉老人的孤独——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体现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当前,老龄化社会问题日趋凸显,感恩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无疑提供了感恩教育的契机,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孝道”传统。传统节日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亲朋好友,一声问候,一声祝福,跨越时空,传递着关爱与温馨,充满着社会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薛峰,常愉,唐飞.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文化活动教育的新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李大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J].海南大学学报,2009(4).
[4]盖国梁.节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钱念孙.中国民俗读本[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