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哲学思想研究

2014-12-08 15:05:54潘志李飞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哲学

潘志 李飞

[内容摘要]在大约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不但将他的哲学思想用于指导革命斗争,还用于指导革命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对于中国这样落后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说,这种经济建设本身也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同样也是一场广泛而又深远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在总结反思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实际,运用体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的哲学思想,在指导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强调抓住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发展这一重点,但同时要求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并在发展实践中及时做到反思总结,促进认识的飞跃,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回顾毛泽东如何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经济建设,对于当前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升级,无疑具有重大历史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经济建设;老工业基地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发展出切合国情实际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反思苏联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本国实践,运用体现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指导经济建设,尤其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这对今天辽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在反思和实践中发展出基于本国国情的思想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从此世界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苏维埃俄国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革命建设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然而,如何科学有效的学习借鉴苏维埃俄国和苏联革命建设经验,是摆在各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的认识态度,发展出符合本国革命建设实际的毛泽东思想,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直接扎根于中国自己的国情。在领导革命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批评了盲目教条效仿苏联经验和忽视苏联革命建设过程中存在教训的认识和做法,提出了切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这三方面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继续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向前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论述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比例问题。毛泽东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当时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受苏联所影响。斯大林在指导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强调发展重工业,而相对放松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要求,这一方面在短时间内使得苏联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大国的传统面貌,在二战前一跃成为世界级工业大国;但另一方面却导致生活资料供应紧张,人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种现象直到苏联解体前都没有彻底解决,为后来的苏东剧变埋下隐患。然而斯大林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这种工业化政策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科学认识。俄国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十月革命后,针对当时的实际,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先后推行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然而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先是在美国爆发,然后很快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方面使得苏联外需形势紧张,另一方面也导致外来资金和援助数量萎缩,列宁晚年制订的新经济政策难以为继,使得苏联必须要加快培育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并积极扩军备战,四处挑衅,使得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策源地,严重威胁苏联的安全,因此苏联需要加快工业化建设,尤其是军事工业及相关重工业建设,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当然,另一方面,在当时严峻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也需要通过工业化建设这种可以迅速出成果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威望。

而中国与苏联国情差异显著。与苏联相比,中国人口数量更多,人口密度也更大,人地矛盾也更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更大而且也更落后,工业化基础更薄弱。在国际环境方面,朝鲜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使得“西方列强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制订出相应的工业化路线方针。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在这一阶段走向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发表。毛泽东访苏后,毛泽东的这两篇文章被翻译成俄文,在苏联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被认为体现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二、《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和《矛盾论》发表于193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已经领导了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了一些教训。在对国内外民主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国情,毛泽东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文章从认识论上总结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揭露了机会主义路线的思想根源,着重批判了王明等机会主义分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指出一切机会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①“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间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详细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精辟地论述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总结了认识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方面的任务。毛泽东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为了继续推动克服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概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这个法则是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的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各个方面系统地、深刻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着重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强调指出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②毛泽东还指出,在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中,必须“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毛泽东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中主要体现

(一)两点当中有重点,要抓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工业化基础薄弱,百废待举。1954年9月,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宣布要建设“四个现代化”,即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为了实现这宏伟目标,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千头万绪之中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毛泽东多次强调: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③“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④具体来说,毛泽东认为: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在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恢复发展与建设方面,这个重点就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

为此,毛泽东高度重视鞍钢的恢复建设,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建设中又抓住鞍钢这个重点:先从鞍钢着手,以迅速恢复工业生产。早在1949年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电令“鞍山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在苏联帮助中国进行国民经济最重要部门的恢复和改造的50个工程项目中,鞍钢列于榜首。1951年12月17日,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动员全国有关方面的力量帮助鞍钢建设“三大工程”。“三大工程”大大增强了以鞍钢为中心之一的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力,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发展。

当然,由于片面强调钢铁的重要性,以及当时党内急于求成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的倾向,造成了不良后果,也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但是究其本源,这种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当时党内某些领导人违反了毛泽东思想当中的实事求是的要求,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但没有密切联系群众,还脱离群众,没有按照群众路线去思考、去办事,而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说话,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贯彻毛泽东思想,导致这种不良倾向在党内持续发展蔓延,对毛泽东本人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其做出了某些不符合他本人科学正确思想的决策,造成了历史的遗憾。

(二)重点是两点当中的重点,两点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原来的重点可以转化为非重点,而原来的非重点,则可能转化为重点。这就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科学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说:这种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紧密联系的。

斯大林的逝世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此外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开展和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共“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已有实践,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毛泽东运用哲学思想来分析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中。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汲取苏联教训,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从本国的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其中论述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关系问题,认为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1957年2月,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⑤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并将其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

为此,毛泽东批评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农业的发展。1958年2月,毛泽东视察了沈阳黎明机械厂、沈阳松陵飞机制造厂、沈阳小型开关厂、抚顺煤矿和抚顺铝厂等工矿企业期间,提出:“辽宁的工业比重大,一定要把辽宁的农业搞上去!”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批评道:辽宁工业已占85%,所以着重搞工业,没有注意农业,没有双管齐下,是铁拐李,农业腿短,要赶快接脚,大搞农业。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辽宁当时的党政领导人重新调整了发展思路,获得了毛泽东的肯定和好评。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飞跃,认识在飞跃升华后,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推动实践进一步发展。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发展理性认识,鞍钢宪法便是一个突出典型。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批示中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并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鞍钢宪法由此诞生,对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至今仍有重大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四、结语

辽宁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一度出现过许多困难和向题。2002年,党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在2004年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采取的重要举措中,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国债项目给辽宁安排52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心和重视。

当前,辽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工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需层次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成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在进一步加快打造东北沿海产业体系,优化三大区域发展层级过程中,有必要自觉运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指导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重点突出,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合理布局,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注释

①毛泽东:《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91,下同。

②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91,下同。

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人民出版社1991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1991

⑤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人民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991-6-1

[2]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91-6-1

[3]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91-6-1

[4]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91-6-1

[5]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91-6-1

[基金项目]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环境效应及调控研究》(13BJY067 ) ;2012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理论经济自选项目《辽宁经济转型发展绩效研究》(L12DJL036)

[作者简介] 潘志(1983-),男,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李飞(1971-),男,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哲学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4:38:02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0:44:58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11:05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人民论坛(2016年17期)2016-07-15 10:25:46
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的创新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14:14
哲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