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寿光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建设文化寿光、打造文化强市为目标,全面提升文化寿光建设水平,实现了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寿光市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市、山东省文明城市、“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市、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寿光市按照统筹协调和均等普惠的发展理念,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着力构建功能先进、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挖掘公益性文化场馆服务潜能,通过举办书法展、美术展、摄影展,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互动活动等方式,把群众请进来;深入开展“和谐四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送电影、戏剧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把服务送下去。二是全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组织以 “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主题的群众文艺大汇演,丰富群众文艺生活。把公益性演出作为群众文艺大汇演的一部分,积极落实补贴政策,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百场公益巡演、每村每月一场电影、京剧“三进三送”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城乡文化互动互融,让群众共享寿光市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自2013年以来,寿光市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每年开展以“幸福寿光·欢乐共享”为主题的的群众文化盛宴,社会反响强烈。启动“周末群众大舞台”活动,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将市文化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免费对社会开放,努力使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真正为大众服务。三是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以“千村千歌、一镇一曲”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立足生活,开展各类村歌、镇歌、厂歌、校歌、院歌等的创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美丽寿光”为主题的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开展“聚焦幸福·记录精彩”微电影大赛活动,组织全市广大市民围绕“寿光市的家园”、“寿光市身边的好人”等多个专题进行微电影的创作拍摄,用镜头记录新变化,讴歌新生活,创作一批展现群众精神风貌,记录百姓精彩生活的微电影作品。
二、文化产业上档升级。一是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对文化企业的培育扶持,不断加大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搭建宣传推介、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的平台。同时,密切联系企业,关注项目进展,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培育扶持市内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已有36个大中型文化项目落户寿光,总投资达到150亿元,形成了地方特色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同时,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现代农业等的融合发展,建成4A家旅游景区4家,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挖掘地域文化品牌。寿光市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菜文化、盐文化、红色文化等富有寿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一届菜博会都坚持把提升蔬菜文化品位、挖掘蔬菜文化摆在首要位置。通过艺术化的创意与设计将蔬菜与文化融为一体,使菜博会展厅变成了美不胜收的“蔬菜大观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效应。同时,深入挖掘党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多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在寿光市呈现南北呼应的局面。四是打造节会文化品牌。以“创意、合作、繁荣、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13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
三、文化政策扶持有力。制定了《关于推进文化寿光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若干政策》等一些列文件规定,每年设立文化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建设,并在工商管理、税费优惠、投资融资、场地保障、人才资源、奖励补助等方面予以最大支持。这些开拓性的政策文件,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解决了困扰寿光市公共文化长期以来存在的设施、人员、经费、管理等根本问题,为寿光市公共文化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出台了文化建设考核办法,将文化建设情况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引进重大文化项目或开展重大文化活动的部门单位实行一票肯定。同时,为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寿光市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形成按需供给的定制配送机制,与政府面向社会采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的供给机制联动运行,鼓励社会力量和文化事业单位竞相发挥作用。
寿光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深入开展文化寿光建设活动,走出了一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主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群众幸福为目标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文化寿光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给我们这么几点启示:
一是文化建设工作要赢得民心,必须时刻情系群众。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根基在群众。只有常怀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公仆之心,紧紧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深入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实现群众的意愿,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才能赢得民心,筑牢基础。
二是文化建设工作要落到实处,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坚持用群众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注重依靠群众来开展活动,注重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得实惠,才能使各项工作真正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是文化建设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真心服务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群众,只有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形式,选择活动载体,把理论宣传、舆论引导、文化熏陶、道德教育,寓于群众欢迎、群众需求的各种服务之中,才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简介:卢凯,1986年出生,男,汉族,籍贯山东省寿光市,本科学历,寿光市委党校培训处科员,主要研究农村文化、经济金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