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环境下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及启示

2014-12-08 03:37侯婉胜允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都市休克跨文化

侯婉胜允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口流动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可见全球化呈现给我们的是以时代为特征的动态发展趋势,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舞台。然而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文化的差异势必引发文化间的碰撞,而且波及范围会越来越广。即使是身在本民族环境中的都市居民都会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那么来华外国人更会出现的文化不适应症状,这样共同形成了一种“都市文化休克现象”。 这种休克现象因交际双方个体同时出现交际障碍的情况而明显超越孤立的文化休克症状,构成一种1+1>2的模式,并且随着都市开放程度的加强将会越来越普遍。所以,在如此多样、多变、多元的环境中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去平衡交际双方内在的文化差异。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交际主体双方的文化休克症状外,更应该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以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字:都市文化休克; 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环境;交际主体; 双向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都市文化休克现象。

所谓文化休克又叫“文化震荡症”,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1]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国间人口流动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些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大都市居民在本民族生活圈中由于熟悉的环境不断地涌入外来文化,并且对其熟悉的行为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相应产生一种焦虑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症状。加之来华外国人本身的的文化不适应情况,更加剧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双向休克症状,从而形成了一种“都市文化休克现象”。这种休克现象因交际双方同时出现交际互动障碍而明显超越孤立的文化休克症状,因而构成一种1+1>2的模式。其特点就在于它作用于生活在本民族文化环境下的居民和外国人的双向交际实践活动中。其实质是以文化为代表的现代化与本土化的冲突。

今天在中国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都市,跨国公司不断增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开放度强,都市居民人们同外国人交流往来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可见多元文化圈已经形成并逐渐扩展。很多居民面对自己以往熟知的环境涌入多元文化因素,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丝距离感和陌生感。多数人正在慢慢地适应,但交际主体却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接受与排斥之异。不同个体的文化适应能力不同,所作出的反应也不同。面对多样的文化,有人会感到新奇,进而一味盲目效仿。也有人面对文化的差异会慌张,无所适从。不论是全盘接收或是躲避排斥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内心焦虑症状。而且我们说的“都市文化休克”现象已不仅是指具体的“舶来品”实物给我们带来表层的文化冲击和思考,更是交际对象潜在的民族文化的差异对我们实际生活方式的挑战。举一个例子来说,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大多性格开放,喜欢热闹,常在晚上聚会。可是大多数中国人夜晚喜欢安静,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更需要一个舒适静谧的环境休息。但是隔壁的年轻外国邻居在晚上聚会时总会发出噪声,影响到中国家庭的休息。从解决方式上看,中国人在处理矛盾时一般会讲究面子原则和礼貌原则,尤其是对待熟人和与其长期接触的人群。而且中国人讲究中庸和谐的处事之道,故解决问题时不愿发生激烈性对抗,交际中常采取间接暗示,使用委婉的语言等策略。但是西方人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直接,更关注言传,常常直面公开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对于中国邻居的有意提醒恐怕也不能很好理解。长此以久,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适当解决,会导致双方都不愉快,因交际方法不当和文化误解产生文化冲突现象。可见,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文化差异无法避免,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任由其相互碰撞就会影响多元文化圈的健康运转,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交际主体双向的休克症状,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以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为此有必要重视对交际主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起源于美国,其主要奠基人是霍尔。他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旅居海外的美国人与当地人之间的交际。”[2]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正如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很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环境下,多元文化环境不断加强和巩固,自然摆脱不了多样文化的冲突,交际主体也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文化不适症状。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我们也不能孤立消极地看待文化休克症状,如果能够成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的焦虑不安等消极的症状,就会发现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它是创新文化和繁荣文化的机遇,是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机会。所以我们有必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文化,正确全面认识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不适的心理现象,培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面对多样文化的辨证思维观念。沃尔森说过:“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的时候,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的无理。”同样,由于各民族人们生活在同一个都市环境下,与主要针对交际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同,它是以达成交际的成功为主要目的,需要深入到具体交际实践中。因此,对于生活在多元环境中的交际主体来说,了解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培养规范的交际原则和得体交际方式更接近实际交际需要。

从交际规范上看,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规范。比如说,常见的相同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却承担着不同的交际功能。例如,在中国将手放在脖子上有暗示杀头等不好的征兆,而在某些西方国家仅仅是表示吃饱的含义。中国人竖起拇指代表“好”,伸出小指代表“坏”,而美国人竖起拇指代表想要搭车,拇指向下表示“坏”,日本人伸出小指指代“情人”。在招呼人过来时,英国等国家人习惯手掌向上朝方向招动,而中国恰好相反,手心向上一般代表招呼幼儿或小动物,可见多元文化中的一举一动的小细节有时也关乎交际过程的发展和成败。这些细节背后的意义都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从交际方式看,交际表面以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实质上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使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就是透过文化差异的表层达成一种交际规则共享的方案和合理的内在心理转化。比如说,中西方人们使用左右手的问题。在交换物品时,中国人和日本人会习惯于双手传递,以示尊敬和礼貌。但在一些西方国家观念比较随意,仅仅用右手接过来就可以了。而在一些穆斯林国家一般认为左手是不洁之物,所以如果遇到这类宗教信仰的国家,一定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在交流中要尽量使用右手做一些交流,这样他们心里会觉得受到了尊重,使交际顺利进行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都市多元文化环境中,本民族居民处于文化的主流环境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着先天自然的优势。但是因为交际不可能自己去完成,就不能忽视对其他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不仅要学会自觉学习外来优秀文化,还有义务帮助来华外国人正确认识中国和适应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双向良性互动模式。因此,为了培养交际主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规范交际规则和交际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引导交际主体正确认识文化休克现象并且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观察获取不同文化的信息。包括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行为规范模式思维方式等。还要敢于进行跨文化交际,当交际实践与自身认知不符时,要及时分析原因,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行为模式,逐渐建立跨文化交际的自信。其次,建立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也十分必要,有助于交际双方对异文化的理解和良好地沟通。比如说,在中国同性朋友关系密切,手牵手或当众讲一些悄悄话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在西方很多国家这种行为不认为是正常的交际,而被看做性取向有问题。中国人交谈时有时会聊一些私事,说话体距较近,这是关系友好和亲近的表现,但同样的做法很可能触及到西方人的“私人问题”。如果我们对来中国的外国人说明这种交际现象,相信他们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也会愿意和我们交流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这样通过大家互相学习,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尽快度过文化挫折期。

三、多元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与启示

全球化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大都市多元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涌入、摩擦和碰撞,或多或少会给交际主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冲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深层次联系所涉及的范围必然会呈现扩大的态势。也就是说从长远角度,交流在加强,环境在变化,文化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已成必然之势。如果这种“都市文化休克”症状得不到清晰地认识和适当地处理,将会为交际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面对新时代的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双向“都市文化休克”现象有必要积极地思考、探讨,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提高交际主体对多元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文化识别能力

只有事先认识到文化的不同,才能有准备地应对处理各种问题,对文化差异不迷不惑,对文化冲突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积极应对文化休克症状在多元文化交际中保持清晰地头脑,在交际中处于主动地位。所以,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需要具备识别的眼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优秀文化,发展本国文化,繁荣世界文化。还有不能简单的定型各国文化的优劣,要克服文化成见、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优化论等偏见。我们在交际中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和与交际双方的个体差异性,注意交际的灵活性

猜你喜欢
都市休克跨文化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谨防过敏性休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穿越水上都市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