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锋 薛继升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体育运动界的中坚力量,为了不断提升体育运动能力,对青少年运动员加强体育运动训练,对于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有很大影响。当前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能力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的研究,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能力水平,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本文浅述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都是专业化的训练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其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20世纪开始,体育运动形成了一种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体育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一般从小就被选送到体育学校参加相应的体育训练。这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在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文化教育造成忽视,在教育环境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正规文化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脱离了正规的体育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要加强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方往往会产生很严重的矛盾,一方面是学习与竞赛训练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环境相对也是稳定的,青少年运动员一般要外出参加相应的体育训练和比赛,因此在文化教育方面往往不能接受正常的连续性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的内容与竞赛时间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在当前的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下,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比赛,自然会对文化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占据文化学习的时间是不可避免的。青少年运动员所学习的基础文化课程的教材与普通教材相同,但是时间却比一般的学生学习时间要少很多,因此对于很多文化内容的学习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文化教育一般是对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和学习,青少年运动员也不例外,也要加强各种文化内容的学习。青少年运动员一般是处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但由于受到各种矛盾的限制,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往往不能接受到充分的教育,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适合运动员特点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利于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文化教育水平自然得不到提升。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材的选择也不恰当,比如很多体校、运动队等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会开设一些基础课程的教育,比如加强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育,但对其他课程的开设则比较少,如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开设比较少。这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经费不足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障碍。近年来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加强了对各种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应的投入水平,但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还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比如教学设施比较陈旧,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都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效率。
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力度,也要加强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力度,对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加强“体教结合”倡导的是加强体育与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培养更多综合能力素养较高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应该要加强“体教结合”的培养体系的建设,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强度比较大,运动量也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这对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会带来很大影响。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学生的体力和精力受到影响,从而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因此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尽量缩短训练的时间,改进训练的方法。另外要给青少年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其次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状况,如生理特征去安排具体的体育训练时间和相应的训练负荷内容。避免负荷量过大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两个方面同时兼顾,提高两者学习的效率。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综合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时除了根据班级进行分类授课之外,也可以加强小组学习、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青少年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当青少年运动员去外地接受相应的训练时,在文化教育方面要尽量符合青少年的时间安排,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分别教学。同时,要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设置,与一般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文化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比一般的学生要少一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训练时间和周期,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比如可以引进一些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修养,注重运动员的德育教育,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在教材的设置方面,由于青少年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在进行文化教育时,教材的内容应该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或者将教材的难度降低一些,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青少年在进行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文化教育自然会受到一些限制,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水平,要加强对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要求相应的部门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各种受教育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换,对于教学经费比较短缺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可以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一些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
青少年运动员在接受各种体育训练以及竞赛的过程中,对文化教育往往会比较忽视。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也会占据青少年运动员更多的时间,在接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水平,针对当前文化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训练以及文化教育的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1]吴秀华.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2]刘海荣.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12).
[3]马红梅.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现[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4]李先国,孙麒麟,毛丽娟,等.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