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呼吸作为人体代谢过程的一部分,与能量代谢有着密切联系。人体的运动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实质上是来自体内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运动愈剧烈,能量物质分解愈多,对呼吸效率的要求则愈高;运动愈复杂多变,呼吸的时相、节奏和型式就愈呈多样性,表现为快、慢、强、弱、轻、紧等多种方式。高水平的竞技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呼吸配合,是不能形成的。研究和探讨以剧烈对抗、快速多变为特点的摔跤运动的呼吸规律,对于指导我国摔跤队的训练、迅速提高摔跤运动的竞技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呼吸特点,对抗性、随意性强烈的摔跤运动对呼吸的要求则更高更严。通过对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呼吸全过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把摔跤比赛中的呼吸特点归纳如下。
人的呼吸形式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在生理负荷量较大时,不仅固有呼吸肌(如膈肌、时间外肌等)参加呼吸活动,而且还有辅助肌(如后锯肌、胸肌、斜角肌、背扩肌、胸锁乳突肌等)参与活动。摔跤比赛时,呼吸条件是随时变化的。例如在“桥”的动作中,由于运动员体位处于非常状态(头朝下),腹腔内脏器官压迫膈肌,腹肌又被极度拉长,腹内压增高,膈肌不能收缩,因而使呼吸受到不良影响。再如,在运动员使用“过背摔”将对手背于身后时,不但因腹腔被挤压使膈肌收缩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固定在胸廓上的肩常肌在垂直方向上的拉长,导致我们只能吸气而不能呼气。由事例不难看出,因摔跤中身体姿势的被迫变化,使得人的呼吸条件受到阻碍和限制。这种限制的根源主要来自摔跤运动的技术本身。另外,由于呼吸肌为横纹肌,而横纹肌的活动一般均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严密控制,故呼吸动作除表现其节律性以及受许多非条件因素的调节外,其频率和强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志的控制,这就使心理因素也成了摔跤呼吸的限制因素。摔跤实践表明:运动员心理素质差或在怯场时,其呼吸节奏会变得短促,无规律,呼吸浅而效率低。因此说,摔跤技术的本身和心理因素的差异使得摔跤比赛的呼吸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摔跤动作复杂多样,攻防相兼,变化无穷,而且每个动作的技术结构、用力方向、空间位置都不尽相同,其手法、步法、身法也各有特点,这就构成了摔跤比赛中呼吸方式的复杂性;加之比赛时双方对抗程度、跤路特点以及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使得摔跤比赛中的呼吸更趋复杂化。
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呼吸机能的变化必须适应于激烈竞争的生理状态,方可胜任比赛。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摔跤运动属于IV级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肺通气量达到(102.6±12.6)L/min,而吸氧量则高达(3473±249)ml/min,每场比赛需要消耗热量353千卡。由此不难看出,在摔跤比赛短短的全程时间内,要满足如此高的需氧量,必须要有呼吸系统极高的工作效率作为保证。另外,随着比赛的深入,过量耗氧带来的是大量代谢产物的堆积,这对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将产生不良影响,会破坏动作协调性,削弱其反应能力。由此而产生的“氧债”只有借助于呼吸从大气中摄取大量氧气来补缺,补充的时机主要靠局间的休息,倘若“氧债”不能偿还,运动员就无法以良好的潜能投入下一局比赛。可见,摔跤比赛不但对运动员的呼吸机能要求极高,对呼吸系统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摔跤比赛是一对一的直接对抗,双方始终在比技术、拼体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抗衡。有经验的摔跤手是善于捕捉战机的,在比赛中呼吸功能的变异往往为自己和对方造成进攻或反攻的机会。当一方出现呼吸急促、脸色苍白、筋疲力尽时,另一方决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因为运动员知道,这种呼吸表现出来的不适正是体能极度衰竭的反应,此时进攻或反攻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摔跤比赛中,尤其在接近终局、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以有效地呼吸调整方法、顽强的意志力以及相对应的战术行动来掩饰自己呼吸状态衰竭的表现,即用假象将弱点隐蔽,不让对方看出破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呼吸战术”。
在摔跤比赛中人体实际消耗的氧量和从事该运动所需要的氧量,无论从含义或数量上,由于运动员呼吸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若供氧不足,比赛都难以继续下去,因此,了解呼吸在比赛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摔跤中的呼吸规律一般是根据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点和动作结构特点的一致性来进行变换和调节的。良好的变换和调节使得呼吸的方法与动作进一步趋近于精确化和标准化。例如:在使用“连接技”大幅度动作时应当吸住气,动作完成后再进行较缓慢的深呼吸;在进行速度快慢不一、幅度大小不同的连续动作时,利用强弱对比的方式,充分发挥呼吸的作用,既可以保证动作节奏的需要,又可以调整呼吸节律,达到应有的动作效果;反之,将破坏呼吸节律,导致动作速度减慢,节奏紊乱,失去应有的攻击性。因此可以说,好的动作质量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呼吸密切配合,否则,将使动作减值。
摔跤是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能量消耗极大,呼吸强度也极高,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有氧代谢能力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无氧能力只能保证45s左右时间的极限强度工作,相对摔跤比赛来说,45s的高效率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有氧代谢能力作为补充和保证。而有氧代谢能力则取决于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大小。另外,由于摔跤比赛多使用爆发力,即由肌肉中的CP转化合成ATP再进一步分解而获得能量利用,但肌肉中CP的蓄存量很少,只能提供几秒钟的能量消耗,所以CP在不足时只有依靠有氧代谢来迅速合成ATP。由此可见,呼吸对摔跤比赛的能量供应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说呼吸对防止过早疲劳起着重要作用,是因为其机理主要借助于在呼吸过程中以大气中吸进的氧气来氧化乳酸和消除氧债,提高机体用于氧化乳酸所消耗的氧气量,从而使得疲劳延缓出现。
不同的呼吸方式对人体机能能力的发挥也有所不同。对拉力和握力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吸气时的力量较小,呼吸时次之,而在憋气和闭气时力量最大。憋气是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的呼吸方式,人们通过对憋气的实验证明:憋气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力量增大。因为憋气时胸廓的肋骨不再活动,骨盆基本固定,给附着在胸廓与骨盆上的肌肉以牢固的支撑点,这样便于肌肉发挥力量。另外憋气使胸腔与腹腔内的压力增高,胸腹壁的肌肉异常紧张,内脏器官也会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致因为运动产生过大的位移,并给人体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人体只有借助于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使得机体的机能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摔跤运动的呼吸是极其复杂而又多变的,完全不同于平静时的呼吸。平静时的呼吸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进行,故不会使人感到“被动”和压抑,而在摔跤比赛中呼吸则必须加以控制和调节,方能做到气顺力达,呼吸有节。这是因为,摔跤动作复杂多变,加之以发力的快速剧烈,破坏了呼吸的原有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适合动作需要,又要兼顾机能发挥与解剖学特点之要求,就必须根据不同动作对呼吸进行调节,按照其主导作用的动作强度、频率来安排呼吸。由于摔跤比赛中运动员会受到所处生理、心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限制,在此,我们仅对赛中(包括场上比赛和局间休息时间)呼吸的方法做一些研讨,对赛前赛后暂不做分析。
对于摔跤比赛中呼吸的研讨,我们可以从僵持抓握、施技进攻、间歇蹓圈三种不同状态加以分析。双方互相抓握住,是技术进攻的序幕,此时心理活跃、肌肉紧张,生理处于“战备状态”,呼吸的节奏自然加快。由于双方随时都有可能出击施展技能,此时呼吸应适当加大深度,以增加氧的储备,尤其在己方确定进攻时的前夕,其呼吸深度更应该加深,以便于适应憋气、进攻之需要。施展技能状态的呼吸方法较之僵持状态要复杂的多,其呼吸要与动作结构(位置、方向)、力度、幅度和人体运动的解剖学特点、生理反射特点相适应。一般而言,两臂前屈、外展、扩胸等动作宜于吸气,反之则宜于呼气。从发力的角度讲,一般是用力时呼气或憋气,不用力时吸气。当双方见跤、一方倒地裁判喊“停”之后,在重新交手之前的短暂时间处于间歇蹓圈,此时是调整呼吸、补缺氧债的好时机,不可错过。此时的呼吸应以加大深度为主,伴之节律调整,是呼吸尽快趋向正常;必要时可深吸一口气,随之缓缓吐尽,这样可以促进恢复。由此可见,动作特点、解剖学特点与生理反射点是摔跤比赛中呼吸配合的三要素;但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三者地位往往在相互转换,以起主导作用者为主。
摔跤比赛中的局间休息,无论是体力恢复,心理的稳定还是呼吸的调整,尤其是对于大量耗氧后的补充,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此时的呼吸方法首先应当加深呼气,随之进行深而沉的节律性呼吸,并辅之以呼吸辅助肌的按摩与放松,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运动时的快浅呼吸迅速得到恢复,还能让呼吸节律得以平静而均匀。
呼吸在摔跤比赛中的意义十分重要,与技术发挥、体力发挥、战术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于这一科学性的问题仅从理论上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不断探索、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1]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肖军川.新规则对我国古典式摔跤技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