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2014年9月14日出席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时强调,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在2014年9月1日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认为,传统媒体要学会把“加法”作成“乘法”。在采用技术上,传统媒体不是简单的花钱买设备,而是要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传统媒体不妨以一支由会策划、懂架构人员组建的队伍为核心,采用云计算、资源虚拟化的服务外包和合作方式寻求技术革新。而在内容方面,需要在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深度挖掘和加工,为差异化客户进行精准生产和定制,一次采访、多次加工,生产出呈现形式和角度均不同的新媒体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2014年9月11日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认为: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传播主体到方式、路径均为发散式的,以传统媒体的主体思维模式来领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肯定南辕北辙。“互联网思维”,即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即时和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重视首发首播,借助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移动终端的覆盖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2014年9月11日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认为,新媒体逐步壮大,传统媒体有被新媒体取代的势头。我们国家历来把传统媒体当成主流媒体,如果这个主流媒体形成不了传播的影响力,主流地位也会失去。从国家层面考虑,巩固重要舆论阵地,必须强化传统媒体,融合到新媒体中去。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在2014年9月17日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时认为,传统媒体时代与基于互联网的全媒体时代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前者是以精英层为主导的单向度传播,后者则以草根、多元化、互动性为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往往是做出新闻产品,不分地区不分受众地传播。但到了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单一价值、单向度的“撒胡椒面”式的传播必然失败。精准传播是全媒体时代最有效的传播方式,针对性越强的传播效果越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根据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和战略,绝不能用一个方案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人群。甚至相同内容的产品,也要根据用户的接受习惯制作不同的版本。
@南方传媒研究:【@喻国明:未来传媒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与进路】网络传播属于多层次传播,传统媒体大多擅长于宏观的、宏大叙事的内容表达方式,但现在,分众传播、微传播成为受众接受传播内容的主要方式,所以传统媒体应该研究在新的传播“相位空间”的阵地上的传播规律和市场法则。(2014年9月15日10:10)
@人民邮电报:【鲁炜:中国互联网管理遵循“底线思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表示,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遵循“底线思维”,遵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中国的消费者利益这两条底线。世界各国对互联网治理的认识各不相同,应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的前提是多边、民主、透明。(2014年9月15日15:11)
@清华史安斌:传统媒体机构践行“互联网思维”,要撤并“新媒体部”、“网络台”之类的独立王国。不要对外自称“我是某某报、某某网、某某法人微博的记者”,真正的媒体融合是用“中央辐射型”的开放空间重新布局媒体运营机构。一个部门占据一条长桌,数字产品编辑和营销部门的人员随时进入长桌与采编人员进行交流。(2014年9月21日17:49)
摘编:付玉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