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萍
(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浙江 舟山 316021)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效益。本文通过2010年以来几种主要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情况,探究其对舟山群岛新区工业企业效益的影响,分析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近年来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加大投资力度,有效抑制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在投资刺激政策拉动下,生产资料价格也迅速被拉高。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大幅上涨12.0%,2011年继续上涨8.3%,2012年后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有所回落,与处于高位的2010年相比,2013年九大分类价格呈现“六升三降”态势。其中,农副产品类、纺织原料类、建筑材料类及非金属矿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购进价格分别上升2.7%、2.4%、2.0%、1.5%、1.3%、0.6%;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木材及纸浆类分别下降1.1%、0.5%和0.4%。原材料价格上升的种类较多,面也较广,价格总体上仍处高位。
2.劳动力价格较快上升
近年来,国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如,2011年4月舟山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900元/月调高至1160元/月,2013年1月又再次上调至1310元/月;又如,通过加大实施《劳动合同法》力度以及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民生,着力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涨薪幅度等。这些政策措施都在客观上带动了各行业工资的提高。2013年,舟山新区全部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115元,比2010年增长42.4%,年均增长12.5%。
3.土地价格持续攀升
2010年以来,随着舟山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土地成交价格持续攀升。据国土部门数据,由2010年的约955元/m2上升到2013年的约1137元/m2,累计上涨19.0%。个别区块涨幅迅猛,如临城区块三年间累计上涨2.8倍,定海区、普陀区分别累计上涨80.6%、20.6%。从土地交易的主要类型看,工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住宅用地成交价格累计分别上涨83.1%、92.4%、41.4%。
4.贷款利率不断提高
2010年起,我国贷款利率进入上升周期(表1),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的9个月内,央行连续五次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六个月以内、六个月至一年、一至三年、三至五年和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升19.6%、18.0%、18.8%、15.8%和14.8%。虽然央行在2012年6月和7月两次调低贷款基准利率,但现行五档贷款基准利率仍比2010年10月时分别高出0.50个、0.44个、0.55个、0.44个和0.41个百分点。
表1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变动情况单位:年利率%
1.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2010-2013年,浙江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12.0%、8.3%、-3.3%和-2.3%,同期的舟山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分别同比上涨31.8%、21.9%、3.5%和0.1%,按相关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r=0.987,原材料价格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高度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抬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2010年以来,随着成品油等能源价格持续上升,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以能源为例,假设2013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与2010年相当,根据2011-2013年燃料油、汽油、柴油、电等主要能源价格平均上涨情况,可以测算出2010年至今主要能源涨价给工业企业增加的成本(表2),即2013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成本比2010年多支出9.17亿元;而因煤炭价格平均下跌270元/吨,则将减少成本4.51亿元。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表2 2013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价格变动成本测算
2.劳动力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支出
劳动力价格上涨拉动工业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2013年,舟山新区工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4202元、37173元、103407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倍、32.1%、56.5%,工业企业三年累计增加用工成本21.96亿元(表3),年均增加用工成本7.32亿元。从分行业看,用工成本的增加对水产加工、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尤其明显。2010-2013年新区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业从业人员平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7.0%、5.2%、3.8%、3.1%,而同期应付职工薪酬同比涨幅分别为3.1%、23.8%、17.2%、15.6%。
表3 2010年与2013年新区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变动表
3.土地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用地成本和保有成本
土地价格持续上涨,无疑推升企业用地成本的大幅增加。据资料显示,2010-2013年,新区工业用地成交价格年均增长22.3%,按照2013年约480元/m2的平均成交价格,每年每平方米土地价格将增加107元。部分土地新政的出台,也增加了企业对土地的保有成本。2014年初,舟山市出台《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将土地等级从中等城市三、四、五级调整为中等城市二、三、四、五级,税额标准分别为16元/平方米、12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和4元/平方米,土地等级的适用范围将作适当调整,即提高了土地使用税。《方案》的宗旨是着力扶优汰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挖掘资源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有相应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但对没有达到减免标准的企业来说,每平方米用地年税额由12元上升至16元。
4.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企业利息支出
受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影响,工业企业资本使用成本明显提高,增加企业财务费用支出。统计资料显示,2010-2012年舟山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分别增长26.1%、28.5%和20.7%,而随着2012年7月以来贷款利率有所下调,2013年利息支出则同比下降3.5%。
1.价格掌控能力的缺失及其相关机制不完善
位于工业经济上游的资源性产品由于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在需求不断增加的市场环境下,上游资源性原料产品定价的机制直接影响原材料价格。例如作为新区水产加工业主要原料之一的鱿鱼,其收购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远洋渔业生产形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又如占新区工业半壁江山的船舶修造业,其主要原材料钢材产能过剩,但由于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其产品对外依赖程度高,差异程度比较低,缺乏出厂价格上涨的基础,这依然影响企业获利。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变动牵制着企业生产经营,但由于企业对传统增长方式存在较强的依赖,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等的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2.劳动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现象明显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多数潜在劳动者又不具备相应的技能,造成“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失衡。如目前新区最紧缺的是以水产加工、机械制造、住宿餐饮为主要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一线工人和服务员,这类岗位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一般,本地人鲜有人问津,用人单位只好招用外来农村劳动力。但受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劳动力输出省份农民工返乡就业影响,这类岗位的缺工情况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以船舶设计、信息传输、企业管理、商务咨询、海洋科技、金融理财等服务业的现代知识型服务业或高端服务业,可供选择的岗位较多,但符合条件的人员相对较少。此外,行政办公、司机、外贸单证、财会、仓储保管等岗位,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客观现实及规划、政策等宏观因素
以群岛立市的舟山新区,土地资源相当有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按照2013年底常住人口114.2万人计算,舟山人口密度为793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1.89亩。人均土地面积分别仅为浙江省的68%、全国的18%。土地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土地价格呈总体上涨的趋势。2012年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84.94,舟山新区因为土地极度稀缺的客观现实,集约利用水平相对好些,为87.14,但仍需想法设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2013年,舟山开发区(园区)亩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2.7万元,仅为浙江省平均的50.7%,处于全省各市第十位。目前,正处于新区规划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进程的特殊时期,经济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猛增,导致土地价格急剧上扬。
4.银行信贷运作费用的派生及风险控制的加大
受当前银行自身资金成本提高、资产质量下降、贷款投放放慢等影响,在信贷运作过程中会派生出一系列费用,如银行实行基准利率上浮、增加企业承兑汇票贴现利息等,使得企业的实际贷款利息一般会高出基准利率一倍多。与此同时,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贷款难度。比较普遍的是银行普遍提高企业信贷门槛,如提高信用等级和担保条件,降低抵押资产评估值,致使企业贷款满足率不断下降。此外,随着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民间高利贷等影子银行业务迅速发展,也拉高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
1.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生产方式。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机械制造等舟山新区特色工业行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在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结构性用工紧缺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手段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逐步摆脱对劳动力的过分依赖,努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目前的舟山新区,后备土地资源已经不足,淡水资源只有全国人均拥有量的25%,要素“瓶颈”十分突出,海岛城市的资源承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考虑未来舟山发展的重点产业时,应尽可能选择海洋电子信息、软件研发、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技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加快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加大技术创新,加强成本管理。工业企业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培养科技人才,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通过提升高端产品售价,缓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空间的挤压。同时,还须加强成本管理,实现节支降耗。降低原材料、能源等消耗量,提高产出比;开发低价原料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原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通过生产工艺和流程创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3.完善价格预警,提高控价能力。政府应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切实做好主要生产要素价格预测预警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企业要及时掌握并分析价格预警信息,提前做好主要生产要素储备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取得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提高成本控制力。以船舶修造业为例,目前舟山新区共有82家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在接受订单、船舶设计、生产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都会用到软件。据了解,单扬帆集团购置设计软件、ERP系统、三维管系方案系统就花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系统还需不断升级付费。如果这些软件能够由新区自己的软件企业研发生产,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产出也非常可观。
4.疏通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组织有关部门对工业企业进行融资培训,帮助企业了解银行政策,加强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本地银行的沟通与合作,并进一步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协调力度。完善银行信贷运作及流程,减少银行信贷过程中不合理条款,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确保企业融资渠道顺畅。进一步加大并宣传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快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应积极利用新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争取降低民营经济在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同时适当减免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费负担,在扶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