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继敏,晁 恒,师栗戈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云南 文山 663600)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探讨
——以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为例
秦继敏,晁 恒,师栗戈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云南 文山 663600)
本文根据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学的现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项目的特点,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构思,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对传统体育民族体育项目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和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1.1 教学环境落后
当前,大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学校的场地狭小,多则两三个篮球场,少则一个甚至没有,更别提有标准的田径场。在教学活动中能开展少许的球类运动和跑、跳等项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部分不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就没办法参与,这样就没办法使全部学生达到身心锻炼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必然会失去兴趣,而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普及则更是明显不足。到目前,受中考体育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开展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几乎很少见到。个别学校仅列入选修内容,仅仅是为了应付于上级要求少数民族参加民族运动会的需要。
1.2 教师能力欠缺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涉及面广、渊源复杂、内容多,对于与之相关的规则、背景、历史等内容,不少兼任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缺乏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和特点采取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对一些理论、技术技能传授方法的掌握显得不足,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引入学校课堂和进一步开展。
1.3 教学缺乏系统性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大力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爱好。但就其现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而言,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4 重视力度不强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并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它的健身效果是现代竞技体育难以取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具备开展的可行性,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得不到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目前,已有部分体育专业院校把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纳入教学课程,广大的中学体育健康课中虽已经纳入民族体育传统项目,但在教学中极少开展,甚至没有实施。
2.1 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将传统民族体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继承体育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进入学校是其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近年来所一直倡导的改革和发展的产物。
体育课程改革核心的内容就是开发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课程资源。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持,体育课程资源已成为体育课程目标实现和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是制约体育课程改革深入的重要因素。作为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必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将在进一步地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项目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继承和促进的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项目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模式。一方面,可大大减轻学校对体育教育投入的负担,有效的弥补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缺陷,既经济又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它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增进身心健康以及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促进与终身体育教育接轨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2 可行性
2.2.1 地域性和民族性 我县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少数民族占我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多数都来自农村少数民族地方,从小受到本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对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曾听过、甚至也参与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因少数民族和汉族聚居的缘故,大部分汉族学生也对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
2.2.2 基于现有体育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应大力开发和利用。继承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的路子,开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之一。如我县的吹抢、高跷、板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开展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性和群众基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学生人力资源和民族传统体育“实验基地”来进一步的拓展项目发展范围和影响力度。另外,少数民族体育所需设备简单,手工制作容易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体育,发动学生动手做民族体育器材,因为材料简单易找,这样学校也减少了不少的负担,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个办法可为学校增添了不少的体育器材,开展的体育活动更丰富多彩。此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民族规则简单,开展要求条件不高,教师可以通过改造和创新民族传统项目规则来弥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器材实施不足等缺陷。如在利用学生跳竹竿舞的过程中进行持竹竿接力跑发展促进学生耐力,30米高跷快速走团体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1 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大体育教学理念,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体育教师行为效果是实施方案的第一要素。毋庸讳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独特教育作用的引导者。要真正意义上让民族传统体育步入课堂教学中,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的加大。则要求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开发和利用好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创造性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学校体育及学生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为学校体育课程的的实践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根据地域特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展本地熟知且易于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扬来本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另外,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发掘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编写出适合学校教学的教材。可以采用定期在全市、全县范围内,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赛,对其中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嘉奖。
3.2 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学是边疆民族地区传播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体系则对其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学校根据本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改造适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势必将极大地丰富学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内容。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正轨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严格审定,不仅要包括技术方面的内容,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还要注意吸收现代的体育文化,体现实用性、民族性、地域性、可读性和创新性,并制定相应的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纳入正轨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并给予必要的课时保证,最好与其他体育课并列平行地进行教学实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主体是非竞技化的,竞争性处于次要地位,更侧重于娱乐身心、强身健体,如果各学校根据本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改造适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势必将极大地丰富学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内容。
3.3 创设多维的学习模式
当前,受传统体育教学和“应试”体育的思想影响,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教学中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教学内容常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形式,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从某种程度是来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润滑和调节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过程面临的种种困境。一是课堂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则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则有意识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保证一定的课时和系统科学的评价,在一定的情况下,则可以规定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如我县的董干中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本地方的特色民族传统项目(吹强、竹竿舞),县民族中学的板鞋等项目已经进入课堂的教学中。二是课外和社会学习。外界因素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民族体育发展。学校可以学校可以借助课外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更多的学生参到学习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中来,可以充分利用好学校每年举行校运动会,让更多民族传统体育出现在学生面前,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也要充分抓住学生参加市和省民族运动会的机会来扩大宣传本校民族传统项目的影响力,从而达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步入社会中,能使更多的人学习。
4.1 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以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文化形态存在,充分说明它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具有文化继承的广泛群众基础,显现出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民族文化价值。这就要求主管体育教学的部门和当地的体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学校当地局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习惯等特色因素,高度重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价值的开发,让一些符合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风情韵味的体育运动项目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走进体育课堂教学中。
4.2 校本发展
体育课程改革核心的内容就是开发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是制约体育课程改革深入的重要因素。要求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地分析和利用好本地和本校适宜的民族传统项目,使其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形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4.3 利用平台,加大资金投入
云南省每四年举行一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为少数展示各自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提供了展示的机遇。如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能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多宣传、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则会大大促使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范围。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项目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在物力上予以充分的支持。政府要将适当的比例的财政收入及体育彩票的收入投入到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学校工程中去。如培养或引进具备本地区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和辅导等。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边疆少数民族学校利用和开发需要进一步的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到边疆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中,将在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线的体育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立足校本发展,改变教学理念,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营造校园多维运动学习模式,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课堂实践和提炼,促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长足发展。
[1]袁华亭,李率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4).
[2]胡小明.民族体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姜勇,旷晖.“十二五”期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论的理论辨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
[4]余小平,李率文.关于高校毽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
[5]苏近阳,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7).
G808.18
A
1674-151X(2014)05-111-03
2014-03-29
构建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站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秦继敏,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