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
久违的牛市,让基金也涨嗨了,今年部分基金涨幅已经超过50%。如何挑选基金,成为了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有经验的基民,会通过基金评级来挑选基金。那么国内的基金评级有哪些?哪些评级值得重点参考?
五星级基金是怎么回事?
在不少基金公司的宣传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叙:某基金获得机构5星级评价。
5星级基金是怎么回事?目前对基金评级的机构有不少,国外机构有两家,晨星和理柏,国内的则包括一些券商和第三方的基金评级,包括银河证券、天相投顾、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上海证券评、济安金信等。它们有一个标准是统一的:星数越多,评价越好,5星最高。
因此,基民在挑选基金时,看准星多的肯定比星少的好,这点基本不会有错。不过,基金的5星其实只代表了它过去一年或者三年的业绩,并不代表着以后肯定会取得好收益。基金经理更换频繁,数星星也不见得有效。不过,那些只能获得1星2星评价的基金,往往以后业绩也比较差,即使短期业绩不错也最好回避。
基金评级怎么评的?
既然评级对挑选基金那么重要,那么,各个机构是怎么进行评级的呢?是否权威?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杨钢介绍说,晨星评级相对来说比较早,使用区间净值增长率,把费用扣除掉,算出月度的费用调整后的收益,相对于无风险利率,算出一个超额回报。晨星自己有一个风险评价,它用一个风险系数2通过一个公式算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理柏评级,用了Hurst-Holder指数,这个指数最初是用于研究尼罗河水库,得出一个结论是当连续干旱的时候,会引发持续干旱,当发过大水之后,下一年可能还会发生洪水,但干旱和洪水之间,是存在一个转折点。把H指数分为三组,大于0.55的认为过去业绩和未来业绩持续性比较好,小于0.45的是业绩持续性较差,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每一组都按照计算出的有效回报排序,有效回报是用一个类似信息比率的公式计算的。理柏还计算基金的保本能力,用考察期月度跌幅的总和来考察保本能力,把费用和税收单列考虑,最后这几个指标分开排序后算一个加权,得到基金的排名。而晨星是最后只有一个指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根据这个指标排序。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另外,晨星5个星级基金的数量是不同的,中间多两头少,而理柏是每个星级各占20%。
外来和尚好念经,但也可能水土不服。那么,国内基金是如何评级的呢?国内机构的评级,银河证券比较早,它在考察业绩的时候,不仅考察区间收益,还有季度平均和月度平均收益,算一个标准分加和,对标准差也是同样的标准化处理,得到风险评分,收益评分减风险评分,就是风险调整收益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五个等级各占20%。海通证券是这样,它算四个数,简单收益、风险调整收益、持股调整收益、契约因素,权重分别占35%、30%、20%、15%,持股调整收益是考察选股能力的,契约因素这样规定的:1.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对业绩持续战胜比较基准的基金赋予正向评价,反之将获得负向评价;2.交易换手率:对于业绩同等情况下换手率较低的基金给与正向评价,反之给予负向评价;3.投资比例的遵守:以基金是否遵守招募说明书中约定的投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对越界的基金进行扣分。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杨钢却认为,证券的2和3两条评价可能不是非常合适,换手率高低是一个投资风格的问题,只要能贡献相同的业绩,不应该根据这个来做评判。同时,投资比例是否严格遵守,也没有那么的重要。不过在加权计算的时候,近3年的业绩权重是60%,近2年占20%,近1年占20%,近3年就包括了第1年、第2年、第3年,这样实际上就是最近一年最高,倒数第二年稍少一点,倒数第三年再少一点,杨钢认为这样比较合理。
另外,招商证券、上海证券、天相投顾等等,也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模型,不过基本上大同小异。
评级宜简不宜繁
夏普比率、阿尔法、复权收益……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你懂吗?在进行投资时,各种泊来词常常让人一知半解,或者干脆更糊涂了。
在基金评级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看了基金评级,除了几颗星之外,其他的却没大看懂。
坦白说,有些东西对投资参考很重要,比如夏普比率,是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基本上是收益除以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在获得同样的收益情况下,投资者承受风险的情况。这个指标就恨重要。不过,就基金评级来说,如果是给普通人看的,还是宜简不宜繁,有些内容只能作为参考。
杨钢认为,评级的数据来源都是基金的净值,评级方法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加权计算比较多,考虑的因素多一些,但有一些东西加权计算的时候有难度,比如把区间收益和月度收益加权到一起,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线性加权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做充分的实验,让结果逼近真相,但到底什么是真相,某个基金就一定要在某个位置上吗?所以实际上都是人为调整的结果。方法越简单的,越接近真实的东西,越复杂的,等于是用了多个约等于。所以杨钢认为晨星的方法相对简单和传统些。
基金评级并不是万能的
那么,是不是看了评级按照5星标准挑选出来的基金就能赚钱呢?这会,肯定会有基民喊冤了:我挑选的5星基金,为什么还赔了这么多?
基金业内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基金评级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的情况,但并不是万能的。
按照杨钢的说法,评级的缺点,在于它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中国的公募基金业,是一个短周期行业,人才流动特别快,对基金评级,可能中间经历了几任经理,他们的业绩也不相同,这种评级就是不合理的。其次,周期比较长,三年以上才评级,而中国的基金,往往是新基金次新基金比较重视,做的动力比较足,时间长的反而懈怠了,长期评级的结果就是,滞后性比较强,反应太不灵敏。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性存疑,除了晨星这种机构人比较多之外,券商、第三方每家参与评级的就是寥寥几人,模型能保证一些重要基金处在正确的位置,但能不能保证绝大多数基金都在正确的位置呢?实际上校正的精力都不能保证。但如果不少基金的位置并不准确,就说明模型本身是有缺陷的,这样就会不断给基民传递错误信息。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基金评级可以当做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但是千万别当做一个万能法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