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探究

2014-12-05 03:05唐怀琴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软件理论

唐怀琴

摘要: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培养的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出现高校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难的两难局面。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针对该弊端提出特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3+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多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1-7384-03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着迅猛增加,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队伍——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同时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要不断促进社会进步。为解决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全国多所高校相继推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并每年向社会推送了大量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然而,情况并不容乐观,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以学习理论、基础为主,毕业后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很难满足企业、社会的需求。如此就形成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高新人才需求的矛盾,进而逐渐形成了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难压力,企业面临难以招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两难局面。

基于此,为更好的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型人才,我院经多方考查、调研,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提出了“3+1”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企业实习,其目的是:在理论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一年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更快适应企业要求,从而促进更好的就业。

1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软件工程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并辅以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部署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完成软件的科学。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先导而创办的专业,该专业汲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精髓,以面向应用、面向实践为前提而创办的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的“3+1”培养模式是在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上,考虑到自身专业特点、毕业生流向、及毕业生后期的工作需求而提出的。该计划以培养创新型、适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为最终指导思想。其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经过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很高的软件工程专业素养,可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进而解决了“就业难”和“人才荒”的困境。“3”指入学后的前三年,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为目的,此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来完成。“1”指大四这一学年,该阶段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依托企业,根据当前软件行业的主流方向来指导并完成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并引导学生顺利找到工作。

2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的原则性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以培养国家建设需要型,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复合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为准则。围绕该准则,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等。进而促进毕业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先进的软件工程化方法、工具和技术,能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毕业后,能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可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在各行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

3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软件工程“3+1”培养模式是在原有的以理论教学、基础教学为核心,针对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做以调整。

1) 专业课程教学调整:在原有师资队伍进修学习、企业挂职锻炼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人才如名校博士、高新企业的软件高级工程师,从而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和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分析、研究,并逐步系统化、理论化。这种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激发其学习软件专业课程的兴趣,使之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实践课程教学调整: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课程主要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校企合作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开发、综合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体验到在企业环境下的项目开发过程,从而缩短了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

4 “3+1”培养模式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是整个本科教学中的核心和重点,他在学生的整个软件专业生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各自课程教学优势,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一种教学模式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软件项目开发的高能力要以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和支撑,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影响学生的开发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理论学习能力是其理论课程教学的核心,作为该专业课程教学的脊梁——“3+1”培养模式的专业理论培养计划如图1所示。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软件工程“3+1”教学方法中的理论课程多元教学方法:

1) 实现课程的先导性、连贯性、衔接性。

本科四年的理论课程是一个整体,之间要相互衔接,相互影响。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学生对它的先导课程的熟悉度。如:《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前驱课程的学习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打下扎实基础,为更好的学习《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需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这们课程的数据存储、结构化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等。

2) 授课过程中的案例引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可以使抽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原理、技术、方法更加形象、艺术、生动、趣味,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内容的时尚新颖性。

近年来,软件行业迅速发展,新的软件风起云涌,虽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但始终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的行业内容,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并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5 “3+1”培养模式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种技能培养专业,专业理论课程知识需要实践课程来验证和巩固。例如:《C++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对理论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巩固,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参加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巩固其所学理论内容,增强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培养计划如图2所示,下面通过四个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

1) 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实验。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中间穿插的实验课程及时加强巩固,一方面可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证实。为保证课程实验的质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核,并在最终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分值。实践证明,理论课中渗入实验课在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远远高于没有试验课的学生。

2) 理论课程结束后的配套课程设计。该类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实践课程,他是与相应课程配套,在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中1-2周时间,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个小型系统。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在原有理论课程基础上,有了综合运用能力,并实现了质的飞跃。

3) 企业实习。学生在大四这一学年参加学院所联系的实训企业进行实习,或自己联系企业实习。通过企业的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到当前软件行业的一门流行语言,同时也具有了一定项目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 毕业设计。学生在第八学期,根据就业需要个别学生也可以第七个学期结合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经验在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即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学院通过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

6 结束语

“3+1”教学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软件企业的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能够适应软件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

实践证明通过该模式培养出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的适应软件行业的专业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任荣,保文星.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1(30).

[3] 任荣,保文星,杨春野.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

[4] 唐培和,徐奕奕,周德俭.以工程实践为主线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2(6).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软件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禅宗软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软件对对碰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