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凡平,汪崇淼,章奕飞,周 绮
(1.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上海201103;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针推伤科,上海200233)
自2007年起本院确立以颈椎病为主攻病种设立专病门诊后,笔者以社区患者容易接受的三部四穴五法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及社区站点,共14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使用函数RAND产生随机数及相应随机编号。其中9例未完成治疗或资料不全,最终共有131例纳入病例分析。2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 组一般资料比较(珋±s)
表12 组一般资料比较(珋±s)
组 别 例数 男 女 年龄/岁 病程/年性别66 32 34 48.85±6.05 3.6±8.3对照组观察组65 31 34 49.16±3.17 3.5±2.1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病理分型属颈型和神经根型者。2)年龄25~65岁,性别不限。3)在接受本方法时停用其他疗法。4)自愿加入本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年龄25岁以下,或65岁以上。2)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及混合型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3)X线摄片示骨质增生非常严重,形成骨桥者。4)伴有先天性畸形或脊柱侧弯畸形,患有骨肿瘤或结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其他严重内脏疾病。
1.5 剔除标准 1)观察中自然脱离者。2)病程未结束而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者,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者,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但已超过1/2疗程者应该计疗效。3)采用该治疗方法有效,但患者为提高疗效,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或服用他药,无法判定疗效。4)治疗2周以上无效而停止治疗或改用其他疗法,应按无效处理,不得剔除。
2.1 观察组 采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推拿治疗后专门由课题组成员指导进行颈椎保健操锻炼。1)三部四穴五法推拿:患者坐位,三部为手部、颈部、肩部;四穴为落枕穴、后溪穴、肩井穴、阿是穴;五法:指掐患侧落枕穴和后溪穴、患侧颈项部和肩部,指按揉患侧肩井穴及阿是穴,双手托住下颌及后枕部,缓慢用力向上拔伸,同时作缓慢屈伸和旋转运动数次,或待颈项部肌肉充分放松后向患侧做一次斜扳法,最后拿双侧肩井穴,小鱼际叩击肩背部,每穴或部位手法操作时间为4 min,共计20 min。2)颈椎保健操:采用的姿势均为坐位或站立位,站立时要求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预备势:坐位或站立,先进行缓慢的深呼吸3~5次,将呼吸调匀然后开始做。第一节:前屈后伸,坐位或站立位,先抬头望天,还原,再低头看地,再还原,以前屈后伸为1次,每节做10~15次。要求:动作缓慢,上身及腰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并逐渐加深。第二节:左右侧屈,接上节,在缓慢吸气时头部向左或右慢慢侧屈,呼气时还原至正中位,左右交替缓慢进行,左右交替为1次,每节共做10~15次。第三节:左,右旋转,接上节,在深吸气时头向左或右转,眼看左或右后方,呼气时还原,左右交替,以左右交替为1次,每次共做10~15下,要求:动作缓慢均匀,动作幅度由小逐渐加大,以颈部肌肉有紧张感为度。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做此节。第四节:扩胸摇肩,双肘关节屈曲使双手手指触肩前部,双肘关节向两侧分开,由前向后缓慢的大幅度摇动肩关节,然后由后向前摇动,各摇动15~20次。第五节:四方抗力,头身正直,双手扶额头,向后用力推,头部则抗力向前伸,头颈保持中立,以颈项肌肉感觉酸胀为佳,同样以单手扶住头颞侧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推,或双手扶住后头枕部由后向前用力推,头颈则向反方向抗力,动作时头颈保持中立正直,每方向保持5~10 s,每方向5~10次。第六节:托枕上牵 颈部前屈15°,低头位,双肘屈曲,双手环抱枕骨粗隆部,顺势将头向上提8~10次,每次提拉3~5 s,共计15 min。要求:所有动作缓慢均匀,以颈、肩部肌肉有牵张拉紧感为度,切忌动作骤起骤停。锻炼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及疼痛加重为宜,每个动作之间注意呼吸运动配合,不要强行屏气。隔日治疗1次,6次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不进行颈椎保健操。隔日治疗1次,6次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3个月后进行门诊随访。
3.1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2]包括颈痛及相关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两部分,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分,分数越高则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按以下公式计算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受损指数为0%~20%表示轻度功能障碍;20%~40%为中度功能障碍;40%~60%为重度功能障碍;60%~80%为极重度功能障碍;80% ~100%为完全功能障碍。
3.2 症状体征评分[3]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颈臂疼痛、臂手麻木、颈部功能活动、颈椎病变节段棘突,或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5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将症状、体征按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级,对应分值分别为3、2、1分,症状消失为0分。
3.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4]分别记录锻炼前后的VAS值,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以无痛为“0”,最剧烈疼痛为“10”,共11个点描述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无痛:视觉比量表评分为0~1(不包括1);轻痛:视觉比量表评分为1~4,积分1分;中痛:视觉比量表评分为4~7,积分2分;重痛:视觉比量表评分为7~9,积分3分;极重痛:视觉比量表评分为10,积分4分。
3.4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把颈椎功能改善指数评分、症状体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的总和作为病情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病情积分的差异,从而判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病情评分-治疗后病情评分)/治疗前病情评分×100%。治愈:减分率≥90%;显效:70%≤减分率<90%;有效:30%≤减分率<70%;无效:减分率<30%。
3.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治疗前后NDI量表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研究对象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治疗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DI量表总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单纯使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治疗与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对颈椎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与随访3个月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进行颈椎保健锻炼在降低颈椎病复发率和颈椎病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方面有明显的持续效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单纯推拿治疗在降低颈椎病复发率和颈椎病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方面持续效果明显低于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见表2。
表2 2组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DI量表评分比较(珋±s)
表2 2组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DI量表评分比较(珋±s)
注:与本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 66 12.32±5.03# 7.40±4.12# 5.12±2.01#对照组 65 12.96±6.10# 9.08±3.60 8.51±3.24
4.2 症状体征评分5项目评分比较 从颈臂疼痛、臂手麻木、颈部功能活动、颈椎病变节段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5个项目单项进行细致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症状体征评分5项目评分比较 例(%)
4.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研究对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止痛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单纯使用三部四穴五法推拿治疗与三部四穴五法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对颈椎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治疗后与随访3个月后进行比较,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进行颈椎保健锻炼在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止痛效果有明显的持续性;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单纯推拿治疗在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止痛效果的持续性明显低于推拿结合颈椎保健操。见表4。
表42 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珋±s)
表42 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珋±s)
注:与本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 66 6.27±3.10# 2.16±2.34 1.12±1.01#对照组 65 6.13±4.12# 3.57±3.59 3.21±2.14
4.4 综合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4%,对照组为75.38%,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判定 例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显示,中国颈椎病患者已达5千万人,每年新增颈椎病患者大约1百万人,颈椎病将逐渐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5]。
颈椎病属中医的“筋痹”“骨痹”范畴。颈部是人体经络分布最多之处,除手厥阴心包经和带脉外,几乎所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由此循行,是联系全身脏腑的一个枢纽[6]。当颈部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杂合等病因导致血行不畅,筋失所养或经络壅塞不通发为颈椎病[7]。《兰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故首取手部的通于督脉的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后溪穴,次取经外奇穴落枕穴,此穴专治落枕、颈椎病、肩颈综合征,配合以肩部的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之交会的肩井穴,而颈部的阿是穴有舒经通络,调理局部气血之效,在三个部位取四个腧穴,通过五个手法操作步骤,远道取穴与局部取穴有机结合,达到温经助阳、散寒通络,除痹散邪,柔筋止痛目的。颈椎病的特点是周期长,易复发[8]。针对这点笔者以中医经络和导引术理论为基础,精心创编了颈椎保健操,颈椎保健操中的动作按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具有增加颈部肌肉容积及肌力,减轻椎间关节囊水肿,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改善韧带柔韧性、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以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很好的纠正“骨错缝,筋出槽”[9]。与推拿治疗相辅相成达到提高和巩固疗效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部四穴五法推拿配合颈椎保健操改善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另外我们在研究同时对颈椎病常见的颈臂疼痛、臂手麻木、颈部功能活动、颈椎病变节段棘突,或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五项症状体征和疼痛进行较为细致的量化研究,对此五项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9.
[2]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25-628.
[3]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45-47.
[4]何继永.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9.
[5]杜津丽,赵红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河南中医,2013,33(1):112-113.
[6]蔡小莉,陈伟强,林敏.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23.
[7]周卫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43-444.
[8]全香爱,赵树军,于涛.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1,31(5):430-431.
[9]赵凡平,茅燕芬,陆旻,等.经穴按摩与颈部保健操预防颈椎病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