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刘志东 石淑贞
随着人们对健康及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 医疗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现代社会部分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更新意识、精医敬业和责任意识薄弱甚至缺失,导致医药实践中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难以保证, 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1], 既是一个医学专业技术方面问题, 也是社会公共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 合理用药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2]。应引起社会及医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3]。本院通过处方点评发现处方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并针对出现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以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4]。收集本院2013年度3936张门诊处方点评结果, 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
1.1 抽取本院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创伤外科、神经外科、急诊外科、急诊内科、胸外科、整形烧伤外科、小儿科、皮肤科、感染科、放疗科、内分泌血液科、心内科、肾病消化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2013年度门诊处方进行总结分析。抽取方法:每月随机抽取以上各科连续7 d, 每天2张处方。2013年度共计点评处方3936张, 具体处方分析汇总见表1。
表1 2013年度处方点评汇总
图1 抗菌药物使用率
1.2 抽取本院2013年度处方共计3936张, 从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和处方合格百分率进行分析。3936张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见图1所示。由1月份的50.49%逐步下降到12月份的15.10%, 呈明显下降趋势, 符合三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得超过20%的要求。医院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稍有下降, 每月平均使用率为31.91%;国家基本药物平均每月使用率为42.63%, 保障基本药物使用比率。2013年度合格处方数为3844, 合格处方率达到97.66%, 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问题。见表2。
表2 不合理处方分析汇总(n, %)
1.3 不合理处方分析汇总见表2。由表2可看出不合格处方中,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和无适应证用药这四方面存在问题最多, 分别占到27.17%、20.65%、23.91%和19.57%。应加强医护人员业务知识及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及指导, 从而提高处方合格率。
2013年度共92例不合理处方, 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如待诊、查体、开药等。②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如临床诊断为高血压、月经不调、腹痛、早孕等无适应证而开具抗菌药物。③用法、用量不适宜, 如复方氯唑沙宗片, 口服24片/次;米非司酮胶囊(5 mg×10粒/盒), 口服100 mg/次;每日剂量过大如2岁小儿诊断为支气管炎, 用药为头孢曲松钠(1 g/支×6)2 g/次 q.d., 静脉滴注;每日剂量过小如1岁小儿诊断为扁桃体炎, 用药为头孢地尼分散片(100 mg/片×6)口服0.04 mg/次 q.8 h;又如呼吸科患者男45岁,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用药为克林霉素磷酸酯(0.3 g/支×12)0.3 g/次 q.d., 静脉滴注;每日给药频次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例如急诊外科患者男29岁, 软组织挫伤, 用药为头孢地尼分散片(100 mg/片×6)口服100 mg/次, q.d.。④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如临床诊断胃肠炎, 应用100 mg/次地塞米松片、消炎痛片、氯诺昔康分散片。⑤无适应证用药, 如临床诊断为玻璃体混浊,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⑥重复给药的, 如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 在同一张处方上出现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5盒和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5盒。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通过医疗机构实施处方点评制度, 对不合理用药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和有效干预, 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改善医患关系[5]。本院自2008年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处方合理率达97%以上,有很大改善, 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医护人员关于合理用药的培训,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邱雄泉, 梅全喜, 钟希文.“处方点评”制度浅议.中国药业,2008,14(14):56.
[2]徐玉.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调查与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2011, 6(6):249-250.
[3]朱红燕, 朱春丽, 贾巍.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医药导报, 2012,4(4):544-546.
[4]林平, 吴雪, 赵怀全.点评人员对处方点评结果的影响研究.药师之友, 2012,23(45):4313-4314.
[5]甄健存.规范处方点评,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中国药房.2009, 20(28):223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