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然,邢 岚,王琴芳,陈 东
(1.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 广东轻工业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3. 广东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4.广东省体育局,广东 广州 510500)
广东省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研究
张欣然1,邢 岚2,王琴芳3,陈 东4
(1.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 广东轻工业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3. 广东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4.广东省体育局,广东 广州 510500)
行业的竞争靠人才,竞技体育的竞争靠竞技体育人才。良好的业余训练培养体制为优秀体育竞技人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在体育竞技人才受到举世瞩目的今天,各世界体育强国都把培养出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视为一项战略。但是,怎样培养才能出现我们想要的竞技体育人才,怎样的业余训练体制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怎样的业余训练体制才是适合本国、本省的呢?本研究通过对广州、深圳等十二市和省体校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对广东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体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旨在促进广东省业余训练健康稳步的发展。
1.1 研究对象
广东省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广州体育学院和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有关业余训练及体制方面的书籍多本;检索并查阅与业余训练、后备人才、体制、培养有关的期刊三十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实地访谈法
对广州、深圳等十二个市和省体校进行了业余训练实地调研,调查了12个市运动学校,20多个县(区、市)、镇体校,并通过座谈会与教练、管理人员、运动员深入接触,为本研究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1 广东省业余训练体制问题及出路2.1.1 着眼青少年运动员未来发展,改革竞赛体制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为主体是广东省业余训练的基本情况。体育运动学校是整个广东省教育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奥运战略”的基础环节。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始终把“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然而,由于受到当前广东省竞赛体制的束缚,这个目标并没有彻彻底底地实现。
对训练体校来说,训练的希望决定于选材,成才的希望决定于竞赛体制的改革。
基层业余训练体校等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是仅仅把比赛成绩作为本单位训练的标准。长期以来,教练员对这个问题抱怨并呼吁,但是,没能得非常好的解决,因为此问题涉及到多方之间的利益。广东省各级各类业余训练的开展,应该和国家的宏观利益和需要相符合,但是,触及到基层单位和教练员的利益时,却和国家的利益和需要不相符。各级领导为了拥有良好的政绩,急于求成 ,给教练员施加压力,教练员明明知道“揠苗助长”会使运动员的基础训练阶段偏离了应有的发展轨迹,但是为了目前的成绩迫于压力,只能早点进行专项化训练,使训练早点出好成绩。运动员应该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国家争光,基层体校与教练员则想要运动员在地方比赛中早出成绩,出现各级业余训练体校与国家宏观战略利益相违背的现象。另外,教练员平时用两套训练计划来应对向上输送和竞赛需要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向上输送的运动员不能取得参赛应有的运动成绩,能取得优秀的运动成绩的运动员不向上输送的矛盾局面,造成了广东省业余训练资源的巨大浪费。
通过对广东省业余训练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广东省业余训练竞赛方式不利于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尽可能避免青少年竞赛中的成人化,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本研究认为广东省业余训练应结合教学训练大纲等进行适当的改革,例如,竞赛内容可依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对其专项成绩、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确定名次可采用不同比例的综合评分法。青少年业余训练竞赛体制的改革应引导各级业余训练体校把目光放在青少年运动员成年后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上,使各级体校与国家“奥运战略”的宏观利益相符合。提高广东省业余训练的质量,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1.2 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解决读训矛盾 充足的训练时间是运动员想要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的必要前提。充足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是运动员提高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在广东省业余训练中“读”“训”之间的矛盾也比较尖锐。
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少部分的运动员能成才,能在大赛中拿到冠军,大部分的运动员被淘汰。被淘汰的这部分运动员为了生计不得不面临升学或转行。然而,我国各级业余体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给运动员再就业或升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却找不到工作。
业余训练是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构成部分,也是与文化素质教育密切联系的一项教育。在国家整个宏观教育体制下,对于各级业余体校来说,业余训练应和文化教育并驾齐驱,给予相同地位的重视。业余训练体制的改革应当趋向使运动员掌握应有的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并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例如:在十八岁之前,不管是何等竞技水平的运动员,都应当首先完成义务教育。
为解决“学”“训”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广东省业余训练体制必须逐渐向“体教一体”体制转移,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而体校的训练环境能使运动员保持或者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等,如果双方能在训练、文化教育方面能够紧密结合,那么一定能都够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效缓解“学”“训”之间的矛盾。
2.2 注重输送效益问题,建立后备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体育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使体育活动的组织“由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改变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状况,分清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事业单位的社会角色,运用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广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社会行政职责的束缚,也应与国家所赋予的责、权、利密切联系。本研究认为各级业余体校应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作为独立经营的体育产业,在师资等方面也应该独立。业余体校等单位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与输送人才挂钩起来,将市场经济规律与投资体制接轨。遵循竞争规律、价值规律,讲投入与产出,树立效益效率观念。借鉴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在采用有偿输送的同时尽可能把运动员放在人才交流市场上。另外,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辛勤付出,为了在多年培养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建立一个符合广东省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综合培养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2.3 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建立流通管理体制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近年来,广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体育关系的矛盾,寻求以规范化手段去管理体育事业已十分紧迫。体育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确立,促进了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但是,相应管理体制的缺乏,现有的体育政策措施已跟不上现有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了社会各界顺利地参与体育事业。
广东省业余训练体制改革应从青少年业余训练政策研究、业余训练体校等单位的外部环境建设、内部制度环境建设着手。从对广东省广州、深圳等市业余体校的调研情况看,直接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已难以适应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认为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应做到下列几个方面:一,完善法规,调动广东省社会参与业余训练的积极性。二,完善业余训练运动员管理及各方面奖惩办法。三,认真考虑人才流动及相应的竞争机制,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四,进一步加大业余训练体制改革的投入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和竞赛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综合评估体系。
2.4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教练员
竞争无处不在,为了更好的应对无法逃避的市场竞争,建议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这样才能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在当前广东省业余训练的机制下,传统的教练员建设活力不足,说到底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的调解下,将会使优胜劣汰,筛选出更合格的教练员,使业余训练的队伍充满希望的活力。引进优秀的教练员进入业余训练队伍,提高业余训练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体育市场竞争机制,并为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能够吸纳到更加优秀的教练员,笔者认为采用教练员证书制,持证上岗也是保证各级教练员的质量良好途径。
广东省作为竞技体育大省,业余训练呈现的矛盾日益显现,业余训练体制的不足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输送与培养,阻碍了广东省业余训练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广东省业余训体制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建立符合省情的训练体系很有必要。在相关部门的关注下,相应的法规制度将逐步完善,社会参与体育事业得到扶持、鼓励和保护,有法可依,广东省业余训练将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 陈先良,王健,吴贻刚.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2002,26(4).
[2] 刘颖.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问题[J].福建体育科技,1995(1):28—30.
[3] 董广新.广东省区县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6).
G818.17
A
1674-151X(2014)01-042-2
2013-12-18
张欣然(1987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