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研究①

2014-12-05 17:37:27葛鸿魏丽辉王帅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族运动传统

葛鸿 魏丽辉 王帅

(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健身方法与手段日益成为当代不同社会阶层健身活动新的增长点。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拓展文化内涵的功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多样化的健身方法、极具趣味性的运动手段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体育强国的建设等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随着以科技化和西方化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向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渗透,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1]。这不仅影响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失去目标与方向,导致当前体育教学越改革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下降越快,西方化的体育项目内容越多、科技化的体育手段越先进学生越不知道该怎样运动。因此,很多体育界的专家学者积极倡导体育教学要回归本真。为此,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实现身体本质的回归、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所独具的文化功能和创造功能,不仅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思想文化观念的前沿,同时对推动整个人类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作为文化以及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不仅在于强健身心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与拓展。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调节推动自身发展的一种特有方式。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发展于人类的游戏活动,形成于人类的社会化生产;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2]。它不仅彰显着本民族的精神之所在,同时也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是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能对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重要创新思维源泉的资源。它不仅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手段等,更重要在于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以及由此带来的认知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的交流效果。这些本民族的优势文化资源的集合体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不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且也为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拓展了知识层面;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彰显独特的文化优势。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文化学习的有机融合,不仅能达到健身强体与育人的双重目标,有力的提升高等教育对普通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对充实校园文化,处理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特征

回顾民族传统体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自步入高等教学序列之中就担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强健民族体魄之重任[3]。可以说高等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让学识精英感受到需要改变当代中国的不仅是思想更是体魄,其“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大学教育思想更是社会变更、国家寻求改革的真实写照。至此,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封建半封建社会的振兴民族精神教育救国,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强身健体自力更生,再到改革开放的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民族精神追寻。民族传统体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引领着学子们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的崇高理念。并在促使当代体育教学以丰富的运动项目、充分的身体运动、健身养护的运动思想,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舒适度的同时;以回归身体教育的本真、展现民族文化的本质、提升民众文化自觉的本原的文化体验,构建我国高等体育教学的特色之路。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多的蕴含了本民族的文化与特色,区别了西方与东欧式的教育理念,让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更符合中国的实际特色与民族本色。

3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思想不明确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地域的人们在千百年发展中适应和改造自然,调节推动自身发展的一种特有方式。它运动的目标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在于修身养性。意在通过创造性的肢体运动方式让有规律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成为华夏民族养护身体、机体保健的特殊途径和丰富人类生活、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而这种运动方式的核心思想就在身心的“天人合一”,就是既要强身又要修心,实现身心的均衡发展。但随着现代西方体育和科技化运动全球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当今,其提倡强身思想下的教学过程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偏离了本原思想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不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使其教育功能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逐步消失,使得当前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3.2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教学模式,民族传统体育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后,也一直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先进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也保证了学生能以较快的学习过程掌握运动的基础并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体育课程中“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需求。简单的讲解、示范不仅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本质认知不明确形成动作定型上的不规范,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往往在一个学习周期中不能完全掌握技术动作。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导致学习上的被动与文化传承的断裂。

3.3 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自京师大学堂成立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至今,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能最终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只有武术中的太极拳、长拳等少数运动项目,且课程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变更。这与当代西式体育运动项目和科技化的体感运动,不断变化运动方式、创新运动方法,迎合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运动需求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已经显得十分陈旧。虽然自2000年以来国家倡导体育教学改革,推动更多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进入校园,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但受到场地、器材、教师教学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体育教学体系中新增的民族传统项目还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4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4.1 明确教学思想

当代的体育教学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较大,其课程教学思想往往过分强调运动的“形”而忽略了运动的“神”,即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是即时的时尚文化,而是一个民族发展中传统体育项目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坚持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均衡发展、形神共具。因为失去“神韵”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强健学生的身心,还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所以,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思想应以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为基础,坚持民族运动形成过程的规律与特征,构建“天人合一”的教学思想用以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切实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够修心修德,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保持在正确的教学轨道之上。

4.2 丰富健身手段

在教学体系接轨社会发展,教学为社会服务发展主体思想的指引下,将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身知识就成为必由之路。首先,应用体育界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已经得到验证了的民族传统健身方法和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其次,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法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还拓展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可形成行为习惯。最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4]。通过数字技术、影视媒体的运动虚拟与技术创新,从运动行为的本质上揭示健身的科学内涵,让民族传统体育不再是一种模糊的健身运动,而成为实实在在的能认知、可体验的科学健身运动。

4.3 开发课程内容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使得任何止步不前的事物终将会被淘汰。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新的发展保持传承的新鲜性;在西方文化全球化霸权式发展中,保障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自信与自觉[4]。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体系,将独竹漂、摔跤、钓鱼、滑雪、冰嬉、射箭、马球等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课程中来。通过积极的创造条件,在场地、设备、器材、教师培训上给予政策上的投入和资金上的支持,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真正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程和休闲活动。

5 结语

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一种社会活动,共处于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中。因此,在社会及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今,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保障民族文化的安全与文化传承。

[1]毛景广,刘保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32-33.

[2]宋卫.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特征、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44-47.

[3]桑全喜.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历史嬗变与现状[J].体育文化导刊,2007(3):81-84.

[4]高俊,黄滨,周江勇.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13,20(2):15-18.

[5]朱泳,黄滨.论民族体育文化自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45-47.

猜你喜欢
民族运动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