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飞 董旭华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西太谷 030801; 2.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太谷 030800)
校园体育文化的存在离不开校园,没有校园,校园体育文化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空间;没有了学生和老师,校园体育文化也就失去了它所需要的主体;没有了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校园体育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结合了体育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特殊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是指在学校这样一种特殊的空间范围内,被老师及学生普遍认同的一种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结合了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基本规律,它能对师生的价值观进行创造性地开拓。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原因是它不但能够让全体的教职工与学生同时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它也能从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从更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最终能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健康的向前发展。
缺乏体育意识文化通俗的来讲就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有所缺失。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由于千百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在我国的教育中,很多人对体育都存在很大的曲解,大多数人片面的将体育理解为单纯意义上的运动,他们认为只要会活动、经常活动从而能够让身体保持健康就行了,这就达到了体育也就是运动的目的。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的体育上,然而他们并不能理解精神意义上的体育观念。现如今,由于很多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会对学生有很多的约束,尤其是应试教育中的评分等级制度,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失去了个性为了考试只能保持共性,使学生学校体育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很多课外活动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也就只是个形式而已,学校领导简单的认为在学校多举办体育活动就是建设了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越成功他们就认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就越好。然而,学校很少组织指导师生进行群体性的健身活动,到底有多少人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更是无从知晓。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通俗的来讲就是物质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主要表现在缺乏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以及体育活动所需要的设施,尤其缺少室内的体育活动场所。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招生人数一年更比一年多,然而许多学校的土地资源以及体育经费投入都没有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就导致了学校的体育基础建设已不再能够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学校虽然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设施都很充足,但是其管理却相当的死板,限制也非常的多,从而导致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很低,这就使的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眼看着偌大的体育馆以及崭新先进的健身器材却仍然缺少锻炼。
在文化环境中一个人可以不断的吸收文化营养、感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的充实自己,文化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而文化环境就是人类汲取精神食粮的场所。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我们知道教师是拥有某些专门知识的教育型人才,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他们都具专业的体育知识,他们的职责就是把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们从而对他们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清体育的价值,进而能够拥有专业的体育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培养。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予了新的定义,新意义下的健康不再是单单指人身体的健康它还包括了精神上的健康。校园体育文化中包含了一种行为文化,这种行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身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体育锻炼,能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体各器官,使机体在生理机能、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有助于人们的心理调节,可以锻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消除精神烦恼,给人带来欢愉,从而满足师生员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全民健身时代的大背景环境下,更显其重要性所在,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推动校园整体乃至整个国家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校园体育文化并不单单指体育运动,体育文化建设应充分结合多元校园活动,诸如体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团体赛等,并借助标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通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渗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并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认识,最终突破校园体育文化的局限性,让体育文化始终围绕在学生身边,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基础设施是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多数高校中,体育学科经常被忽视,被认为应是最后发展建设的学科,所以在资金与师资建设方面不如其它主干学科,加之所投入设施维护不及时,基础设施老化、品种短缺现象常见,严重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解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问题,首要应建立一套有特色的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其次,作为领导应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在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增添运动基础设施,并开放学校的体育运动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活动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更好的让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之中,另外,因为体育活动多带有娱乐性、对抗性和挑战性等特点,所以体育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通过参与体育文化活动让师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让其融入到乐趣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季度、每月的体育活动赛程。例如,一年一度的校际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趣味运动会、棋牌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既有个人比赛,也有集体项目,提高学生的参加率,当各班积极投入赛前训练和开展比赛时,这些都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了学生团结、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要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升体育文化水平,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上切入,转变传统观念。其次,加大校园体育硬件条件投入建设,为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完善的物质基础条件。最后,打造过硬的体育师资团队,并在此之上,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师生融入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来,让师生乐于参与到其中,有助于师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建设。
[1]伍晓军.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高教探索,2001(4):76-78.
[2]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24(6).
[3]史国生,徐炳生.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4]周景晖.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