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①

2014-12-05 17:37:27林敬博王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课云南

林敬博 王鹏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全省拥有52个少数民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如:吹枪、打陀螺、板鞋竞速、高脚竞速、射弩、抢花炮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云南省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体育工作者,为当地的体育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对于目前开展的技术含量高,个人素质要求高的项目缺少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对于传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也具有重大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

1.1 文化内涵丰富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内在的文化内涵,它时常与军事相关,与宗教相关,与东方传统哲学理念相关。如吹枪运动、射弩运动等运动项目为满足军事需求而产生发扬的;武术则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涵盖了武术中的虚实、进退等。因此,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和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一些既无史料可查,又无文字记载,以前都是依靠口传身授得以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如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普遍开展开来,则可以将一些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同时也是在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1.2 具有大众娱乐性和健身性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生活,简便易学,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是人们在农闲时间、青年男女恋爱和喜庆的节日中开展起来的,有很强的娱乐性。如在云南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板鞋竞速项目,是由三个人协同完成的一项传统项目,要求三人的动作要协调统一,在比赛时能很好地娱乐大家。

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排解不良情绪,通过运动用汗水将热情洋溢,用肢体将精神疲劳驱逐。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为了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的民族传统项目如竹竿舞、吹抢和打陀螺等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体全身的调节。

1.3 历史性和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如同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一样与各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深受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早在西周时期,“六艺”已经成为当时学校传授的内容,宋朝时候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并出现了各种流派。像武术、气功、龙舟等覆盖范围比较广,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传承。而像苗族的跳芦笙、纳西族的东巴舞等在某个地域或者某几个少数民族内开展,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1.4 竞赛性

为了提高运动的娱乐性,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运动项目开展时就形成了竞争,从而使得运动项目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参与。[1]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要以竞促训,关于竞技性体现出运动本身它取胜后的目的,在民间经常会组织一些民间运动会,在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地方高校运动会中也会惨杂一些传统体育项目。

2 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

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内容单一:云南部分学校虽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涉及,但是并未真正的在公共体育课中广泛开展。如云南A高校公共体育课每个学期有16~18周的教学时间,共计32节或36节课,然而主要开设武术和太极拳课程,而其它项目如:三人板鞋竞速、打陀螺、吹枪等只在体育专业的学生备战少数民族运动比赛时突击开展。或者高校运动会涉及到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将会参与其中。

部分院校根据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开设了符合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中央民族大学在1987年将珍珠球项目引入了学校课堂,后来又相继于1991年、1995年将武术、气功、夹包、赶羊跑等民族传统项目引入课堂。湖南吉首大学早在1979年就开设了太极拳、抢花炮、摔跤、高脚马、龙舟、抢花炮等民族传统项目;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为继承和发展高脚马项目,专门组织了运动队,将高脚马项目定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开展了射箭、摔跤、踢毽子、拔河、放风筝、舞龙、散打等民族体育项目。这些改革举措通过试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表明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是可行的。

3 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

3.1 人力优势

首先,云南高校中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可达17%以上,这是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有利的先天条件。其次,云南高校中有许多教师也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深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在技术、信息交流、创新编排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和智力支持[2]。最后,部分器材可以在当地生活中参考,然后再进行改进,为器材的选取和应用提供很大便利。

3.2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果,达到终身锻炼的效果

体育课堂有效性,取决于学生是否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否起到终身教育,而终身体育锻炼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通过对体育课堂的观察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主要内容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课,而且也被学生广泛接受,但是这些竞技性项目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其单一的练习形式及高强度的练习方法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明显的存在不足,如果将简单易学、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通过传统项目的健身、娱乐、表演等功能的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即使学生毕业以后在社区里面同样可以继续参加社区体育锻炼,从而真正的实现让学生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3 结合区域特征,发展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云南地区土地辽阔,许多种少数民族世代在此居住。不同的民族都有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区域特征,发展适合自己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在于该体育项目在当地流传广泛,开展起来轻松易接受;另一方面有助于以高校为基点,带动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便于更好的服务地方教育

由于云南地处我国偏远贫穷的西南地区,体育教学在资金、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民间,投入成本较低,便于实施,为地方财政在体育教学方面节省大量资金。因此应多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4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高校中的传承策略研究

4.1 鼓励支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团的设立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建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社团。社团的成立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吸引一定数量的成员,便于定期开展活动。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高校学生课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有时也走出校门,进入其他高校进行宣传、交流、表演等,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4.2 以表演促发展

在学校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均可把精彩的武术、龙狮节目搬上舞台。如百色学院校团委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团干活动周等活动中,跳竹竿、打陀螺、三人板鞋、人拉人拔河、抛绣球等已成为必备项目;自2002年来百色学院校运会闭幕式上都开展跳竹竿、三人板鞋、抛绣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活动,并留有一定时间让广大师生一同参与,享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对于此项活动的开展,参与的师生都表示很满意,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此类活动。

5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应由过去的单一型,即现代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以技术型教学方法为主要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存。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为出发点,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此特性,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加强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和开展,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的缓解,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

[2]曹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

[3]郭志勇.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9.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课云南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体育课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