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广东佛山 528333)
体育教学一直是高校最受欢迎的户外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体育知识,还可以锻炼身体。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提倡将美学概念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即增加体育教学的审美特性,通过体育与审美的结合,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综合考量“能力”、“素养”、“审美”等因素,保障其与体育教学的密合度,展示现代化高校体育的质量。
体育教学具备基本的美学特点,主要是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理解程度,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贯穿审美互动,体育中确实存在体现审美的特点,重点挖掘,利用审美因素提高体育质量。
首先是体育中的运动审美,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有关运动的审美,因为学生在完成某项动作时,处于全身心的状态,有时仅注重动作完成的质量,忽视运动中的审美特点。以旁观者的角度而言,体育健儿们不仅具备一种特质的运动美感,更是在动作上达到一种平衡的审美,以此展示运动与审美的融合,利用运动体现审美效果,利用审美提升体育水平。
其次是体育中的思想审美,思想审美属于体育审美中的隐含层面,同样属于教师重点培养的审美观念,思想审美中主要包含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如:拼搏、团结等。例如:赛场上,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体育竞技时,不论是在比赛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都会体现出积极、勇敢、互助的思想审美,时刻意识到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可以显示出思想层面的审美。
最后是体育中的外在审美,高校体育,不仅展示内在层次的美,更是显示外在的审美[1]。例如:运动员在各项体育项目中的整体表现,不论是在动作上,还是在神态,或者是身体上,都在传递着审美因素,为运动员构建大致框架的外在美。
教师针对体育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审美教育,提高体育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在竞技中,学会如何展示自我,进而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技能是高校体育的基本因素。目前,做好技能规范成为教学重点,以往教师利用个人的教学经验,合理规范学生技能,指导学生的技能缺点,采用反复锻炼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技能,但是实际学生并未领悟到实际的规范性,导致不能达到标准的教学状态,因此高校中引入审美教育,利用审美教育,规范技能[2]。例如:在体育技能课中,教育利用审美式教学,分析技能中存在的审美,通过美学因素,达到规范效果。以羽毛球户外课堂为例,其中多项动作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如:发球、接球、击球等,每一项中都包含规范性的技能,教师不能单纯指导学生的技能,可为学生讲解羽毛球技能追求的是平衡、力度和反应能力,同时更是审美的综合体现;教师利用学生作为示范,指出每一项技能的审美点,然后鼓励学生以审美的角度不断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技能中的美。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掌握的能力,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信心,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学生在选择体育时,起初可能并不存在“特长”、“能力”等因素的牵引,但实际部分学生在体育上,还是具备一定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自身不重视体育,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意识到学生的特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审美教育,发现学生对体育的针对点。例如:高校体育选修科目中的健美操,大部分学生是出于喜欢的目的选修,教师可将其作为舞蹈艺术进行教学,由此能够最大化展示健美操的美,教师通过审美中的艺术美,组织学生学习,在健美操实践时,教师利用“你是最美的”、“你是最棒的”等类似语言鼓励,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审美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一对一的分组,让两个学生面对面的表演,鼓励学生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自己的同学,然后相互指出对方缺点。这样学生既可以改掉自身的缺点,又可以吸取对方同学的优点,最终教师在审美教育中,挖掘具备健美操潜质的学生,重点培养,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文艺演出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展示体育教学的审美成果。
通过将审美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能很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提高体育水平,教师可着重将审美与经验之间的教学关系,应用到篮球或足球教学中。高校中大部分男学生对足球或篮球有着特殊的情感,对此类体育项目接触时间较早,喜爱程度较高,所以,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视频片段,通过视频片段,向学生传递作战动作或战略的漂亮之处,同时教师利用实践时间,将动作要领讲解给学生,基于学生对某个球星的喜爱,增加学生对其动作要领的审美,通过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反作用到学生教学中。因此,在审美教育的作用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法,丰富学生在球类体育中的作战水平,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式体育,取得教学成绩。
部分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基本层面上,其认为体育课是为专业运动员开设的,即在体育场地对运动员实行不停的训练,因此导致高校体育被严重忽视[3]。目前,由于审美式体育教学的发展,学生转变对体育的片面性认识,逐渐意识到体育的普遍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由此降低教学难度。例如:高校开设的体育课,属于选修,学生对其不重视,经常出现旷课、逃课现象,教师需通过审美教育,重点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体育与审美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白,通过体育学习可以提高个人气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思维,教师在传递审美的过程中,融入体育课堂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审美追求的心理,又可以提高体育课堂质量,保障体育课堂的完整性,提升学生积极性。
高校体育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更是优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感悟运动的意义,审美教育的出现,着实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促使高校体育达到高水平的教学状态[4]。第一,审美教育推动体育大规模发展,起初体育仅限于专业体育生,但是在审美教育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体育,因为通过审美体育,提高内在美,展示个人美,进而提高审美观念;第二,审美体育促进学生交流,高校体育科目未局限学生系别,在同一个教学场地,不同系别的学生会主动交流,增进高校学生的距离。
审美是体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部分知识,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手段,作用于体育课堂内,既可以保障审美教学到位,又可以体现美学与体育的结合,促使形成新型的体育课堂,由此还可以丰富体育生活,改变原有单调的课堂,形成新时代的教学特色,利用审美提高体育价值,进而增进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体育魅力。
[1]帅先伟.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2-14.
[2]张筠,喻慧荣,王翔.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4-26.
[3]孟凡会,张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3):45-47.
[4]王崇.浅析高校体育课堂美学教育的主要途径[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