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华
(江苏省常熟中学 江苏常熟 215500)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我国大江南北,各地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小组合作教学,这既是我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教育战线前沿广大教师正在探索、尝试的教学方法之一,调查显示,这也是不少中小学生所期待的学习方法之一。目前,小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热潮中的一个光芒四射的闪亮聚集点。
男女分班教学是多年来体育教育讨论的热点之一,它的良好效果已得到了实践验证。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较大,男女分班教学能使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体育运动中有众多的合作项目,对学生及运动员的团结合作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①本文拟就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男女分班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探讨。
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健康等等。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②高中体育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完成体育教育“强身健体”任务,而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个体的表现关系着整个小组的成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承担起“教练”的职责,在辅导、帮助同组成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构建起积极互助、相互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团结互助的团体精神培养;同时,合作创造了学生之间的接触机会,加强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和交往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不仅仅是“我”,而是“我们”,“我”的努力程度与“我们”这个集体息息相关,因此,小组合作教学能激发学生为小组“争光添彩”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
小组合作教学能激发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集体的成功就是每个成员的成功,它能使运动能力强的同学为之欣喜若狂,激发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它能让运动能力薄弱的同学也“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分组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因此,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分组。那么如何科学分组。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育知识基础、体格潜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群体实际等因素,搭配成若干个合作教学小组,组内各成员的体能应相接近、性格应相和谐、性别最好相同。分组之时还应考虑到合作小组的管理,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当组长,放权让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小组成员团结互助。
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在进行集中教学示范之后,以身高相近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人数要适当,6~8人为相宜。这样分组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既不会因为人员太少而导致每个人训练次数太多而过于劳累,也不会因为人员太多而导致每个人得到训练的机会太少,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联赛式”就是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模仿竞技体育的联赛,累计每场比赛的得分,最后形成一个赛季的总成绩。在教学中,分组的成员相对固定,一学期即一个赛季。比赛中不仅要计算各小组每场的得分,累计小组学期的积分,评出赛季的总冠军;还要计算个人的学期积分,评出班级的最佳学员;此外,根据个人的分项成绩,评出各个运动项目的单项最佳。在教学实践,教师在基本的动作要领和技巧教授之后,要适当的把学习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比赛的方式自主地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此时的教师只是作为一个“主裁判”的角色出现,做到公平、公正。
如若每个年级的班级数量较多,同一时段内进行体育课教学的班级有好几个。因此,此时的合作教学的可扩展空间就有可能更大,教师之间的有效调控方式可以有更多种类。比如:同一学段4个班级是同时进行体育课教学,通过打破班级之间的界限来组织教学,将4个班中的男生组建成2个班,而所有女生组成2个班。(也有可能因为人数问题形成合4组三男一女班级或合4组三女一男班级)
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1~2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②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采取自由构建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分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四位教师预先设定好教学的总体内容,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项目,各班级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项目选择。再根据人数第二多的项目选定为第二选修内容,第二选修内容可以穿插在第一选修内容之间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把选课内容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别进行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巡视”各个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中的进步与存在问题,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同时,对技术动作有所突破的学生及时调整所在小组,即组与组之间学生轮换。教师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利用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不能犯机械教条主义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地、不讲究科学地进行分组教学。尤其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面对的学生即将步入成人,而面对的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成人的活动。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考察和研究,审核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于小组合作教学。当通过考察论证可行的,还得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分组方式。
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体育基本素质,将对教学效果将起到倍增效应。在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每一学年的前期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以及整个班级的相关特点并不了解,如果此时教师“一厢情愿”地急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效果未必很好。因此,此时教师要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搞清楚他们的知识结构、智力经验、基本体能和心理素质等等,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然后就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相应教学模式。
比如:武术这类体育活动项目,由于其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比较高,不合适小组合作教学。“简化太极拳”对学生基本功要求不是非常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根据身高特征进行分组,并由一名身体协调性较好的学生担当小组长,承担起小教员的角色。
高中体育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特征,突出表现为体育教学的动态性和组织结构的松散性,比如只要场地足以能够承担,人员的数量可多可少,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可以灵活控制,这就为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此同时,在同一所学校内进行教学的教师要加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教学的有效调控和指导,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课堂一盘散沙,小组合作教学就成了自由散漫的漫谈活动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它能实现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拥有具有健壮的体魄,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一生具有积极意义的。
注释
① 董青.高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探析[J].体育博览,2011(7).
②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陆霄.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J].体育世界,2012(8).
[2]卞文琰.关于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J].考试周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