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荣娟,汤际澜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
虞荣娟,汤际澜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大众体育实现其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集合。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于物质、社会和观念三方面因素的现状和变化。其转变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其转变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表现在政府职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公民权利从观念人为本向现实人为本转变、发展受益从部分人为本向以全体人为本转变。由大众体育资源需求与匮乏构成矛盾的基本动力、发展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发展机制创新的必要动力和目标动力、主体动力共同组成的动力系统推动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人本;动力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时,转变发展方式思想的确立,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成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不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是整个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1]体育作为社会领域中的一环,大众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面临矛盾和困境时,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大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对当前我国大众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以大众体育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为出发点,确立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和关键,进而分析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系统,提出当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
就发展方式的一般意义而言,发展方式即是指促进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但是由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与合规律性的性质,因此发展方式也被认为是“认识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们推动其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2]对于发展方式转变而言,即是原有的方法、手段和模式转变为另一种更好的推动事物发展的方式、手段和模式。
对于体育发展方式,有学者提出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指那些驱动体育演化与进步的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均可称之为体育发展的一种方式。[3]有学者从偏重于体育发展目的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界定,认为中国体育发展方式就是指促进中国体育事业量的增长与质的优化的组合与制度安排。[4]有学者则认为体育发展方式就是为了实现体育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而对现有的各种体育资源进行的组合设计和制度安排。[5]
本文认为,大众体育涉及广泛社会成员,对于参与者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众体育发展指的是参与大众体育活动人数的增加,活动水平的提升,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形态。同时,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在经历不断改革之后,仍然需要不断地转变发展,不脱离于新的发展环境,不滞后于新的发展要求,不落空于新的发展目标。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以一种非实体的形态存在于人类社会系统之中,其发展方式依存于人类发展历史背景,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促使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的社会历史背景包括物质因素、社会因素和观念因素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因素在诸因素之中处于基础地位。
2.1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众体育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伴随着物质基础的跃进而发生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发展处于百废待兴,亟待发展生产、增强社会物质基础的现状决定了当时大众体育的目标在于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服务。[6]这一时期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主要以政府的全面主导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众体育发展组织机构、制定“普及和经常化”的发展方针、推广广播体操运动、推行体育锻炼标准,确保大众体育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物质基础和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从温饱向小康迈进,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应当相应地发生转变。
2.2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的社会因素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管理体制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过去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处于绝对和唯一的位置,而现在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7]社会运行机制是社会各方面、各环节运转过程中的具体方式,过去政府全方位负责社会事务,而现在我国提出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统治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型,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大众体育依存的社会因素的转变决定了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相应转变,这一转变也是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必然。
2.3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依存的认知观念
认知观念既包括政府层面对于大众体育的认识,也包括普通民众层面对于大众体育的态度。对于大众体育的认知存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大众体育从其发展伊始就被认为具有增强社会成员体质、发展社会成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加社会人力资源的功能。逐渐地,大众体育在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地认可,认知发展促使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一直将大众体育作为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体现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以来,每间隔五年国家计划都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纲要》两期工程之后,又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这一大众体育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之中,体现了国家在大众体育发展方面的新举措。普通民众层面对于大众体育的认识是从个体自身的微观角度出发,不同的个体对于大众体育的态度差异较大,但是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比例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8],民众对于大众体育在健美体态、健康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普遍认同。民众对于大众体育的态度从消极渐而积极,大众体育从生产从属要素成为生活必需要素,从过去组织动员到现在自发要求,大众体育在民众层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府宏观和民众微观认知观念开始出现良性的互动,共同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选择适宜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同时也要把握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渡。
3.1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选择
在选择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方式时,进行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和借鉴是可取的方法。[9]但是,对于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而言,仅仅是简单的比较不同国家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得出某种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优于”另一种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结论,却是不可取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差异都会导致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高”与“低”。在选择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时,主要的标准应该看该方式是否适宜于中国大众体育发展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现状,能否有效调动和利用大众体育的资源来推动大众体育较长时期的发展。只有适宜于我国现状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才能够推动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选择适宜我国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并且处理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渡,才能够推动我国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过渡
当两种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更替时,必然存在着过渡的时期。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分为“渐进式”和“休克式”。“渐进式”过渡的时间较长、转变的过程较为平缓、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而“休克式”过渡的时间较短,转变的过程较为剧烈、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大。[10]在我国经济、社会“渐进式”转型、改革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也属于“渐进式”转变,这种转变被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渐进式”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时期通常较长,因此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过渡期,更应注重大众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逐步实现大众体育新发展方式的确立。
由人构成的社会,其各项事业都需要依靠人、其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这即是所谓的以人为本。人在大众体育发展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方方面面最终也要落实于人。之所以将以人为本作为大众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过去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存在不以人为本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不以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最终影响到大众体育的发展。
4.1政府职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政府是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政府经济建设职能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政府在侧重以物为本的发展政策和政府职能时,过度看重GDP总量而忽视普通民众福祉的现实状况,造成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并且开始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我国政府职能逐渐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注重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氛围。
4.2公民权利从观念人为本向现实人为本转变
目前我国公民的体育权利主要依据于我国《宪法》、体育基本法规如《体育法》、体育领域法规如《全民健身纲要》等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对公民的体育权利予以保护。法律和政策赋予公民的体育权利属于对于“观念人”的应然权利的确立,由于“观念人”是普遍意义上的无差异的一般人,因此其应然权利只具有抽象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和不同,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地域范围宽广、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因此要将应然权利转化为实然权利并加以实现其困难可想而知。转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即是要从过去仅仅确立“观念人”的体育权利,向满足“现实人”的体育权利转变,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的体育权利都能够得到切实的实现。
4.3发展受益从以部分人为本向以全体人为本转变
我国在大众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中,受益者群体类型存在着差异。从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来看,城镇居民有13.1%“经常锻炼”而乡村居民为4.1%[8];从城乡和区域人群国民体质情况来看,城镇人群优于农村人群、东部地区人群优于西部地区人群[11];从体育场地设施分布来看,乡(镇)村体育场地数量只占到8.18%[12];从体育指导员分布来看,我国90%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城市和城镇,农村只有10%[13]。在我国大众体育发展中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受益要明显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居民优于农村居民,除此而外,数量巨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残疾人群体较少从大众体育发展中获益。因此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将大众体育发展的受益者从部分人扩大至全体人,特别是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使弱势群体更多地受益于大众体育的发展。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一个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和利益、目的和手段等各种要素在内的、动态的动力系统。[14]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也是在动力系统的作用下而发生转变,只有全面的分析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系统,才能够切实推进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5.1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动力——大众体育需求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目前,广大社会成员对于大众体育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大众体育资源相对不足是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需求增长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动力。我国社会目前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资源已经得到保障,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于能健美体格、健康身心的大众体育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增加。但是我国目前能够为广大社会成员所享有、享受的大众体育的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离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这种大众体育资源需求与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动力。
5.2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力——大众体育发展体制的改革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是以制度化的方式运行的,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15]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由国家全权负责,国家再通过国有企业和集体组织对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进行管理,在这一时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也遵循同样的体制,体育行政部门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责任者。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不再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职能,相应的强调社会组织在大众体育发展之中的职责,因而大众体育发展体制改革成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化发展总体滞后,大众体育社会组织发育还处于起步状态,大众体育体制还未能完成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社会化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大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仍然承担起大众体育发展的职责——这种职责在大众体育实现社会化后会有所调整但是依然是政府的职责之一,另一方面就是要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社会化,确立大众体育社会化组织的法律地位,培育大众体育社会化组织,转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5.3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动力——大众体育发展机制的创新
大众体育发展机制创新作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动力,主要体现在大众体育资源的调动、分配、管理、使用上要改变由政府包办的现象。实现大众体育主要依靠调动社会资源来作为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大众体育发展机制创新,一方面是涉及大众体育发展资源领域组织的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进入大众体育发展领域,将资源分配给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甚至企业进行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是大众体育发展资源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综合考量,在追求大众体育资源效率的地方就效率第一,在追求大众体育资源公平使用的时候可以牺牲效率诉诸公平。资源调动、分配、管理、使用过程中,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都可以占据相应的地位,利用其自身的特点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公共组织从根本上来说是公益性的组织,其组织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利益[16],所以通常在注重公平的公共福利领域占主导地位,而企业的趋利性通常认为它更具有效率。因此在大众体育发展资源的调动和分配阶段应由公共组织以公平的理念作为主导,保障公共资源能够公平的被使用,这也正是国家调动大众体育发展资源用于老少边穷地区的“雪炭工程”、“民康工程”和农民健身工程的原因。但是在大众体育发展资源管理和使用阶段,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让企业参与竞争,以企业的专业和效率管理来使用大众体育资源,而公共组织更多地担当监督者的角色。
5.4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动力、目标动力
促进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动力即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动力是因为,首先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大众体育自我意识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大众体育功能认识越充分,对于大众体育需求越高,就越会意识到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其次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无论是政策决策者还是老百姓,越多社会成员参与到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之中,就越能够促进大众体育方式的转变。
大众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分享大众体育发展的成果,都能够通过大众体育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更好地发展身体能力,这成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动力。为了使大众体育目标能够更有力地推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将大众体育目标进行分解,制定近期和中期目标推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近期目标来看,应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实现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多样化。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国家应逐步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并注重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和私人体育服务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大众体育的全民化。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有其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从历史必然来看,不存在一劳永逸地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方式;从现实需要来看,随着大众体育发展物质基础、社会因素和认知观念的变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转变。但是,无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其核心都是为了促进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最关键的是要以人为本。推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的力量来自于由大众体育发展基本动力、直接动力、必要动力和主体动力组成的动力系统,由动力系统所施发的合力有力地推动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1]裴广一,曹洪亮.论“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依据和时代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0(6):206-209.
[2]刘福垣.试论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0-04-23.
[3]朱建清.试论科学发展观与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体育科学,2010,30(7):62-96.
[4]马德浩,季浏.基于“顶层设计”的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7-12.
[5]刘梅英.农村体育三种发展方式的理性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72-76.
[6]冯文彬.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J].新体育,1950(1):8.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127.
[8]总局群体司.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2008-12-18)[2010-3-5]http://www.sport. 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010427.htm l
[9]CostaLP,MiragayaA.Worldwide experiences and trends in sport for all[M].Meyer&MeyerSport,2002.
[10]凌平.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中国体育体制和运转机制变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1):1-4.
[11]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2010-8-20)[2005-12-12]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587/616932.htm l.
[12]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0-8-20)[2005-02-18]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 l.
[13]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转引自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7.
[14]张文军,节仁.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J].山东社会科学,2005(2):24-27.
[15]关信平.论当前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1(5):27-34.
[16]汤际澜,徐坚.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510-514.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ransform 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s Mass Sports
YU Rong-Juan,Tang Ji-La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Jiangsu 215011)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mass sports is the collection ofmethods,means and mode to achieve it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smass sport depend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material,society and concepts.The co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is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ile the key lies in its humanness.The transformation consis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s from amaterial to a people-oriented one,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izens'rights from a conceptional to a realistic people-oriented o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benefits from partial to entire people-oriented one.The jointmotivity system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mass sports developmentmode,which includes the basicmotivity generate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and deficiency of China'smass sports resources,the directmotivity from the reform of the development system,the essential and objectivemotivity from the reno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mechanism and the principle motivity.
mass sport;development pattern;transformation;people-oriented;motivity
G80-05
:A
:1001-9154(2014)05-0001-05
G80-05
:A
:1001-9154(2014)05-0001-05
国家社会基金资助项目:中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BTY005)。
虞荣娟(1957-),女,江苏邗江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