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妮
思想政治工作,对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单位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单位体制改革,维护单位内部稳定,建立和谐单位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市场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在改变,并且日趋多样化,那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做到情理结合、言行结合、点面结合、正反结合、刚柔结合、分合结合,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群众,而不是某一个人,这就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组织的事情,也是生产、经营及管理者的事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多种经济利益的调整,经济成分格局发生的变化,职工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只有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单位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单位改革、维护单位稳定、建立和谐单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担负着对职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的相关部门,就得义不容辞地想方设法加大力度,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做到有情有理,情理结合。无情、无理会走向反面,有情无理或有理无情,也不会奏效。所谓 “情”,是指深厚的同志之情,是 “公仆”对“主人”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相互沟通之情。如果没有这种 “情”,职工群众能够 “通情达理”吗?明明“那个理”的事情,有时却行不通。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以情感人有关系,即 “情不到,理不通”也;所谓 “理”,不仅仅是 “大道理”,也不排斥 “小道理”。不承认 “小道理”,又怎能对小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又怎能让职工群众自觉放弃小道理而服从大道理呢?所谓“情理结合”,即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讲情而不讲理,这种 “情”很可能经过“感情投资”而变成 “精神贿赂”,助长不正之风;如果只讲理而不讲情,这种“理”也有可能不被接受。职工群众不打开心灵的那扇 “窗户”,春风能吹进去吗?因此,只有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职工的心拢在一起,劲拧在一起,力出在一起,真正使 “人心工程”凝聚 “人心”。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靠 “言”来说服,更要靠 “行”来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光说不做或者说的一套而做的又是一套,职工群众怎么会信服呢?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不看“旗号”而看实质,不听 “吆喝”的而看卖点。 “行”比 “言”更重要,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人前还是人后,也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均应表里一致,内外一致,言行一致。俗语说的好: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光说不练,不是好把式”。 “正人者必须先正己”。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若仅仅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号召你执行上,而不是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去带领、去发动群众,显然即使说干了嘴,开遍了会,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这是自不待言的。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工地,要跟踪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职工的思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变 “职工上访”为 “干部下访”;要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流,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对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及时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进到职工心中,进到职工脑中,进到职工家中。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点有面,以点带面。普遍的号召也是需要的,没有一定的形式和声势,就不会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但是若停留在或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号召或开几次大会,而不做深入细致的点上的工作,显然是不行的。如何踩点、选点?这要视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定。不论是先进的地方还是暂时落后的地方,只要需要都可以被选作点。但目前光爱到工作好开展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不足取的。诚然,总结好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推动向上的工作。但是解剖几个暂时落后的地方,也不泛具有更强,更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意义。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省事、省时、省力而 “嫌贫爱富”,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就会大大降低,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选好一个突破口。注重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履行起 “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使思想教育和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两翼齐飞。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身边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教育职工群众,要以“正”为主,以 “反”为辅。正面的东西要恰当地,多方位、多形式地予以宣传。群众中先进的人,先进的事毕竟占主导地位。抓住正面这个 “主旋律”,作好宣传教育的大文章,无疑会增强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会激发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大力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也要选择典型的反面事例去教育职工,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当然,反面的东西不宜讲的太多,因为它毕竟不是社会和单位发展的主流,但是也决然不能回避,不能不正视它。因此,正面典型教育比反面教育更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好的典型并大力宣传,只有这样才能 “讲正气,树新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要 “柔”也要 “刚”。所谓 “柔”,就是要坚持正面教育,正面疏导,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所谓 “刚”,就是在耐心教育的前提下,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必要时也必须进行处罚,必须执行党纪党规。要搞 “现不为例”,而不搞什么 “下不为例”。说实在的,不论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组织手段、纪律手段,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手段,都是为了 “治病救人”,焉能只 “柔”而不 “刚”。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靠教育,二靠管理,坚持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管理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通过管理,人们长期遵循某种规章制度,就会于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蕴含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之中的思想观念,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境界。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宏伟工程,单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党、政、工各个组织的通力协作,才易于见到成效。没有指挥中枢,没有统一部署不行;有了指挥中枢和统一部署而无相互配合的各个实体也不行。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要合而分之,分而合之,要人人去做工作。既要做别人的工作,也要做自己的工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因此,党、政、工各个组织都有责任,主要领导者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本单位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各个组织不但要各司其职,还要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思考,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只要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去观察、去研究,总结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出现新的特色,就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