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妮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碳足迹源于1996年Wackernaggel发表的“Our Elogical Footprint”,通常是指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的排放总量,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吨数(CO2等价物)来表示。其反映的是评价对象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计算单位)以及对气候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对于碳足迹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表述,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对碳足迹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碳足迹的定义
目前已经出台和即将发布的相关碳足迹国际评价标准主要应用于产品碳足迹和企业碳足迹两个领域,其涉及的具体相关国际标准如表2所示[1]。
其中,PAS 2050是第一部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价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性文件,它是针对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规范。其指出产品在生命周期内GHGs评价有两种方式,主要是从商业-消费者(“摇篮-坟墓”)的评价模式包括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排放和从商业-商业(“摇篮-大门”)的评价模式包括直到输入到达一个新的组织之前所释放的GHGs的排放,包括所有上游排放)。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因此选用PAS2050作为评价标准最合适。
根据PAS 2050的评价标准,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是以商业-商业的评价模式,即从原料-棉花-纺织到纺织品的织造-成衣制作物质、能源的消耗以及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各部分的碳足迹以及排放物的主要类型。
表2 碳足迹国际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异常等各种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其中,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最为严峻[2],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服装工业,尚未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是制造业中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3],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资料显示,纺织服装工业全过程(从纤维加工到服装产品)的能耗约为4.84t标煤/t纤维,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4%[4-5]。因此,纺织服装工业急需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低层次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而科学准确核算纺织服装产品的碳足迹则是重要抓手。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服装生产各个环节中的碳足迹,分析服装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源的使用以及向环境中GHGs的排放,以求寻找低碳减排的机会。
在服装生产过程碳足迹的研究中,考虑到棉花的纺纱、纱线染色、面料的织造和整理、成衣制作等多个阶段的GHGs的排放量,系统的输入包括了能源、物质等;输出为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及产品,服装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图
由于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材料和多个加工运输环节,根据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6],建立生命周期清单需要确立分析边界,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见表3)。
另外,还需考虑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产生,废弃物的产生和运输,污染物的处理等情况,得到服装生产碳足迹的流程图(见图2)。
服装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款式、工艺手法的不同,生产流程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以纯棉白色长袖衬衫(见图3)为研究对象,采用PAS2050从商业到商业的B2B的生命周期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碳足迹的排放主要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种。本文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对衬衫生产工艺中的碳足迹进行分析。
表3 服装生产过程分析
图2 衬衫生产碳足迹流程图
图3 白色长袖衬衫
根据PAS 2050有关界定系统边界的规范,纺纱阶段碳足迹产生于间接排放,如表4所示。
表4 纺纱阶段GHGs的主要来源
衬衫生产工艺中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面料及衬布的裁剪、压衬、缝纫、整烫和包装。根据PAS 2050有关界定系统边界的规范,衬衫生产阶段碳足迹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生产过程中使用机器的间接排放,如表5所示。
表5 衬衫成衣制作-分销阶段GHGs的主要来源
此阶段过程中由图GHGs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用交通工具将衬衫成衣运往客户中(见表5),此阶段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运输,主要有公路运输、航海运输、航空运输这三种。可以根据这三种交通工具的平均碳排放量得到衬衫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其产生的GHGs量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排放,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产过程中使用水、电和使用机器设备而产生的GHGs,尤其是各个环节中对于水和电的大量使用,因此减少GHGs排放的第一步就是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严格把控水、电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就是在各个环节运输过程中所排放的GHGs量,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交通工具对于碳足迹的影响并且尽量将影响降到最低。
[1]卢安.基于LCA服装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J].纺织导报,2013,(2):15—18.
[2]耿涌,董会娟,郗凤明,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6—12.
[3]王华,徐茗娟.纺织产业链段排放理论模型研究综述[J].上海纺织科技,2011,39(7):1—4.
[4]孙群燕,陈晓莉.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分析-基于钻石模型的讨论[J].经济界,2010,(4):69—73.
[5]董奎勇.推进纺织机械能耗管理[J].纺织导报,2012,(5):1.
[6]宋惠景,万志琴.服装生产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黄瑞.碳足迹研究与纺织服装行业[J].山东纺织科技,2012,53(6):47—49.